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改編曲《繡金匾》,是我國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於1972—1974年根據陜北民歌《繡金匾》改編的,它源於壹首陜西關中傳統民歌《繡荷包》。這首歌曲原詞描寫了女性通過繡荷包來表達對戀人別離後的深情思念和期盼之情,旋律抒情婉轉,優美動聽。1942年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延安的文藝工作者重新填詞,改編為《繡金匾》。
這首作品要求彈奏得非常親切、非常抒情。要有細膩、動人的感覺。此曲的意境是描繪在革命戰爭時期,幾位大嫂在燈下壹針壹線得為前方戰士繡金匾的情景。聲音不能彈的很直,很粗魯。要把裝飾音和旋律音分開,要註意伴奏裝飾音的陪襯對比。力度上不能彈得壹樣重。旋律音要彈得非常流暢、親切,而旋律以外的音要輕柔壹些。有時左、右手都是旋律,更要註意音質得清晰以及旋律線條得突出。中國音樂作品以突出旋律為主,許多技法都是為了修飾美化旋律,決不能喧賓奪主。建議從中段前三小節就開始彈奏出壹種漸快的趨勢,要使音樂流動起來,以便於進入中段後達到稍快的速度。中段要演奏的活潑壹些,速度上跟前面段落要有區別,否則會顯得無精打采的。這壹段中有壹些兩手交叉彈奏的重復音,猶如民間打擊樂器的聲音。不要彈得很沈重,要彈得很輕巧、清楚。兩個大拇指要接替得很好,這樣才能增加中段歡快得氣氛。中段結束時通過速度上的漸慢,然後回到主題得原速上進行彈奏。全曲結尾彈奏得要越來越慢,意境上是看到這種場面以後,漸漸地走遠了,消失了,給人壹種回味無窮、引人入勝的感覺。
中國曲目《繡金匾》,王建中老師在改編此曲時,保持了原民歌樸素而優美的旋律,加以鋼琴的織體,並運用古箏撥奏手法,使音色明亮,流暢,輕快。全曲***分三部分,其為再現的兩段體,A+B+A、。第壹部分,是親切、流暢的奏出旋律。第二部分,旋律移高五度,並且情緒歡快,跳躍。第三部分,是前壹段的變化再現。全曲旋律運用加花的創作手法,在彈奏時,要抓住旋律的主要音,要有層次變化,手指要控制,耳朵要辨別。在速度方面,A段親切的歌唱,不易太快,中段是熱情的、跳躍的,速度有所變化,A’段是頌揚的段落,可拉寬。只有通過具體的分析,內心明確曲目要表達的意境,有目的去練琴,這樣才能收到既鍛煉音樂外部聽覺的判斷能力,又提高了鋼琴演奏的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