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延安,馬列著作翻譯家、中央研究院中國文藝研究室特別研究員王實味,在中***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文藝副刊上,發表了壹篇雜文《野百合花》,文章中回憶了他在北大的女同學李芬,回湖南邵陽從事黨的地下活動壯烈犧牲的情景後說:“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從李芬同誌的影子汲取力量。”接著,分四個部分,對他感到不滿的現象邊述邊議,提出批評。
毛澤東從報上看過《野百合花》後,托胡喬木轉告王實味:這篇文章是從不正確的立場說話的,這就是絕對平均主義的觀點和冷嘲暗箭的方法。……文章中充滿了對領導者的敵意,並有挑起壹般同誌鳴鼓而攻之的情緒,只要是黨員,這是不能容許的。
更為嚴重的是,國民黨、國民政府利用王實味的文章,編成小冊子《關於〈野百合花〉及其它》,四處散發,作為政治上“討伐”中國***產黨的檄文。。在小冊子的按語中說:“中***……歌頌延安是革命的聖地……然而……在陜北,貪汙,腐化,首長路線,派系交哄,使為了抗日號召跑向陜北的青年大失所望,更使許多老***產黨員感到前途沒落的悲愁。”國民黨的禦用文人還出了專刊,標題為《從〈野百合花〉看延安之黑暗》。
當時,中央研究院是培養黨的高級理論幹部的地方。作為該院的特別研究員,王實味在“野百合”中的思想觀點,在黨內引起很大的混亂,並且還得到許多來延安不久的青年知識分子的同情。
為了消除不良影響,使延安整風走上正軌,中央研究院從5月27日起,以“黨的民主與紀律”為題,召開全院座談會。
康生當時是中***中央社會部的部長,在這次整風中,中央成立總學習委員會,來指導整風運動。康生是總學委的副主任,主任是毛澤東。毛澤東日理萬機,對康生說:“總學委的實際工作由妳做。”
座談會持續了16天,前4天,還是把王實味作為思想錯誤來進行批評與幫助,但在康生的“指導”下,座談會很快變成王實味的鬥爭會。第5天,升級為政治問題;第6天,有人揭發他說過“托派理論有些是正確的”,“斯大林的人性不可愛”,“中國大革命的失敗,***產國際應負責”。還有人說他1930年在上海與托派分子有過往來,幫助他們翻譯過托洛茨基《自傳》中的兩章。又過了3天,會上就有人稱王實味為“托洛茨基分子”。
而王實味的態度呢?雖然會上批評,會後黨委派人輪流談心,但他始終不肯反省。
這時有人舉證,成全、王裏夫婦壹起到中央研究院看望過潘芳、宗錚夫婦,因潘、宗夫婦就住在王實味隔壁的窯洞,兩對夫婦又壹起拜訪過王實味,後來5人又來往了幾次,還在壹起吃過飯。以此為據,就把他們5人說成是“托派關系”,把他們的來往說成是“托派組織活動”,最後把他們定為“反黨五人集團”。在康生指使下,中央研究院黨委於1942年10月作出了開除王實味黨籍的決定,決定中說他“從1929年參加托派活動以來,始終沒有停止過托派活動”,“是壹個隱藏在黨內的反革命分子”。
1943年4月,康生下令將王實味逮捕。關押期間,又查出王實味1927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當過3個月文書。於是,王實味頭上除“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反黨五人集團成員”外,又加戴壹頂黑帽子:“暗藏的國民黨特務”。 王實味在延安的遭遇,他的妻子劉瑩全然不知。
劉瑩,長沙人,1926年考進北大文科預科班,與李芬同住壹個宿舍。經李芬介紹,1926年加入中國***產黨,也與王實味同在壹個支部。1930年他們結為伉儷。
1937年7月,盧溝橋的槍聲,將抗日救亡的聲浪傳向全國。當時他倆正在王實味家鄉河南開封,兩位年輕的***產黨員商定,壹起奔赴延安抗日。然而,當時他倆已有兒女,而且劉瑩的肚子又壹天天大起來。得馬上墮胎,但兩付打胎藥下去,沒有解決問題。王實味等不及,自己先去了延安。劉瑩回到長沙,實行剖腹手術終止妊娠。身體基本康復可以去延安了,這時日軍占領武漢等地,堵塞了去延安的幾條通道。
長沙解放後,劉瑩壹面歡快地工作著,壹面打聽著王實味的消息。有人說王實味可能在東北,1950年4月吉林來湖南招聘教員,劉瑩遠離故土來到吉林,邊教書邊尋夫。
20世紀70年代的壹天,劉瑩打開中央電臺的廣播,忽然聽到王實味的名字,她屏住呼吸細聽,文章中竟說王實味是暗藏的“國民黨特務”,而且早被處決。壹陣天旋地轉之後,劉瑩人事不知。守候了40年,已經72歲的老太太怎能經受如此大的打擊?
劉瑩追根究底,方知她丈夫的死,僅憑康生的壹句話。
1947年3月中旬,25萬國民黨軍在胡宗南統領下,進犯延安。社會部的壹批幹部組成壹個大隊,撤離延安去晉西北興縣,王實味隨隊同行。王實味到達興縣後,被送押到晉綏公安總局審訊科。6月中旬,興縣遭敵機轟炸,晉綏公安總局請求處決王實味,得到康生的“口頭批準”。7月1日,蔣軍又壹次狂炸興縣,晉綏公安總局審訊科被炸塌。包括看守所在內要立即搬家,為減輕負擔,當天晚上將王實味處決。
1983年,她來到北京,找到當時的知情人李維漢申訴。根據李維漢的建議,中***中央組織部經過調查,於1982年2月,作出了《關於潘芳、宗錚、陳傳綱(即成全)、王汝琪(即王裏)四同誌所謂“五人反黨集團”問題的平反決定》,所謂“五人反黨集團”的徹底否定,為王實味案平反提供了契機。
1991年2月7日,中華人民***和國公安部在經過長期取證後,終於作出了《關於對王實味同誌托派問題的復查決定》,指出:經復查,王實味同誌1930年在滬期間與原北大同學王凡西、陳清晨(均系托派分子)的來往中,接受和同情他們的某些托派觀點,幫助翻譯過托派的文章。在現有王實味的交代材料中,王對參加托派組織壹事反反復復。在復查中沒有查出王實味同誌參加托派組織的材料。因此,1946年定為“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的結論予以糾正,王在戰爭環境中被錯誤處決給於平反昭雪。
蒙冤半個世紀,王實味案終於有了個公正的說法。王實味被恢復了“同誌”的稱呼,這已是他被錯誤處決後的第44年了。
1991年春天,公安部的兩位同誌來到劉瑩家,時年85歲的劉瑩看到復查決定中王實味恢復了“同誌”的稱呼,激動得熱淚盈眶。當公安部同誌將1萬元慰問金送給她時,她堅決不要,把慰問金全部捐獻給當地文聯,作為青年文學獎勵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