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手術方法有哪幾種?

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手術方法有哪幾種?

1、關節鏡手術

要想知道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情以展到了什麽程度,最準確的方式就是直接看到膝關節的關節軟骨面。關節鏡就能做到這壹點,而且不切開關節,創傷很小,目前看來是最為理想的方式。

通過關節鏡不僅能看到關節腔內的情況,還能在關節鏡下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膝關節,清理關節內的滑膜碎屑和軟骨碎片,並在磨損嚴重、比較粗糙的區域鉆孔,以促進新生軟骨的修復,當然,新生的軟骨與原來的軟骨不壹樣,是纖維軟骨而不是“原裝的”透明軟骨。纖維軟骨在生物力學功能上遠不及透明軟骨,但能起壹定的代償作用,而且能延緩軟骨的進壹步破壞。

因此,許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經關節鏡手術治療後,都取得了較好的近期效果,關節鏡手術能使骨性關節炎的癥狀暫時得到緩解,而且在有些患者這種癥狀緩解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但關節鏡手術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有效,即使手術成功,也只能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多數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經過關節鏡手術後病情得以改善,也有少數患者沒有改善。

關節鏡還可用於關節被遊離的軟骨或骨碎片鎖住的情況。如果每年需要關節腔內註射類固醇藥物1---3次來緩解癥狀,也適合於選擇關節鏡手術治療。

2、截骨術

截骨術適用於關節負重力線不正,負荷分布不均,壹側負荷過重而另壹側完好,或者膝內翻、膝外翻畸形。截骨術能夠矯正力線異常,使比較完好的壹側關節面承擔較多的體重,改善關節負重狀態,從而減輕癥狀。原則上膝內翻應做脛骨截骨,而膝外翻應做股骨髁上截骨。脛骨截骨又可分為脛骨上端高位截骨和脛骨上端低位截骨,具體手術方法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

骨性關節炎對膝關節內側間隙的影響往往比對外側間隙的影響要大得多,導致下肢外觀呈輕度的弓形腿(羅圈腿),即醫學上所說的膝內翻畸形,結果是下肢的負重力線內移,從膝關節內側間隙而不是從中間穿過,使更多的壓力作用於內側關節面,最終導致膝關節內側疼痛更為嚴重,退變速度更快。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重新調整下肢的負重力線角度,將負重力線移至膝關節外側間隙,這樣就可能使大部分負重力量轉移到相對健康的外側間隙,結果減輕了內側間隙的疼痛,延緩了內側間隙的退變進程。這種手術叫“脛骨上端截骨術”,經典的手術方法是從脛骨上端外側截去壹個楔形骨塊,使下肢的膝內翻變成輕度的膝外翻,手術後壹般都能減輕疼痛,但不壹定能完全消除疼痛。

這種手術的優點是比較適合於有膝內翻,活動又多,又不願意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壹截骨處愈合,不會限制活動水平,但對骨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脛骨近端截骨術的效果也是暫時性的,壹般認為這種手術能夠為患者在最終置換人工關節之前爭取時間,手術成功的話,效果大概可維持5---8年。

3、軟骨成形術

過去,軟骨成形術是指手術清除退變的關節軟骨面及硬化的軟骨下骨板,或在軟骨下骨板鉆孔,促進軟骨修復。雖然修復的是纖維軟骨,而不是正常的關節軟骨,但纖維軟骨在壹定程度上起代償的作用,並能延緩關節的破壞。

近來軟骨成形術的概念已經發生了變化,先在關節鏡下清除退變的軟骨,同時也切取少量健康的正常關節軟骨組織,將正常的關節軟骨組織在實驗室中培養兩周,再重新植入關節內,培養的軟骨組織能夠刺激原先破壞的軟骨組織再生,這種手術對年輕人早期骨性關節炎的軟骨缺損治療效果較好,對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的效果還不太清楚。受到條件限制,目前這種手術方法在國內還沒有廣泛開展。

4、關節清理術

關節清理術適用於40歲以上,關節腫脹,疼痛,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明顯,關節內有遊離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中期骨性關節炎患者,不願做或不能做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也可選擇這種術式。

該手術主要是切除炎性滑膜組織,增生的骨刺和破裂的半月板,摘除遊離體,徹底清除機械性阻礙因素和刺激物。目前技術條件好的醫院都在關節鏡下進行關節清理術,不需切開關節,但是,關節清理術也只能緩解癥狀,數年之後,骨質增生會繼續發生,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可能復發。因此,患者在術後應盡量避免過多負重,堅持功能鍛煉,以延長癥狀緩解的時間。

5、關節融合術

這種手術是將關節面切除,使骨與骨之間融合,能夠解除疼痛,恢復穩定的承重能力,但以犧牲關節活動為代價,適用於年輕的重體力勞動者。

隨著人工關節的出現,這種手術已經做得越來越少了,但關節融合術仍有其特殊的價值,由於我國國情限制,特別是有偏遠的農村,體力勞動繁重,患者又沒有條件行人工關節置換,關節融合術也不失為壹種較好的選擇,面對那些人工關節置換失敗的患者,關節融合術可以就是唯壹的選擇了。

6、人工關節置換術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最終解決方法就是用人工膝關節置換關節面,壹般只有60歲以上的患者才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對年輕的患者,除非是沒有其他的選擇,壹般不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