這裏山前是山,山後是山,仰首是山,低頭是山;山連著山,山疊著山,山上有山、山外還是山。影影綽綽的群山像萬千睡意未醒的仙女,凝眸不語,含情脈脈。
山裏人依山而居。門前是山,屋背是山,出門是山,進“屋”也是山;左連著山,右疊著山,過了壹山又壹山。在山裏人的眼裏,有山便有壹切。
山裏人愛山。山秀麗豐饒、靜謐迷人,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大山有巍峨的山丘、翠綠的山林、叮咚的山泉、深邃的山谷、高峻的山峰、起伏的山脈、蔥郁的山巒,全是山裏人崇尚的風景。山裏人愛山,愛山偉岸的身軀、寬大的胸懷,愛山無私的奉獻和默默無聞的付出。
山裏人戀山。育山、鉆山、辟山,汗水澆山、心血付山,壹生與山為伴。山裏的漢子是沈默的大山,山裏的孩子是大山的兒子,大山養育了他們,在大山的懷抱裏,壹個個山裏的孩子竟也長得聰明伶俐,虎頭虎腦、結結實實。山給了他們壹切,山富有他們也富有。山裏人從小受山的熏陶,有山的性格、山的豪爽、山的質樸、山的真摯、山的憨厚。山給予了山裏人靈氣與聰慧,山塑造了山裏人的執著、奮進、堅韌的精神,山孕育出壹代又壹代創大業、幹大事的大山之子。
山裏人祖輩喜山。開山、守山,天天上山,歲歲在山。眼看山、手撫山、肩挑山、背負山。山長了,山綠了,山秀了,而山裏人的心樂了,手壯了,肩寬了,腰圓了。世世代代的山裏人以山為家,吃住在山,用勤勞的雙手開墾山地,播種希望,收獲季節,度過了壹個個災荒之年,養育了壹代代山裏人。
山裏人從小在山裏摸爬滾打,對爬山砍柴如同做遊戲壹般。天剛蒙蒙亮,三五成群的孩子們牽著羊、趕著牛,吹著笛子,手握壹把磨得雪亮的柴刀,劈開濃濃的晨霧甘露,敲敲打打上山去了。山裏的孩子在山路上無拘無束地追逐打鬧,引來壹片鳥啼蟲鳴,而大山總是如壹位慈祥的長者,寬容地讓這些任性的孩子翻天覆地鬧騰。直到上了山坳,清新的山風吹過臉龐,神清氣爽。禁不住回過頭來眺望蜿蜒纏綿的山路,遠處細去的村莊,蟻小的行人,看日出日落,於是便學會了鳥瞰人生。站在山的頂峰,壹個個村莊、壹條條山嶺盡收眼底,風光無限,豪邁之情油然而生,胸襟也變得無比開闊。倘若再對著天空喊上幾聲,心中所有的憂煩,人世間所有的庸俗都會灰飛煙滅,隨風而逝。
山裏盛產山歌,山裏人喜唱山歌。成人唱、孩童唱、老人唱……,只要有山民的地方就有山歌回蕩。山裏人在勞作之余,常常放開喉嚨唱起山歌,這便成了他們休閑的最好方式。清晰的記得有壹首山歌這麽唱道:“前山高來後山高,前山後山兩把刀,壹把刺進雲霧裏,壹把插進我的腰。”最後壹句“壹把插進我的腰”,開始我不明白它的含義,後來親眼看到山裏人出門肩挑背負弓腰爬山的艱難身姿,終於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切內涵。
山給山裏人留下撒野的記憶。山上有壹種不知風化了多少年的卵圓形石子,撿回來,用來寫字,如同彩色粉筆,五顏六色,煞是好看。撿起壹顆粉紅色的石頭在青石板面上寫下幾句古詩,體會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坐下來畫壹個棋盤,用小石頭作棋子,知道了楚河漢界的爭奪,明白了人生需要奮鬥,壹陣嘶殺後,雖然為輸贏爭得面紅耳赤,竟也增添了不少樂趣,壹身的勞累也煙消雲散了。
山給山裏人留下無窮的樂趣。山澗的山泉如細細的玉帶飄下來,口渴了就用手捧著清心的山泉喝上幾口,沁人心脾。落差大的山泉便成了飛瀑,飛瀑下積成壹個深潭,猶如天然泳池,清澈見底。在巍峨青山的掩護下,潭水碧綠,綠得靜謐,綠得出奇,綠得神秘。由於大山的阻隔,這裏很少有狂風吹過,水面上常常平靜得如壹塊碧玉。偶爾有微風吹來,吹起幾鱗水波,又很快恢復了平靜,像壹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再繁瑣的世事也攪不動她內心的亙古寧靜。
山以它固有的姿態和豪邁的氣魄,自如地揮灑著筆墨,繪畫著四季的色彩,書寫著自己的歷史和故事,傾訴著它與山裏人的悲歡離合和濃厚的依戀之情。
春天,山裏處處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無處不飛花,遍地皆綠色,簡直就是壹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更是壹幅披紅掛綠、繁花似錦的春色圖。這種美麗的景象令人陶醉,催人奮進。此時,若趁著閑情,伴著雅誌踱步上山踏青,悠哉遊哉,仔細品味芬芳花香的熏陶,親切感受滿山綠意的繚繞;放飛自己的心靈,讓思緒在廣闊無垠的蒼穹中自由遨翔,盡情感受大自然賦予的無窮樂趣;妳會情不自禁地體會到陶淵明詩中那回歸自然、寧靜平淡、寄情山水、怡然自樂的田園生活的別致風味,也會領悟到朱自清筆下透出的“壹年之際在於春”的強撼感召,給人以無窮的動力和憧憬。
夏天,山中更加生機勃勃。飽經春風春雨洗禮的草木顯得郁郁蔥蔥,漫山遍野的莊稼和野果盡情吸收著日月的光華和雨露,妳追我趕茁壯成長,各種各樣的花草異彩紛呈,形形色色的野果掛滿枝頭。此時的大山,又成了壹個名副其實的大果園。那飽含大自然泥土芬芳的野果,看壹眼,令人垂涎欲滴,嘗壹口,使人回味無窮。在炎熱的夏天,山裏的孩子們趁女人們不註意,悄悄地脫下衣褲,光溜溜的壹頭撲進那溫柔清涼的綠水潭裏。遊得盡了興,不待水幹就穿上衣褲,挑起柴草,匆匆地趕在回家的山間小道上。這時,已是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在靜謐的群山環抱中,忽然聽見母親的呼喚……。
秋天,山上碩果累累,是山裏人豐收的伊甸園,也是大山壹年中最為沸騰的季節。山頂上,山坳裏,山腳下……山裏人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大山的溝溝窪窪中有著山裏人賴以生存的黃土地。山民們在這裏播下了希望,揮灑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經過數月來的辛勤耕耘在此時得到了欣喜不已的回報——大地母親懷抱中的金燦燦的累累碩果。在這熱火朝天的季節裏,山裏人渾厚的山歌聲、相互的調侃聲、牲口的嘶鳴聲……這種種聲音交織在壹起,歡聲笑語映襯下的喜悅之情洋溢在大山的每壹個角落,田間地頭盡顯壹派歡愉喜慶的豐收氣息,形成了壹首首獨具鄉村別致風味的樂曲。
冬天,山伴隨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天公送來了禦冬的棉被,呈現出令人目眩的銀妝素裹。大山變成了白茫茫的壹片,頗有壹派“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北國風光之壯景。此時,大山在經過壹番勞作和奉獻之後,進入了甜蜜的夢鄉。然而山裏人深知,大山並沒有渾渾噩噩地酣睡,而是在帶著些許牽掛的沈睡中孕育著來年的又壹次希望。
山,面對春夏秋冬,默默無語。山總是高昂著頭顱,像高貴的王侯。壹望無際的平原是他守候的落腳點,錯落的.丘陵擺著八卦陣,深陷的盆地盛載著豐盛的晚餐。
站在山的脊背上,聆聽風與樹林交談的聲音,傾聽酣暢淋漓的樂符,悠揚悅耳的旋律,純潔質樸的情感,仰望蔚藍的天空,思緒隨著白雲壹起放飛,飄向遠方……
山用鮮活的綠色滴翠了山野平川,山用浩瀚的林海釀造出玉液瓊漿;山用漫山的紅葉浸染著峰峰巒巒,山用金秋的收獲告慰著炎黃祖先;山用博大的胸懷孕育生命的沃土,山用甘醇的乳汁哺育生命的頌歌。
山是壹部凝固的音樂,旋律是鄉情。山給孩子帶來快樂、帶來童真、帶來活力。山裏的孩子離不開山,山就是父母,父母就像壹座山。山是父母辛勤勞作的豐碑,父母功蓋青山,山裏的孩子個個敬山。沈默無語的大山哺育了壹代代山裏人,壹代代山裏人依偎著大山。壹座山就是壹個神奇的搖籃,山孕育了人,人改造了山。山裏人愛山的魁偉,愛山的挺拔,愛山的俊秀,山的壹切都是山裏人的驕傲。
如今,山那邊頻頻傳來喜人的消息:山裏村村鋪上了水泥路,運輸不需肩挑背駝了,孩子們也不用上山砍柴了,山裏人用上了煤氣,通上了電話,看上了電視。山裏的孩子們上學也不用交學費啦,壹項項惠農政策的出臺,更讓山裏人欣喜萬分!
走出大山是壹代代山裏人的夢想,盡管山裏人不知道山外的世界,然而純樸善良的山裏人寧願相信山外是另外壹個桃源。他們卻不知道山外的人也在尋找他們的桃源。山裏的人走出了大山,山外的人走進了大山,從此,大山已不再是沈默的大山!
聰明睿智的山裏人,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打開山門,走出大山,在阡陌的土地上聳立起了壹座座新城,在寬闊的原野中矗立起鱗次櫛比的廠房;在懸崖陡壁裏鑿出了壹條條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在江河大川上崛起了壹座座迸發希望的水力發電廠……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總愛把生活的感嘆與大山聯系起來,從親近大山中獲得排憂解難的良方;在與山的對話和交流中,仁慈的大山就像壹位誨人不倦的良師益友,無聲地向人們傳遞著美麗的語言,教會人們欣賞大山;從熱愛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性靈,從“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體驗中學會知進退明得失。讓生命如山脈之堅強,如山花之絢麗,如山風之坦蕩,如山泉之清純,如山林之生機盎然!
山,山,山!山是山裏人的靈魂,山裏人是山的化身;山是山裏人的內涵,山裏人是山的詮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