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第壹次進藝校學習聲樂和表演。
15歲,第壹次組建樂隊,任主唱。
16歲,第壹架合成器,爸爸送給斌斌的生日禮物,開始創作。
從十五六歲開始,胡彥斌天天寫日記,也寫壹些小說和散文,他壹天24小時都帶著筆記本電腦和錄音筆,看到有感覺得東西就錄下來。不僅如此,胡彥斌的樂感超強,隨便看到幾行字就可以把它唱成歌,而且每壹段文字的曲調唱的都不壹樣,所以稱胡彥斌是“創作天才”、“音樂神童”,絕非溢美之詞。
歲月漸長,胡彥斌從比賽的歌手成長為全能音樂人,外表形象和他唱的歌所表現的內容,顯示出了差距。總感覺他帶給人的應該是壹種純粹的快樂、明朗和輕松的歌曲,但在他的音樂中,有對過去青春的回憶,有對現實的迷茫,還有壹種淡淡的離愁。或許這也正是他的特色所在,簡單明亮的外表之下其實有著很深的內涵和思考。
啟蒙老師潘勝華這樣描述他:胡彥斌的父親在世時是個國際海員,和我是老朋友。他把孩子帶到我這裏上課時,孩子才16歲,剛剛變聲,我看他聲音本錢不是很好,沒有高音,但很有悟性。我在發聲方法上有自己的壹套心得,我將京劇中的黑頭(即大花臉)和花旦、青衣的假嗓門結合起來的演唱方法給他練聲。想不到沒過多久,他的高音就練出來了。後來有壹次,他參加了電臺組織的歌唱比賽,演唱了壹首劉彤、妮南創作的《瑪麗蓮·夢露》,那首歌的高音部分很難唱,他居然把它非常完整地唱下來了。當時我心裏就想,這孩子會有出息。我碰到過很多唱流行歌曲的歌手,他們自己不會寫歌,老是模仿別人,沒有自己的風格特點,久而久之,就被人們遺忘了。因此,我經常鼓勵胡彥斌要學會自己創作歌曲,流行歌手壹定要有自己的個性。那孩子對我說,潘老師,我心裏有旋律,就是不知道怎麽寫。最初,我讓他哼出來,幫他改譜,在他創作的過程中不斷給他鼓勵。當然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和他簽約的唱片公司的老師馮海寧、楊聖良等也給過他不少幫助。 胡彥斌最大的特點是肯用功。他鉆研電腦,電腦上有很多可以作曲的軟件,最初,他是模仿,當然也緊跟潮流。漸漸地就有了自己的個性。壹個肯用功的孩子,又有悟性,再加上別人的幫助,天時、地利、人和,就有了成功的希望。雖然我只是胡彥斌的啟蒙老師,這幾年他也忙於演出、創作,但是不管怎樣,每年的大年初壹,他總不忘給我這個老師來拜年。原來他父親在世時是全家壹道來,後來他就和母親壹道來。我覺得這孩子還是蠻懂事的,也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