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和S都是手性分子的命名規則。
具體命名法如下:
當連接到中心碳原子上的a、b、c、d是不同基團時,分子是手性的。
假設分子中四個取代基按CIP順序規則以a>b>c>d順序排列,如果將最小d基團置於離觀察者最遠的位置,按a-b-c的先後順序觀察其他三個基團,觀察到a→b→c是順時針方向,則這個碳中心的構型被定義為R(拉丁文rectus);否則就認定為S(拉丁文sinister)。
如果將R-S系統命名比喻為駕駛汽車的方向盤就很形象,也就容易理解了。以這個規則來觀察乳酸、丙氨酸、甘油醛,不難看出它們的絕對構型可認定如下:D型的甘油醛和乳酸為R構型,天然的氨基酸如丙氨酸則是S構型。
擴展資料:
手性分 子R/S構 型 的 命 名 方 法,由Cahn - In - gold -Prelong提出,故簡稱CIP法。因該法較D/L法具有顯著的優點,故壹經刊出,便很快得到廣泛采用,並於1970年由IUPAC正式推薦使用。
用CIP法命名手性分子的R/S構型時,壹般分兩步進行,首先定出手性元素———手性中心,手性軸和手性面等———上所連四個基團的大小順序,然後通過分子模型 ( 或想像) 所建立起來的三度空間的分子形象,根據CIP法的規則判定為R或S構型。
雖說用模型組建起分子後加以命名是件容易的事,但模型不可能常在手邊; 若運用想像,又很容易出錯,特別是對結構較復雜的化合物更是如此。
百度百科——R-S系統命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