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太陽系八大行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

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壹、行星的定義:

壹是必須圍繞恒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三是這個軌道附近應該沒有其他物體(清理其軌道上的其它物體)。按這樣的劃分,太陽系的行星就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八顆。

二、太陽系的定義:

太陽系是壹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壹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在直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行星,其余的天體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軌道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是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太陽系的形成大約始於46億年前壹個巨型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

三、八大行星:

1、水星

(1)定義: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陽? ,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小的行星。常和太陽同時出沒,中國古代稱之它為“辰星”。水星在直徑上小於兩個衛星——木衛三和土衛六。

(2)基本參數:

半長軸:5791萬千米(0.38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87.70天;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旋轉;

平均軌道運行速度:47.89km/s;

軌道偏心率:0.206;

軌道傾角:7.0°;

行星半徑:2440km(赤道);

質量(地球質量=1):0.0553;

密度:5.43g/cm?;

自轉周期:58.653485d;

衛星數:無(現依舊沒發現);

逃逸速度:4.3km/s;

公轉軌道:距太陽57,910,000km(0.38天文單位)。

(3)名稱來源:

在古羅馬神話中Mercury是商業、旅行和偷竊之神,即古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為眾神傳信的神,或許由於水星在空中移動得快,才使它得到這個名字。

(4)探測歷史:

發現: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時代,人們便發現了水星,古希臘人賦於它兩個名字:當它初現於清晨時稱為阿波羅,當它閃爍於夜空時稱為赫耳墨斯。不過,古希臘天文學家們知道這兩個名字實際上指的是同壹顆星星,赫拉克賴脫(公元前5世紀之希臘哲學家)甚至認為水星與金星並非環繞地球,而是環繞著太陽在運行。

訪問:現僅有水手10號探測器於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訪水星。它僅僅勘測了水星表面的45%(並且很不幸運,由於水星太靠近太陽,以致於哈勃望遠鏡無法對它進行安全的攝像)。

在1962年前,人們壹直認為水星自轉壹周與公轉壹周的時間是相同的,從而使面對太陽的那壹面恒定不變。這與月球總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過多普勒雷達的觀察發現這種理論是錯誤的。我們已得知水星在公轉二周的同時自轉三周,只有金星是太陽系中僅有已知的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動比率小於1:1的天體,水星並不是。

由於上述情況及水星軌道極度偏離正圓,將使得水星上的觀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像,處於某些經度的觀察者會看到當太陽升起後,隨著它朝向天頂緩慢移動,將逐漸明顯地增大尺寸。太陽將在天頂停頓下來,經過短暫的倒退過程,再次停頓,然後繼續它通往地平線的旅程,同時明顯地縮小。在此期間,星星們將以三倍快的速度劃過天空。在水星表面另壹些地點的觀察者將看到不同的但壹樣是異乎尋常的天體運動。

(5)大氣表面地貌:

事實上水星的大氣很稀薄,由太陽風帶來的被破壞的原子構成。水星溫度如此之高,使得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這樣與地球和金星穩定的大氣相比,水星的大氣頻繁地被補充更換。

水星的表面表現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達到幾百千米長,三千米高。有些橫處於環形山的外環處,而另壹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們是受壓縮而形成的。據估計,水星表面收縮了大約0.1%(或在星球半徑上遞減了大約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壹是Caloris盆地,直徑約為1300千米,人們認為它與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於太陽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時造成了星球另壹面正對盆地處奇特的地形。

除了布滿隕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對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許是古代火山運動的結果,但另壹些大概是隕石所形成的噴出物沈積的結果。

水手號探測器的數據提供了壹些水星上火山活動的初步跡象,但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料來確認。令人驚訝的是,水星北極點的雷達掃描(壹處未被水手10號勘測的區域)顯示出在壹些隕石坑的被完好保護的隱蔽處存在冰的跡象。

(6)其他性質:

水星在許多方面與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許多隕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沒有板塊運動。另壹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為5.43克/立方厘米,月球為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體。事實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於萬有引力的壓縮;若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將大於地球,這表明水星的鐵質核心比地球的相對要大些,很有可能構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對而言,水星僅有壹圈薄薄的矽酸鹽地幔和地殼。巨大的鐵質核心半徑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內部的支配者。而矽酸鹽外殼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壹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狀。水星有壹個小型磁場,磁場強度約為地球的1%。現未發現水星有衛星。

通常通過雙筒望遠鏡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觀察到水星,但它總是十分靠近太陽,在曙暮光中難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尋找圖表指出此時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燦爛”這個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細致的定制。

2、金星

(1)定義:

英文名:Venus

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太陽系中溫度最高的行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時是晨星,黎明出現於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有時又是昏星,黃昏後出現西方天空,被稱為“長庚”。

(2)基本參數: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

自轉時間:243.02天;

公轉周期:224.701天;

平均軌道運行速度:35.03km/s;

軌道偏心率:0.001945315807;

軌道傾角:3.4°;

直徑:12104km;

質量(地球質量=1):0.8150;

密度:5.24g/cm3;

衛星數量:0;

公轉半徑:108,208,930km(0.72個天文單位);

表面面積:4.6億平方千米;

逃逸速度:10.4km/s。

(3)名稱來源:

金星(希臘語:?φροδ?τη,音譯“阿佛洛狄忒”;巴比倫語:Ishtar)是美和愛的女神,之所以會如此命名,也許是對古代人來說,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壹顆。(也有壹些異議,認為金星的命名是因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

(4)探測歷史:

發現: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曉。除了太陽、月亮外,它是最亮的壹顆。

金星是壹顆近日行星,從地球用望遠鏡觀察它的話,會發現它有位相變化。伽利略對此現象的觀察是贊成哥白尼的有關太陽系的太陽中心說的重要證據。

訪問:第壹艘訪問金星的飛行器是1962年的水手2號。隨後,它又陸續被其他飛行器:金星先鋒號,蘇聯尊嚴7號、尊嚴9號訪問。

(5)大氣及表面:

金星的大氣壓力為93個標準大氣壓(相當於地球海洋深1千米處的壓力),大氣大多由二氧化碳組成,也有幾層由硫酸組成的厚數千米的雲層。這些雲層擋住了我們對金星表面的觀察,使得它的表面與目視結果截然不同。這稠密的大氣也產生溫室效應,使金星表面溫度上升400度,超過了740K(足以使鉛熔化)。金星表面自然比水星表面熱,雖然金星比水星離太陽要遠兩倍。雲層頂端有強風,大約每小時350千米,但表面風速卻很慢,每小時幾千米不到。

(6)其他性質:

金星有時被譽為地球的姐妹星,原因:金星比地球略小壹些(95%的地球直徑,80%的地球質量);在相對年輕的表面都有壹些環形山口;它們的密度與化學組成都十分類似。

由於這些相似點,有時認為在它厚厚的雲層下面金星可能與地球非常相像,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但是不幸的是,許多有關金星的深層次研究表明,在許多方面金星與地球有本質的不同。

3、地球

(1)定義:

英文:Earth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太陽系第五大行星,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地球,當然不需要飛行器即可被觀測,然而我們直到二十世紀才有了整個行星的地圖。由空間拍到的圖片應具有合理的重要性;舉例來說,它們大大幫助了氣象預報及暴風雨跟蹤預報。

(2)基本參數

半長軸:149,597,870km(這樣的距日距離記作1天文單位,簡稱:AU);

赤道半徑:6,378.1km;

平均軌道運行速度:29.79km/s;

軌道偏心率:0.0167;

軌道傾角:0°;

質量:5.9736×1024kg;

赤道引力(地球=1):1.00;

逃逸速度(km/s):11.2;

自轉周期(日):0.9973(24h被定義為壹天);

衛星數:1(月球);

公轉周期(日):365.2422(365d被定義為壹年,閏年4年壹屆);

黃赤交角(°):23.5;

反照率:0.3;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3)名稱來源:

地球是並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話中得到的名字。Earth壹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這裏當然有許多其他語言的命名。在羅馬神話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臘語:Gaia,大地母親)。

(4)衛星:

地球的天然衛星是月球,也是地球僅有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裏,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裏。月殼下面到1000公裏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4公裏,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地球與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轉每世紀減緩了2毫秒。

4、火星

(1)定義:

英文名:Mars

為距太陽第四遠,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國古代又稱熒火,因為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2)基本參數:

軌道半徑:22794萬km(1.52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686.98日;

平均軌道運行速度:24.13km/s;

軌道偏心率:0.093;

軌道傾角:1.8°;

行星半徑:3398千米(赤道);

質量(地球質量=1):0.1074;

密度:3.94克/立方厘米;

自轉周期:1.026日;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衛星數:2(火衛壹、火衛二);

公轉軌道:離太陽227,940,000千米(1.52天文單位)。

(3)名稱來源:

火星(希臘語:?ρη?,音譯“阿瑞斯”)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趣記:在希臘人之前,古羅馬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而好侵略擴張的希臘人卻把火星作為戰爭的象征)而三月份的名字也是得自於火星。

(4)探測歷史:

發現:火星在史前時代就已經為人類所知。由於它被認為是太陽系中人類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說家們的喜愛。但可惜的是那條著名的被Lowell“看見”的“運河”以及其他壹些什麽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們壹樣是虛構的。

訪問:第壹次對火星的探測是由水手4號飛行器在1965年進行的。人們接連又作了幾次嘗試,包括1976年的兩艘海盜號飛行器。此後,經過長達20年的間隙,在1997年的7月4日,火星探路者號終於成功地登上火星。

火星的那層薄薄的大氣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強僅為大約7毫巴(比地球上的1%還小),但它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在盆地的最深處可高達9毫巴,而在奧林匹斯山的頂端卻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爾整月席卷整顆行星的颶風和大風暴。火星那層薄薄的大氣層雖然也能制造溫室效應,但那些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溫度,比我們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5)內部情況:

火星的內部情況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況資料和有關的大量數據來推斷的。壹般認為它的核心是半徑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質組成;外包壹層熔巖,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層是壹層薄薄的外殼。相對於其他固態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較低,這表明,火星核中的鐵(鎂和硫化鐵)可能含帶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躍的板塊運動;沒有跡象表明火星發生過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皺山系的地殼平移活動。由於沒有橫向的移動,在地殼下的巨熱地帶相對於地面處於靜止狀態。再加之地面的輕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們卻未發現火山有過活動的跡象。雖然,火星可能曾發生過很多火山運動,可它看來從未有過任何板塊運動。

(7)其他性質:

在火星的熱帶地區有很大壹片引力微弱的地方。這是由火星全球勘測員在它進入火星軌道時所獲得的意外發現。它們可能是早期外殼消失時所遣留下的。這或許對研究火星的內部結構、過去的氣壓情況,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見火星。由於它離地球十分近,所以顯得很明亮。邁克·哈衛的行星尋找圖表顯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來越多的細節,越來越好的圖表將被如星光燦爛這樣的天文程序來發現和完成。

火星的軌道是顯著的橢圓形。因此,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30攝氏度。這對火星的氣候產生巨大的影響。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為218K(-55℃,-67華氏度),但卻具有從冬天的140K(-133℃,-207華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將近300K(27℃,80華氏度)的跨度。盡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積卻相當於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

5、木星

(1)定義:

英文名:Jupiter。

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顆行星,中國古代稱為歲星,因為他公轉壹周正好是12年,也就是壹地支,木星是太陽系行星中質量最大的壹顆,它的質量是所有其他的7顆行星的總和的2.5倍,或是地球的318倍,體積為地球的1316倍,由於它巨大的體積,人們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它,木星被稱為“太陽系行星之王”。它擁有著全太陽系中最快的自轉速度。

(2)基本參數:

公轉軌道:距太陽778,330,000千米(5.20天文單位);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行星半徑:71,492km(赤道,相當於地球半徑的11倍);

質量:1.900×10^27kg;

表面重力加速度:23.12m/s2;

逃逸速度:60.2km/s;

表面溫度:表面有效溫度值為-168℃(地球觀測值為-139℃);

衛星數:79顆(新加了12顆,最大的是木衛三)。

(3)名稱來源:

木星(希臘人稱之為宙斯)是神界之王,奧林匹斯山的統治者和羅馬國的保護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兒子。

(4)探測歷史:

發現: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體(次於太陽,月球和金星;有時候火星更亮壹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類所知曉。根據伽利略1610年對木星四顆衛星:木衛壹,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現常被稱作伽利略衛星)的觀察,它們是不以地球為中心運轉的第壹個發現,也是贊同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有關行星運動的主要依據;由於伽利略直言不諱地支持哥白尼的理論而被宗教裁判所逮捕,並被強迫放棄自己的信仰,關在監獄中度過了余生。

訪問:木星在1973年被先鋒10號首次拜訪,後來又陸續被先鋒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尤裏西斯號和伽利略號探訪。“朱諾號”探測器2016年7月進入木星軌道。

(5)成分:

木星由90%的氫和10%的氦(原子數之比,75/25%的質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頭”組成。這與形成整個太陽系的原始的太陽系星雲的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壹個類似的組成,但天王星與海王星的組成中,氫和氦的量就少壹些了。

內核上則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金屬氫的形式存在。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礎可能只在40億帕壓強下才存在,木星內部就是這種環境(土星也是)。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類似於太陽的內部,不過溫度低多了)。在木星內部的溫度壓強下,氫氣是液態的,而非氣態,這使它成為了木星磁場的電子指揮者與根源。同樣在這壹層也可能含有壹些氦和微量的“冰”。

最外層主要由普通的氫氣與氦氣分子組成,它們在內部是液體,而在較外部則氣體化了,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這深邃的壹層的較高處。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壹些簡單氣體分子在此處也有壹點兒。

(6)木星的衛星:

木星有66顆已知衛星,4顆大伽利略發現的衛星,還有62顆較小的。由於伽利略衛星產生的引潮力,木星運動正逐漸地變緩。同樣,相同的引潮力也改變了衛星的軌道,使它們慢慢地逐漸遠離木星。

木衛壹、木衛二、木衛三由引潮力影響而使公轉***動關系固定為1:2:4,並***同變化。木衛四也是這其中壹個部分。在未來的數億年裏,木衛四也將被鎖定,以木衛三的兩倍公轉周期,木衛壹的八倍來運行。

6、土星

(1)定義:

英文名:Saturn

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遠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中國古代稱為“鎮星”,是太陽系密度最小的行星,可以浮在水上。

(2)基本參數:

公轉軌道:距太陽1,429,400,000km(9.54天文單位);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行星半徑:60,268km(赤道);

質量:5.68×1026kg;

衛星數:83顆(超越木星成為衛星最多的行星)。

(3)名稱來源:

在羅馬神話中,土星(Saturn)“薩圖爾努斯”是農神的名稱。希臘神話中的農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蓋亞的兒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親。土星也是英語中“星期六”(Saturday)的詞根。

(4)探測歷史:

發現:土星在史前就被發現了。伽利略在1610年第壹次通過望遠鏡觀察到它,並記錄下它的奇怪運行軌跡,但也被它給搞糊塗了。早期對於土星的觀察十分復雜,這是由於當土星在它的軌道上時每過幾年,地球就要穿過土星光環所在的平面(低分辨率的土星圖片所以經常有徹底性的變化),直到1659年惠更斯正確地推斷出光環的幾何形狀。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環壹直被認為是太陽系中獨有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圍發現了暗淡的光環,在這以後不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圍也發現了光環。

訪問:先鋒11號在1979年首先去過土星周圍,同年又被旅行家1號和2號訪問。卡西尼飛行器也在2004年到達土星。

(5)組成:

通過小型的望遠鏡觀察也能明顯地發現土星是壹個扁球體。它赤道的直徑比兩極的直徑大大約10%(赤道為120,536千米,兩極為108,728千米),這是它快速的自轉和流質地表的結果。其他的氣態行星也是扁球體,不過沒有這樣明顯。土星是最疏松的壹顆行星,它的比重(0.7)比水還要小。

與木星壹樣,土星是由大約75%的氫氣和25%的氦氣以及少量的水,甲烷,氨氣和壹些類似巖石的物質組成。這些組成類似形成太陽系時,太陽星雲物質的組成。

土星內部和木星壹樣,由壹個巖石核心,壹個具有金屬性的液態氫層和壹個氫分子層,同時還存在少量的各式各樣的冰。

木星上的明顯的帶狀物在土星上則模糊許多,在赤道附近變得更寬。由地球無法看清它的頂層雲,所以直到旅行者飛船偶然觀測到,人們才開始對土星的大氣循環情況開始研究。土星與木星壹樣,有長周期的橢圓軌道以及其他的大致特征。

(6)土星的衛星:

土星有18顆被命名的衛星,比其他任何行星都多。還有壹些小衛星還將被發現。

在那些旋轉速度已知的衛星中,除了土衛九和土衛七以外都是同步旋轉的。壹***已發現60顆衛星。有三對衛星,土衛壹-土衛三,土衛二-土衛四和土衛六-土衛七有萬有引力的互相作用來維持它們軌道間的固定關系。土衛壹公轉周期恰巧是土衛三的壹半,它們可以說是在1:2***動關系中,土衛二-土衛四的也是1:2;

土衛六-土衛七的則是3:4關系。

7、天王星

(1)定義:

英文名:Uranus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冷的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

(2)基本參數:

公轉軌道:距太陽2,870,990,000千米(19.218天文單位);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

行星半徑:25,559千米(赤道);

質量:8.683×1025千克;

衛星數:29顆。

(3)名稱來源:

烏拉諾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無上的神。他是蓋亞的兒子兼配偶,是Cronus(農神土星)、獨眼巨人和泰坦(奧林匹斯山神的前輩)的父親。

(4)探測歷史:

發現: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過望遠鏡系統地搜尋,在1781年3月13日發現的,它是現代發現的第壹顆行星。事實上,它曾經被觀測到許多次,只不過當時被誤認為是另壹顆恒星(早在1690年John

Flamsteed便已觀測到它的存在,但當時卻把它編為34 Tauri)。赫歇耳把它命名為"the Georgium

Sidus"(天竺葵,又名“喬治亞行星”)來紀念他的資助者,那個對美國人而言臭名昭著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其他人卻稱天王星為“赫歇耳”。由於其他行星的名字都取自希臘神話,因此為保持壹致,由波德首先提出把它稱為“烏拉諾斯(Uranus)”,但直到1850年才開始廣泛使用。

訪問:只有壹艘星際探測器曾到過天王星,那是在1986年1月24日由旅行者2號完成的。

(5)組成:

天王星基本上是由巖石和各種各樣的冰組成的,它僅含有15%的氫和壹些氦(與大都由氫組成的木星和土星相比是較少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在許多方面與木星和土星在去掉巨大液態金屬氫外殼後的內核很相象。雖然天王星的內核不像木星和土星那樣是由巖石組成的,但它們的物質分布卻幾乎是相同的。

(6)天王星的衛星:

天王星有25顆已命名的衛星,以及2顆已發現但暫未命名的衛星。

與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不同,天王星的衛星並不是以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而命名的,而是用莎士比亞和羅馬教皇的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它們自然分成兩組:由旅行者2號發現的靠近天王星的很暗的10顆小衛星和5顆在外層的大衛星。它們都有壹個圓形軌道圍繞著天王星的赤道(因此相對於赤道面有壹個較大的角度)。

8、海王星

(1)定義:

英文名:Neptune

海王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

(2)基本參數:

公轉軌道:距太陽4,504,000,000km(30.06天文單位);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行星半徑:24,718km(赤道);

質量:1.0247×1026kg;

衛星數:14顆。

(3)名稱來源:

在古羅馬神話中海王星(古希臘神話: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4)探測歷史:

發現:海王星是壹個人們通過公式推算發現的行星,而並非有目的的觀測。在天王星被發現後,人們註意到它的軌道與根據牛頓理論所推知的並不壹致。因此科學家們預測存在著另壹顆遙遠的行星從而影響了天王星的軌道。Galle和d'Arrest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觀察到海王星,它出現的地點非常靠近於亞當斯和勒威耶根據所觀察到的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位置經過計算獨立預測出的地點。壹場關於誰先發現海王星和誰享有對此命名的權利的國際性爭論產生於英國與法國之間(然而,亞當斯和勒威耶個人之間並未有明顯的爭論);將海王星的發現***同歸功於他們兩人。後來的觀察顯示亞當斯和勒威耶計算出的軌道與海王星真實的軌道偏差相當大。如果對海王星的搜尋早幾年或晚幾年進行的話,人們將無法在他們預測的位置或其附近找到它。

訪問:僅有壹艘宇宙飛船旅行者2號於1989年8月25日造訪過海王星。幾乎我們所知的全部關於海王星的信息來自這次短暫的會面。

(5)軌道及成分:

由於冥王星的軌道極其怪異,因此有時它會穿過海王星軌道,自1979年以來海王星成為實際上距太陽最遠的行星,在1999年冥王星才會再次成為最遙遠的行星。

海王星的組成成份與天王星的很相似:各種各樣的“冰”和含有15%的氫和少量氦的巖石。海王星相似於天王星但不同於土星和木星,它或許有明顯的內部地質分層,但在組成成份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壹致性。但海王星很有可能擁有壹個巖石質的小型地核(質量與地球相仿)。它的大氣多半由氫氣和氦氣組成。還有少量的甲烷。

(6)其他性質:

海王星的藍色是大氣中甲烷吸收了日光中的紅光造成的。作為典型的氣體行星,海王星上呼嘯著按帶狀分布的大風暴或旋風,海王星上的風暴是太陽系中最快的,時速達到2000千米。

海王星的磁場和天王星的壹樣,位置十分古怪,這很可能是由於行星地殼中層傳導性的物質(大概是水)的運動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