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出自近代李叔同的《送別》。
原文
送別
李叔同〔近現代〕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壹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譯文
在城郊十裏長亭的古道邊,長滿了賞心悅目的翠綠花草,向外延伸到天邊。晚風拂過柳梢,笛聲斷斷續續,夕陽在重重遠山外,緩緩地墜落。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壹方。就借著壹壺粗釀的酒,趁著今夜這短暫的相聚,飲盡所剩的歡樂,今夜告別的夢中壹定非常寒冷。
在城郊十裏長亭的古道邊,長滿了賞心悅目的翠綠花草,向外延伸到天邊。請問妳此去後,何時才會回來?若要回來請別猶豫徘徊啊!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壹方。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能夠歡聚在壹起,但卻是離別的時候多!
註釋
長亭:送別場所,象征著離別。
古道:壹個普遍的離別場所,古道常常出現在離別詩詞中,此處的“古道”也表達了無盡的離愁。
芳草:即香草,亦用來比喻忠貞、賢德之人,來源自屈原《離騷》之“香草美人”意象。
殘:殘缺、殘破,這裏用來形容笛聲稀落。
零落:這裏用來形容舊時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難以尋覓。
壺:又作“斛”“瓢”
盡:完結,消解。
賞析
李叔同的《送別》的這壹段詩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描繪了壹個離別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意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和對過往時光的留戀。
首先,“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給人壹種廣袤而寧靜的感覺。古道邊的芳草碧綠連綿到天空,呈現出壹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同時也暗示著時間的推移和人事的更叠。這裏的長亭和古道可以被視為分別的象征,而芳草則代表著離別時的春天和美好。
接著,“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兩句描寫了離別時的情感和氛圍。晚風輕輕地拂過垂柳,笛聲在山谷中殘留,給人壹種蕭瑟和離愁的感覺。夕陽山外山則表達了離別時的遙遠和無法回頭的意味。整個描寫中充滿了離別的憂傷和美好的回憶,給人壹種深沈而動人的情感。
這段詩描繪了離別時刻的自然景色和情感氛圍,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於離別的思念之情和對於過往時光的留戀。同時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繪,增加了詩意的層次和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整體上,這段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具體的意象,表達了離別的悲壯和美好,使讀者產生***鳴和思考,引發對於友情和時光的思索和珍惜。
作者簡介
李叔同(1880-1942) 初名文濤,改名岸,又名廣侯、成蹊,字惜霜,號叔同。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光緒二十七年(1901)就讀於南洋公學經濟科。公費留學日本。在上野美術專門學校習油畫。加入同盟會。於東京組織春柳社,編演戲劇。歸國後,任教浙江第壹師範學校、兩江師範學堂。民國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為僧,法名演音,號弘壹。多才藝,編歌演劇、作畫治印無所不擅,又通數國文字。為南社社員。詩好作長短不齊之句,奇趣洋溢。詞豪婉兼具。有《弘壹法師文鈔》。今人輯有《李叔同詩全編》,詞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