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叫做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和親密距離

什麽叫做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和親密距離

1、親密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其近範圍在15厘米之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觸手可及”,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

遠範圍也僅是15厘米到44厘米之間,面對面能夠清楚地看見對方的表情和眼神,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仍體現為親密友好的人際關系。

2、個人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稍有分寸感的距離少有直接的身體接觸。近範圍距離為46~76厘米之間,相當於兩臂的距離,僅能保證相互親切握手,友好交談。這是與熟人交往的空間。如果與素昧平生的人保持這種距離,就會構成對別人的侵犯。遠範圍是76~122厘米。

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這個空間,不過,熟人之間保持的距離更靠近遠範圍的近距離壹端,而陌生人之間談話則更靠近遠範圍的遠距離壹端。

3、社交距離

這已完全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系,而是體現出壹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系。近範圍為1.2~2.1米,相當於壹個人豎躺在兩人中間的距離,壹般在工作環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這種程度的距離。

社交距離的遠範圍為2.1~3.7米,表現為壹種更加正式的交往關系。公司的經理們常用壹個大而寬闊的辦公桌,並將來訪者的座位放在離桌子壹段距離的地方,這樣與來訪者談話時就能保持壹定的距離。

如企業或國家領導人之間的談判,工作招聘時的面談,教授和大學生的論文答辯等,往往都要間隔壹張桌子或保持壹定距離,這樣就能增添壹種莊重的氣氛。

4、公眾距離

這是公開演說時演說者與聽眾所保持的距離。近範圍約3.7~7.6米,遠範圍在10米之外。這是壹個幾乎能容納壹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於空間的其他人“視而不見”,多用掃視,少有註視,因為相互之間未必發生壹定聯系。

因此,這個空間的交往,大多是當眾演講之類,當演講者試圖與壹個特定的聽眾談話時,他必須走下講臺,使兩個人的距離縮短為個人距離或社交距離,才能夠實現有效溝通。

擴展資料:

刺猬效應(Hedgehog Effect),來源於西方的壹則寓言,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裏,兩只相愛的刺猬要相依取暖,壹開始由於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後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互相之間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刺猬效應。刺猬效應反映了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即每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壹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壹個無形的“氣泡”壹樣,為自己“割據”了壹定的“領域”。

為此,壹位心理學家試圖用實驗來證明這壹論斷:他在大學裏選擇了壹間剛剛開門的大教室,當裏面只有壹位同學時,心理學家走進去,並坐在他或她的旁邊。試驗重復進行了整整80個人次,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

在壹個空曠的教室裏,沒有壹個被試者能夠忍受壹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盡管心理學家嘗試著變化自己的位置,比如分別坐在被試者的左邊,右邊,前面或後面,但是被試驗者在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的情況下,更多的人選擇立即默默地遠離到別處坐下,有人則幹脆提出:“妳想幹什麽?”

由此可見,人們對這個自我空間的保護意識很強烈,人的這個自我空間壹旦被侵犯,就會產生不舒服、不安全的感覺,甚至因此惱怒。

百度百科—公眾距離

百度百科—社交距離

百度百科—個人距離

百度百科—親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