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是貝多芬第9交響曲。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
這部交響樂構思廣闊,思想深刻,形象豐富多樣,它擴大了交響樂的規模和範圍,超出了當時的體裁和規範,變成由交響樂隊、合唱隊和獨唱、重唱所表演的壹部宏偉而充滿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壯麗頌歌。
《歡樂頌》成為歐盟盟歌
當第九號交響曲於1824年首演時,貝多芬失聰無法考慮擔任指揮,他坐在樂隊中,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他都沒有知覺,但這部作品已經貝多芬最偉大的交響曲。
而第四樂章的旋律《歡樂頌》則廣泛流傳,1972年,《歡樂頌》的音樂(無歌詞)被采用為當時的歐洲***同體(現歐盟)之歌,1985年則成為歐盟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