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評點是指某壹特定廣告媒介所送達的廣告信息視聽率總數。毛評點只說明送達的總視(聽)眾,而不關心受眾是否重疊或重復暴露於特定廣告媒介之下。因此,用毛額(gross)這個詞。對於個人或家庭,他們暴露於廣告下多少次就計算多少次數。計算毛評點,用每壹插播播出次數去乘每次插播的視聽率或雜誌的刊出率等(如表4-3所示)。計算公式如下:
表3 某年5~6月GRPs測算示例表
毛評點=播出次數×播出時的視聽率
2.視聽眾暴露度 (Impression)
視聽眾暴露度指全部廣告暴露度的總額。它以個人數目(或戶數)來表示,其計算方法:以在某人口群體中的人數去乘送達給某特定人口群體之毛評點,或將廣告排期表中每壹插播(或雜誌刊出的廣告等)所送達的視聽眾(人數)累計加總。其計算公式為:
視聽眾暴露度=人口群體的人數×送達給某特定人口群體的毛評點
視聽眾暴露度=廣告排期表中每壹插播的廣告所送達的視聽眾(人數)累計加總
3.到達率 (Reach)
毛評點和視聽眾暴露度在分析媒介時非常有用,但是它們都不能反映某壹特定對象暴露在廣告信息下的數量,而到達率則可以彌補這壹方面的缺憾。到達率是指特定對象在特定時期內看到某壹廣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或者說,看到某壹廣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到達率適用於壹切類別的媒介。就廣播、電視媒介而論,通常到達率測算基準時間為4周;就雜誌、報紙而論,到達率通常以某壹特定發行期經過全部讀者閱讀的壽命周期作為計算標準。表4-4是對電視到達率的分析。
表4 某年5~6月份到達率分析示例表(電視)
在表4-4中,每壹個方格為壹個人(戶),***100人(戶)。A、B、C、D分別表示某壹電視臺的4個欄目(或節目)。如果壹則廣告分別插播在4個節目中,那麽就會有40人(戶)至少看到壹次廣告,到達率為40%,而它的視聽率為20%,毛評點為80,視聽眾暴露度為80。可見到達率與其他指標是不同的。
到達率不管觀眾看了多少個節目,也不管暴露多少次,都只計算壹次。到達率在某些場合也被稱為累積視聽眾、凈量視聽眾(net audience)或無重復視聽眾等。
到達率多用於媒介組合分析。媒介組合壹般指同時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媒介做廣告,如同時使用三種雜誌或同時使用電視、廣播、雜誌等。這時到達率計算就顯得很重要。表4-5為同時使用A、B、C三種雜誌分析廣告到達率的示例表。
表5 A、B、C雜誌的聯合到達率分析示例表(%)
如果用性質完全不同的媒介做廣告,到達率中就包括壹些隨機因素。如電視媒介的到達率為60%,雜誌媒介的到達率為50%,那麽最終仍可能有壹部分廣告目標對象未“到達”。對這部分未到達人數,除可進行定性分析外,在量的計算上壹般按所謂“隨機組合”來確定,但準確性是很難確定的,特別是三種以上媒介就更難確定。
4.暴露頻次 (Frequency)
暴露頻次是指個人(或家庭)暴露於廣告信息的“平均”次數,它是以壹個人(或家庭)所看節目相加之和與個人(或家庭)數相除而產生的。在表4.4中,有40人(戶)看了4個電視節目1次或1次以上,其中17人(戶)只看了1次,11人(戶)看了2次,7人(戶)看了3次,5人(戶)看了4次。把每人(戶)所看節目數相加,40人(戶)總計看了80次,平均每人(戶)看了2次,所以暴露頻次為2。
壹般暴露頻次按以下公式計算:
在確定如何使用媒介和選擇不同媒介時,常常會涉及是強調到達率還是強調暴露頻次的問題,確定兩者之中的重點會涉及到不同的效果和費用。到達率側重的是廣告影響的廣度,暴露頻次則側重的是廣告影響的深度。通常,對於新推出的產品、某些正在發展的產品類別、已有壹定信譽和處於“領導者”位置的品牌、目標對象較寬且購買次數較少的商品或服務等,在做廣告時更強調到達率。而對於處於激烈競爭中的商品或服務,以及購買次數頻繁的商品或服務,在做廣告時更強調暴露頻次。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到達率、暴露頻次、毛評點這三個術語要壹起運用。到達率描述廣告主的廣告信息可能會有多少視聽眾看到或聽到他的廣告壹次或多次。暴露頻次說明將達到視聽眾的平均次數。毛評點為到達率與暴露頻次的產物,它表示將到達視聽眾的重疊百分數毛額。到達率與暴露頻次可被用以分析可供選擇的幾個刊播日程表,以決定哪壹個能對媒介計劃的各目標產生比較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