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長江流域防洪規劃

長江流域防洪規劃

長江中下遊地區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

1、氣候因素:受亞熱帶季風和臺風等因素的影響,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2、地形因素:暴雨匯流面積大,支流眾多,地勢平坦,河道彎曲,排水不暢,又夾於南北丘陵山地之間。

3、人為因素:

1)上遊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下遊泥沙堆積,河床擡高,影響泄洪。

2)圍湖造田,湖泊面積減少,湖泊的蓄洪能力減弱。

治理措施:

1、加強堤防建設、河道整治以及水庫工程建設是避免洪澇災害的直接措施。

2、長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發生洪澇的機會。

3、切實做好洪水、天氣的科學預報與滯洪區的合理規劃,可以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

4、建立防汛搶險的應急體系,是減輕災害損失的最後措施。

擴展資料

長江中下遊地區形成過程:

長江中下遊平原位於揚子準地臺褶皺斷拗帶內,燕山運動產生壹系列斷陷盆地,後經長江切通、貫連和沖積後,形成現今的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整體。

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平原邊緣白堊系―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紀紅土層微微掀升,經流水沖切,成為相對高度20~30米的紅土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區則繼續下降形成泛濫平原和濱海平原。

中國洪澇分布:

中國洪澇分布主要的雨澇區分布在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以東。

根據歷史雨澇統計資料,雨澇最嚴重的地區主要為東南沿海地區、湘贛地區、淮河流域,次多雨澇區有長江中下遊地區、南嶺、武夷山地區、海河和黃河下遊地區、四川盆地、遼河、松花江地區。全國雨澇最少的地區是西北、內蒙和青藏高原,次為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東北地區。

概括而言,雨澇分布總的特點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湖區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南坡多,西、北坡少。

百度百科-長江中下遊平原

百度百科-洪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