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桃樹曾采用叢狀形、杯狀形和改良杯狀形,而目前生產上主要采用三主枝或多主枝自然開心形。杯狀形采用三股六杈十二頭的結構,樹冠開張、內膛光照充足,結果部位靠近骨幹枝,果實大小均勻,著色好。但此形主枝頭多、修剪重、骨幹枝中後部枝條容易枯死,結果部位外移較快,單位面積產量不高。改良杯狀形的樹體結構及整形修剪手法、過程與杯狀形相似,只是主枝頭的數量由原來的12個減少到了9~10個。自然開心形是20世紀70年代研究開發、80年代中期開始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樹形。主枝數量3~6個,主枝少的則側枝大,數量也較多;主枝多的則側枝少或無側枝,主枝上直接著生大型枝組,比較典型和應用較多的有三主枝自然開心形和六主枝自然開心形兩種。國外近30年來新開發並推廣的樹形主要有塔圖拉形和主幹形。
1.自然開心形
通常為三主枝樹形,主幹高30~50cm,主幹上分生三主枝,主枝開張角度30°~45°,每個主枝上培養2~3個側枝,開張角度60°~80°。此形主枝少,側枝強,骨幹枝間距離大,光照好,枝組壽命長,修剪輕,結果體積大,豐產。多主枝開心形在主幹上分生三個壹級主枝,每個壹級主枝再按二叉式分枝形成六個二級主枝,每主枝培養兩個外側枝。完成基本樹形時骨幹枝間保持90~110cm間距。此形側枝壽命長,枝組強,成形快,早豐產,進壹步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如圖1)。
如圖1 自然開心形樹體結構模式圖
2.主幹形
中央幹強而直立,無主、側枝,中央幹上直接分生大型結果枝組。這壹樹形適用於密植栽培,壹般每公頃1500~2000株,具體密度取決於品種與砧木組合的生長勢、土壤肥力高低、氣候條件及栽培的機械化程度。此形壹般都架設立架,將中心幹和部分大型枝組綁縛在架上(如圖2)。
如圖2 主幹形樹體結構示意圖
3.塔圖拉形
塔圖拉形源於澳大利亞塔圖拉鎮,其主要特點是沿行向架設V形雙臂籬架,兩臂間夾角60°。兩臂上各架設4~5條鉛絲,樹冠整成Y字形,每株兩個主枝,方位與行向垂直,分別綁在兩側的鉛絲上。株距0.8~1.5m,行距4.5~6m。主枝上無側枝,直接著生各類結果枝組(如圖3)。
如圖3 塔圖拉形樹體結構示意圖
4.Y字形
Y字形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開發的二主枝開心形。與塔圖拉形不同的是Y字形不需設立支架,在栽植後的第1~2年采用拉枝的方法調整主枝的角度與方位。此外主枝的開張角度為45°~50°,從而使主枝前後部勢力更均衡,產量更高,果實的整齊度也更好。Y形整枝樹體結構簡單,主枝的排布比其他樹形更合理,能更充分地利用空間和光照,使整個果園的通透性更好,樹體的生產能力也更高。Y字整形壹般采用寬行密植,樹冠可大可小,適用於不同栽植密度。行距從2~6m,株距從0.8~3m均可采用此法整形。壹般株距小於2m時,不需配備側枝,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株距大於2m時,每個主枝上可配置2~3個側枝。賈克功等人發明的桃樹高密度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株行距0.8cm×2.5m,每株樹從主幹上直接分生兩個大型枝組,在壹般管理條件下,定植第二年每667m2最高產優質鮮果50t/km2,四年生達90t/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