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事件還有個名字,叫做水門醜聞,其乃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壹。其在當時所產生的惡劣影響絲毫不下於後來的?斯諾登竊聽風雲?。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也因此而辭職,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因醜聞而辭職的總統。
此事件發生在1972年6月,當時正值美國總統大選,時任總統的尼克松摩拳擦掌,二次競選美國總統,意圖連任。
競選本該是大家公開公平的站出來博弈,爭取選民。但尼克松並沒有?遵守規矩?。其聽從了白宮首席律師迪安的建議,為了?擴大總統權力?,暗中派人在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裝備,以方便掌握民主黨的競選進程。
民主黨總部設立在華盛頓特區西北區潑托馬克河畔的水門大廈,這也是水門事件這個名稱的來源。
1972年6月17日晚上,以尼克松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首席安全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五人間諜小組偷偷潛入了水門大廈,並在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設備。
原本壹切順利,可是誰也沒想到此時的水門大廈總部還有壹位民主黨加班狂魔在工作,他不經意的壹次回眸發現了闖入者的蹤跡。隨即警報鈴想響,安保人員趕到,五人全部被抓獲。
第二天,此事就上了《華盛頓郵報》的頭版頭條,其矛頭直指美國總統尼克松,聲稱其在利用不正當手段競選總統。
對於尼克松來說,雖然事情的敗露超乎自己的預料,但畢竟是當總統的人,臉皮厚,嘴炮強,他憑借精彩的演講和良好的公關將此事撇得壹幹二凈。
他在對媒體的解釋中堅決表示事情跟自己無關,很可能是由於競選安保人員?過度熱情?,才導致他們不經過白宮同意就做這件事情。
另外,五名成員中有三名都是古巴人,他們很可能是古巴復國勢力派出的情報人員。這樣的言論將民主黨的攻擊初步化解。總之,在尼克松等人壹系列的活動,或者說表演下,公眾被暫時蒙蔽。
尼克松憑借倒打壹耙的手段,獲得了大量選票,而民主黨則是陷入誣告的疑雲之中,最終以少有的壓倒性優勢擊敗了民主黨候選人喬治?麥戈文,獲得連任。
不過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尼克松雖然找到借口逃過壹劫,並成功連任。但失敗的民主黨並不甘心,他們仍舊在深挖?水門?竊聽壹案。
隨著壹封又壹封匿名信寄到法院,調查人員不得不重啟對於詹姆斯?麥科德的調查,並最終從他們嘴裏挖出了壹位名叫迪安的律師。此人乃是白宮法律顧問,水門事件的策劃人之壹。
眼看事情敗露,尼克松也是果斷之人,他決定棄車保帥,馬上撇清了和迪安的關系,但是身為法律人員,讓迪安當替罪羊。迪安不是傻子,他不甘心束手就擒,特別是得知這會給他帶來長達四十年的監禁生涯時,他選擇了背叛尼克松。
迪安不願意承受牢獄之災,他主動向檢察官做了三小時的交待和揭露,想將功贖罪,換取赦免。
迪安這壹交代,那麽真相也就揭開了,尼克松竊聽門壹案算是坐實了。不管尼克松如何掙紮,他利用不正當手段競選的醜聞時跑不掉了。
其實這時候尼克松最應該做的是出來道歉,盡量把這件事揭過去。但他的臉皮過於的厚,依舊在為竊聽活動辯護,稱其是為了國家的安全。
此時的美國民眾怎麽可能還會相信他,他們看尼克松就好比壹個小醜。而與此同時,檢察部門以此為契機展開了對白宮的深入調查,進而爆出來更大的?瓜?。
原來尼克松從1971年開始便在白宮辦公室內安裝有竊聽系統,以此來監察記錄與手下的談話和電話內容。當檢察官命令總統交出相關文件資料時之時,尼克松竟然利用職權擺譜,拿著總統的帽子拒不執行,這事兒最後還鬧到了法院。
自此,尼克松的名聲算是臭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惱羞成怒之下,他居然下令免去調查水門事件的特別檢察官考克斯的職務。
此事壹出,輿論嘩然,這已經不是什麽竊聽醜聞了,而是總統濫用職權。壹時間美國公眾的反應就像火山開始噴發,抗議遊行、信件滿天飛,就差跑到白宮裏面拉尼克松出來遊大街了。而在民意的推動下,眾議院也決定開始對總統進行彈劾。
而此時尼克松依然在頑抗,他依然繼續強調這是他總統的行政特權,是憲法賦予他的權力,他會為此捍衛到底。
所以這事情又上升到了憲法的高度,這可是國本啊,是美國這個國家存在之根本。
但這明顯只是負隅頑抗,尼克松的種種行徑已經觸犯了眾怒,不僅僅是民眾就連美國眾議院、美國最高法院,都紛紛走到他的對立面。眾議院已經開啟了彈劾進程,司法委員會陸續通過了三項彈劾尼克松的條款。甚至於就連美國***和黨,尼克松最大的倚仗,也最終選擇放棄了他。
面對著眾議院即將啟動的彈劾程序,眾叛親離尼克松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辦法,與其因彈劾而淡然出局,不如自己主動壹點。所以在1974年8月8日,這位總統就在電視廣播中宣布了自己的辭職壹事,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水門事件到此結束。
其實總的來說,水門事件最初影響並不大,雖然竊聽是醜聞,但並不致命。如果盡早結束,以良好的公關轉移視線,尼克松是可以混過去的。
可是他過於的迷信權力,妄圖以勢壓人,在鐵證面前依然負隅頑抗,最終成為了美國公敵。算來也是自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