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1
曝光,在攝影學上是指讓光線通過鏡頭形成結像光,進入暗箱到達感光片上,使膠片感光乳劑在光化作用中產生潛影。有時候感光膠片不恰當的暴露於光線當中而失效也叫做曝光。
Exposure
指對膠片或印相紙投以必要的光,某種程度的超過,可在寬容度的範轉內調節,例如彩色負片超出適當曝光的4倍以上時,曬印變得難於進行,而彩色反轉片超出1檔光圈,色彩就跑掉不少。
釋義2
現代漢語中曝光常表示將某件事情置於公眾關註力之內。通常被曝光事件在曝光之前處於被大眾忽略、被人為掩蓋或是處於個人隱私的狀態。用法如:xxx隱私大曝光,xx學校學術醜聞被記者曝光。
有時候,熱門的“曝光”事件可能引起公眾的熱烈關註和廣泛討論。因而這個詞有時候也會被企圖炒作某件事或某個人的記者故意用在文章裏來吸引眼球。
錯別字提示:
使用“曝光”是正確的,寫成“爆光”是錯誤的,而使用“暴光”是不規範的。下面進行解釋:
2006年2月25日晚,央視新聞臺白巖松主持《中國周刊》欄目時,熒屏上先出現《“爆光”後的新聞》,後又出現標題《“曝光”後的新聞》。“爆光”與“曝光”究竟用哪壹個正確?這裏需要先分析壹下“暴”、“爆”、“曝”三個關聯字。
“暴”是個會意字,本義為“曬”,讀pù。如《孟子*滕文公上》:“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成語有“壹暴十寒”,後來壹般寫成“壹曝(應讀pù,不讀bào)十寒”,語出《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壹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該成語意思是曬壹天,凍十天,比喻工作、學習不能持之以恒,努力時少,懈怠時多。“暴”還可以由本義引申為暴露、顯露,如司馬遷《報任安書》:“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另外,“暴”還有“又猛又急、突然”、“兇惡殘酷”、“欺淩、損害、糟蹋”、“短促”等義項。具有這些義項的“暴”讀bào。
“曝”與“爆”都是形聲字。在本義上,“曝”與“太陽”、“光線”有關;“爆”與“火”有關。“曝”是“暴”的後起加形旁字,其本義仍然是“曬”,如《東觀漢記?高鳳傳》:“妻嘗之田,曝麥於庭。”而“爆”則含有“突然迸裂”和“出人意料地發生”兩個義項,如爆炸、爆破、爆竹、爆冷門等等。爆竹之“爆”舊有pào音,爆羊肉之“爆”,年長的北京人讀bāo。《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1985)已規定“爆”讀bào,不讀bāo或pào。明白了“曝”和“爆”的字義,再來看看,到底是“爆光”還是“曝光”,就迎刃而解了。原來“曝光”有基本義和比喻義兩項:壹是指照相底片或感光紙感光並形成潛影的過程(與光線作用有關);二是比喻把隱秘的事情(多為不體面、不光彩的)披露出來,公之於眾。“曝”原來讀pù,現《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已明確規定“曝”在“曝光”中應讀bào。下面的用法是正確的:
哪個學校如果鋪張浪費地搞校慶請明星,媒體要進行曝光。(海峽導報2006年2月28日B03版)
目前媒體時有出現“暴光”壹詞,例如:
“商務通”防止手機電話號碼暴光(江西衛視2006年5月30日晚電視廣告字幕)
國家語委異形詞研究課題組依據《人民日報》1995-2000年的文本語料進行詞頻統計,結果“曝光”出現1038次,“暴光”出現0次。根據現代漢語詞匯規範的理據性、通用性、必要性等原則,國家有關職能部門已於2004年2月4日向出版界和語文報刊界建議“曝光”為推薦的規範詞形。由此可見,使用“曝光”是正確的,寫成“爆光”是錯誤的,而使用“暴光”是不規範的。
此外,“曝”也可單用,請看下面兩個用例:
(1) 昨日肖瓊又曝出另壹位受害者。(廈門晚報2006年9月12日32版)
(2)為了與高峰劃清界線,她還自爆已經有男朋友了。(海峽導報2005年11月16日B16版)
(1)的用法是正確的,因為它用的是“曝”的比喻義。(2)中的“爆”,系誤用,應改成“曝”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