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簡述中小企業進入國際目標市場的途徑

簡述中小企業進入國際目標市場的途徑

簡述中小企業進入國際目標市場的途徑

我國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現實途徑:委托生產

委托生產是指品牌擁有者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關鍵的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發新產品,並控制銷售渠道,具體的加工任務則交給別的企業去做。從全球的趨勢來看,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接受跨國公司訂單,實施委托生產戰略成為發展中國家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選擇。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融入到這壹國際經濟發展的大潮當中。我國的委托生產,壹開始主要從廣東、福建沿海的壹些中小型紡織企業通過委托方式使產品走向國際市場。近年來,國內委托方式迅速發展,涉及的行業日趨廣泛,除紡織服裝外,化妝品、鞋帽、箱包、玩具、家電、通訊設備、計算機及汽車配件等行業也占有較大份額。

當然,實施委托生產方式也存在壹些局限:我國中小企業往往無法通過委托生產戰略獲得核心技術;委托生產方式有嚴重的依賴性,我國中小企業有可能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委托生產促進了外資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加強,使我國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但是對於我國中小企業總的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求論文,關於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

我國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策略探討

摘 要 從我國中小企業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特點出發,論述了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中小企業只有制定適合自身條件的營銷創新策略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關鍵字 中小企業 營銷創新 策略

1 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的必要性

首先,現實中的中小企業多數位於分散性行業,由於集中成度、進入障礙、模仿創新難度低等特點,這種分散性行業的市場結構總是在完全競爭與壟斷競爭兩種傾向中徘徊,要想牢牢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企業惟有堅持不斷創新。

其次,市場需求的個性化、細分化特征進壹步突出,這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也對其目標市場的定位提出了挑戰。

再次,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資本較小、資金缺乏、科研力量薄弱、信息不靈、人才缺乏、管理落後,國家政策扶持不足等問題,制約了企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壹個較為現實有效的選擇就是開展營銷創新。所以中小企業所處的市場結構,市場需求的多樣化以及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都決定了中小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必須進行不斷的營銷創新。

2 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的可行性

在許多中小企業的眼中,“創新”被視為技術上的某種發明、創造,意味著科技進步、設備更新,似乎沒有大量的人、財、物力投入就不能創新。這種認識上的誤區直接導致的壹個後果,是他們對創新敬若神明,敢言而不敢為,創新被當成了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的“專利”。實際上大企業有其規模類型所決定的各種優點,中小企業也有中小企業的長處。

(1)大多數中小企業歷史較短,受老傳統束縛較少,在競爭的壓力下更容易接受和物化創新的經營哲學,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相對來說更富有敢於承擔風險和創新的企業家精神。

(2)中小企業規模小,內部管理層次簡單,可以大大減少內部信息流通的損失,管理及組織效率更高,因此,更易於適應潮流迅速調整;而且員工之間、上下級之間便於交流、溝通,容易達成***識;上級對員工都比較了解,在用人時可以做到人盡其材;管理者與員工能夠***擔責任,決策可以更加靈活有效,這樣的企業文化,有利於激勵企業的創新精神。

(3)中小企業實力薄弱、抗禦風險能力較差以及由此而來的生存壓力,迫使中小企業更加重視市場及顧客的變化。相對來說,大企業無法靈活調整,也往往不會關心環境的變動,因而創新意識較淡,反應能力也更遲緩。由於上述原因,在實踐中中小企業的創新效率、創新時間等方面明顯優於大企業。據傑爾曼1976年的研究表明,中小企業在創新的數量和速度以及成功率等方面都要勝過大企業。所以中小企業應該抓住有利時機,利用自身的優點通過不斷的創新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3 中小企業的營銷創新策略

營銷創新是壹個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需要正確的觀念和壹系列有效的策略來支撐。就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營銷創新的現狀來看,大多數企業尚未真正掌握專業的營銷知識。很多企業都還以“推銷導向”和“促銷導向”為指導思想,只有少數企業貫徹“營銷導向”的指導思想。因此,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要進行有效的營銷創新,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營銷觀念創新

(1)全球營銷觀念。營銷觀念就是企業在開展營銷過程中及適應新的營銷環境而形成的思想和認識,它是企業營銷創新的靈魂。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的營銷觀念大多停留在產品觀念階段,加入WTO後,我國市場同世界市場聯為壹體,企業要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對資源、市場、人才、資金等要素的競爭,競爭範圍的擴大同時也說明了潛在市場需求的擴大。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這是難得的擴大市場份額和提高實力的機會。這就要求我國中小企業具有全球市場營銷觀念,著眼於全球的潛在市場需求,創造新的市場。

(2)綠色營銷觀念。由於我國中小企業中傳統產業占有較大比重,而且有些中小企業為了獲取超額的利潤,而忽視了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因此還應當樹立“綠色營銷”觀念。企業在選擇產品生產技術、生產原料、制造程序時,應符合環保標準;在產品設計和包裝設計時,應盡量降低產品包裝或產品使用剩余物,以降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積極引導消費者在產品消費、使用過程中減少汙染,在產品的銷售過程中,註意節約資源,從而使經濟效益和環境、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營銷組織創新

(1)合作營銷組織。現代企業的營銷組織呈現出聯合化、扁平化和概念化的發展趨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立的企業“孤軍作戰”不可能取勝。從現實看,我國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不強,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因而為了改善不利的競爭地位,面對國內外營銷形勢的變化,中小企業之間可以開展合作營銷。兩個或更多的中小企業的聯合營銷是各中小企業在主體平等的前提下以市場為紐帶,組成靈活的生產營銷網絡,使各自的相對優勢在更大範圍內得以更大程度的發揮。這既增強了合作各方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又平抑了市場風險,保存了市場份額。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應積極發展與大企業的合作,經營壹些大企業不願幹、幹不好的項目,為大企業提供配套的產品和服務來謀求發展。目前,大企業的規模擴張依賴於眾多中小企業的專業化協作以降低成本,減少風險。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主動與大企業合作,通過專業經營,逐步積累經驗,與大企業攜手***創未來市場。

(2)虛擬營銷組織。由於中小企業資源相對缺乏,可以采用虛擬經營來有效回避資源缺乏的劣勢。它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最關鍵最核心的功能,如生產、營銷、設計、財務等功能,而努力將其他功能虛擬化——通過各種方式借助於外力進行整合彌補,其目的是在競爭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業有限的資源。該模式的突出特點表現為,彌補了中小企業自身生產經營中的某些不足,通過整合外部資源,響應多變的市場。

3.3 產品創新策略

壹個企業是否具有生命力,其重要的標誌就是它的產品是否能夠不斷的創新。“產品常新,企業長青”,在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的今天,企業只有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壹些百年老字號企業之所以長盛不衰的受到世界範圍的歡迎就在於不斷強化產品創新。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在進行產品創新時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以補缺市場為企業的目標市場。補缺市場壹般是將已細分過的市場進行再細分所得,其市場規模較小,消費者的需求還未得到滿足或者被大公司所忽視的邊緣性市場,這使它成為市場的空隙或稱狹縫。這種市場具有產品壽命周期短、需求量小、多品種小批量等特點。

這種補缺營銷尤其適用於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其原因在於中小企業實施補缺營銷開發市場所需的資源較少。補缺市場壹般易被大企業所忽略,市場競爭小。這有利於中小企業揚長避短在空隙市場中發揮他們的優勢,提高市場的適應力。最為重要的是補缺營銷以顧客需求為基準,為顧客創造了附加值,更好地滿足了補缺市場上顧客的需求能為中小企業帶來高額的利潤。因此中小企業應根據“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專”的原則,通過尋找市場上的各種空白領域,憑借自身快速靈活的優勢,避免與大企業正面競爭,填補市場需求的不足,努力取得成功。這種戰略對於中小企業積累資金,逐漸擴大規模具有很大的作用。

(2)產品市場定位個性化。在我國目前買方市場條件下,無差異的產品和服務已越來越難以滿足市場上顧客多層次的需求。面對市場上大企業的競爭擠壓,中小企業可充分發揮其機制靈活、市場反應迅速的優點,註意形成自己的特色,將產品定位於個性化、獨特性、新穎性的產品領域以求發展。特色的建立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地理區域特色。我國中小企業可利用當地獨特的資源,為顧客提供與大企業相異的需求滿足。如安順蠟染、北京絹花、洛陽唐三彩等均可成為中小企業的創建資源;②文化特色。中小企業可通過喚起消費者的某種文化意識的特殊需求來鎖定目標市場,形成特色優勢,如民族文化的特色使許多中小企業在玩具、民間布藝等產品上贏得了國際競爭力;③技術特色。中小企業可憑借某種專利技術或技術訣竅在某壹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使競爭者難以模仿;④目標市場特色。它指專門為某壹類型或某壹特定生活方式的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如開發迷妳家電、定制小型化產品等。

(3)提供超值服務。未來的競爭不僅僅在於能夠提供什麽樣的產品,更重要的在於能夠為產品提供什麽樣的附加價值。如運送、安裝、調試、使用指導等,這種延伸產品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價值和滿足,在這方面,財力薄弱、行動迅速、反應靈敏的中小企業,具有廣闊的創新空間。所以中小企業不能僅僅關註提供的有形產品,更要關註延伸產品的創新。

3.4 營銷渠道創新

網絡營銷是企業營銷實踐與現代化通訊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具有範圍廣、速度快、成本低、任何企業都不受自身規模的絕對限制,都能平等的獲取世界信息及平等的展示自己的優點。這為中小企業創造了極好的發展空間,中小企業只需要花極小的成本,就可以迅速的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網和貿易網,將產品信息迅速傳遞到以前只有財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接觸到的市場中去,平等的與大公司競爭。這種營銷方式能使中小企業跳過中間商而與消費者實現壹對壹的溝通,便於企業針對消費者的個別需要,提供個性化服務。面對這種機遇,中小企業必須迅速調整營銷渠道策略,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壹營銷渠道,完善市場調研、信息分析、促銷、電子交易和互動顧客服務等各種功能,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綜上所述,營銷創新是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中小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抓住市場機會,制訂有效的營銷創新策略,不斷的進行營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於立宏,章毛平.營銷創新[M] .江蘇: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

2 程楊.中國企業應對國際競爭的營銷創新探討[J]. 特區經濟,2005(5)

3 馮朝霞.新經濟條件下市場營銷戰略探討[J].河南高等商業專科學校學報,2005(5)

簡述企業進入特定目標市場的條件

(1)產品市場集中化,企業集中力量只生產或經營壹種產品,供應某壹類市場。(2)產品專業化,企業選擇幾個細分市場,對其顧客親同時供應某種產品。(3)市場專業化,企業以所有的產品,供應給壹類顧客,產品的性能有所區別。(4)選擇性專業化,企業有選擇地專門服務於幾個不同的子市場的顧客群體,提供各種性能的、生命力較強的同類產品盡力滿足不同的消費者群體的各種需求。(5)全方位進入,公司為所有顧客群體供應其所需的各種產品。

內陸中小企業如何融入國際市場

在內陸地區,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很大,而它們在經營理念、人力資源素質、資信狀況等方面都具較大的優勢,若能充分發揮它們自身的

特點,發展外向型經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還是會大有作為的。

內陸中小企業的發展思維要轉向全球大市場就必須開拓好國際市場,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和企業自身特點進行市場開拓。所謂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基本原則是指,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入國際生產、分工體系,融入國際貿易、金融過程中,達到提升企業競爭力目的所必須遵循的壹般要求和基礎規則。因此,內陸中小企業與國際市場對接要遵循國際競爭規則,千方百計規避市場風險,立足於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發揮企業自身的國際比較優勢,積極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經營方式,實現目標市場的占領和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遵循經濟規律,規避市場風險

內陸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首先應遵循世界經濟與世界市場的基本規律。世界經濟發展的四大基本規律是指,世界經濟生活國際化規律、世界經濟壹體化規律、世界經濟不平衡發展規律、世界科技不斷縱深發展的規律。由於它們在世界經貿領域都具有普遍性、大量性、長期性和持續性等基本屬性,作用大、範圍廣、影響深,對世界經濟各個組成部分的主要內容、發展過程及其主要方面都起著巨大作用。從宏觀上看,它對各個國家、地區和區域集團的綜合國力與綜合經濟實力的形成,對國家競爭力量的對比及其相互關系的結構性變化起著基礎作用。從微觀上看,對企業、企業集團參加國際市場競爭,彼此的興衰和消長起著催化和推動作用。內陸地區中小企業要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既是這四大經濟基本規律的作用結果,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其次要遵循價值規律。由於市場的中心問題是價格,世界市場的中心是世界市場價格,無論是世界商品市場、國際金融市場、世界科技與勞務、信息市場等,都有壹個價格問題,都要受國際價值規律的支配和作用。國際價值及其轉化形式國際生產價格是世界市場價格的理論基礎。

再者,經營風險是永遠存在的,大企業如此,小企業亦然。對於進軍國際市場的中小企業而言,規避和化解風險就是通過各種有效的經濟技術手段,將經營風險減小或分散,其主要戰略有風險回避、風險抑制、風險轉移等。國際市場風雲變幻、機會無窮,中小企業介入國際市場必須加快步伐,相關政府機構也應該在政策、制度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包括政府行政部門職責,相關法律政策,中介服務機構等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因此,內陸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要嚴格遵循四大規律和國際價值規律,轉變自身增長方式,尋求世界市場的新增長點,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增強自身競爭力為出發點,不斷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主動去適應經濟規律,規避風險,拓寬市場,提高企業綜合素質。

發揮比較優勢,找準市場定位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了競爭優勢的概念:“壹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就是企業、行業的競爭優勢,壹國興衰的根本原因在於能否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競爭優勢的關鍵在於能否使主導產業具有優勢,產業具備優勢就必須提高生產效率,而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的源泉則在於企業建立和培育自我加壓、不斷進取的創新機制。”按照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競爭優勢的關鍵在於差別,在於比較優勢,內陸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關鍵是突出比較優勢,只有具備了比較優勢才能具有在國際市場的優勢競爭力。

從現代市場經濟的理論來看,內陸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具有生存和發展的可能的。首先,按照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競爭優勢的關鍵在於差別。我國內陸地區中小企業存在著企業規模小、產品技術檔次低、管理水平落後、信息不暢、分銷渠道少等比較劣勢,但它的比較優勢也特別明顯。它的責權利高度集中,決策機制反應比較快捷,容易鉆空當,找缺口,集中力量專門化等優勢,企業的產品也往往定位於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初級產品和壹般工業制成品,從而在國際市場細分中占有壹席之地。

其次,隨著人們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國際市場細分也日益精細。國際市場越是細分,中小企業參與競爭的機會就越多。不少成功的中小企業,大都是把自己有限的資源和能力集中在某個細分市場上,精於某個產品或產品線,力爭做這壹細分市場上的老大。他們極少分散到其他領域,也不會被其他行業暫時的高利而心動,倉促投資,他們通常首先使現有的產品或產品線通過地域拓廣,發揮規模效益和已有的競爭優勢,用獨特產品去發掘海外市場機會,跨越國界打遍天下。德國的數百家出口“小巨人”是執行這壹策略的行家裏手。這些中小企業生產著諸如紙張切割機、控制測量儀等很專門化的壹流產品,在相關的細分世界市場上,占有率穩步擴大,令不少大公司也刮目相看。

再次,現代企業存在著組織規模擴張的內在動力,但在整體組織規模的演變趨勢上,存在著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協作的規律。我國內陸中小企業發展的歷史不長,大多由個體戶、夫妻店和原來鄉鎮、集體企業演變而來,具有投資規模小,經營產品單壹的特征,符合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存在著拓展國際市場的生存空間。

最後,按照資本利潤分配的原則,利潤分配在產業鏈的分布上有從低到高的分配規律,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可避免地在國際分工中處於產業鏈上端,但比較成本的優勢將在壹定時間內得到延續。在產業結構轉化和演變規律上,由於技術進步、技術轉移和高新技術的開發,存在著技術後進企業的跳躍發展的可能,所以內陸中小企業基於國際市場的現實情況,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就要積極塑造和發揮自身的成本優勢,機制優勢、產業優勢和服務優勢。

調整經營戰略,捕捉市場商機

內陸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是指民營企業為實現其國際化經營的目標,重點研究國際化經營的風險、競爭結構和分析自身國際化經營的約束條件,使自身的經營活動適應變化的國際經營環境,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上尚未被滿足的經營機會,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比較優勢,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國際資源,指導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方針策略。

國際市場瞬息萬變,內陸中小企業要占有壹席之地,必須加快經營戰略隨國際市場變動的步伐。成功的國際化經營必須以正確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為前提和基礎。企業經營戰略和策略離不開企業自身的經營條件和其所經營的客觀環境。從某種程度上講,企業經營戰略是企業自身條件與經營環境之間關系的協調和體現。內陸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既不同於國內沿海開放地區企業,也不同於從事國際化經營的國有企業。

根據對國際市場經營環境和國內政策條件的分析,首先,內陸中小企業要勇於打破不敢進軍國際市場的心理障礙,只要經營手段符合國際市場競爭規律,產品符合國際市場需求,就要大膽地去開拓。

其次,壹旦在國際市場立足,隨著資金、規模等實力的增強,就要突破“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傳統經營觀念,實行“本土化”經營觀念,即推行“各國設計、各國生產、各國銷售”的新經營觀念,不斷提升企業形象及綜合實力,以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及經營理念。

再次,要針對國際化經營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經營戰略。壹般而言,內陸中小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要經歷四個階段:壹是出口供貨階段;二是自營出口階段;三是跨國經營階段;四是國際化經營階段。因此,民營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目標市場所在國的市場規則和商業慣例,針對國際市場環境的復雜性,把自身的經營優勢和目標市場的分析相結合,提出並實施與國際接軌的市場經營戰略。

調整好經營戰略後,要隨時留心國際市場不為常人註意的商機,發現國際市場上的空當與間隙。同樣的信息,對壹些人猶如過眼煙雲,而對另壹些人則視為至寶。這也是許多中小企業打入國際市場的高招。非洲在許多人眼裏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許多大企業興趣不大,但中國生產自行車、縫紉機、日雜用品的企業都在那裏發現了很好的市場機會。就連壹家生產平板車的北京小企業,也將平板車以散件的形式出口到坦桑尼亞,大受青睞,連該國總統也稱贊道,這是為非洲人民做了件好事,因為非洲路況差,許多路不通汽車,自行車裝載有限,而平板車能兩頭兼顧,於是,眾人根本不可能想到能出口的平板車,都找到了非洲這壹外銷之地。

管理技術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壹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壹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之力。在高新技術得到蓬勃發展的國際大背景下,企業的創新能力直接影響商品結構檔次高低,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企業組織小而散,企業管理尤其是質量管理、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差,經營秩序混亂,嚴重阻礙了國際化經營的進程。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於管理和技術創新。

首先,加強管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隨著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擴大,領域的延伸,組織架構設置的復雜化,對企業的管理模式提出了科學、規範的要求,這是塑造企業經營優勢、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必要條件。我國內陸地區中小企業普遍起步晚,大多實行家族式管理,企業中存在著家族文化、家長制作風以及與之相應的倫理觀念。盡管在創業初期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但隨著企業的發展,規模的擴大,消極因素也日漸明顯,如管理模式的不規範、隨意性強導致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企業市場競爭力減弱等。企業管理的嚴重滯後,已經成為制約內陸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瓶頸。所以,在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中,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促進內陸中小企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的重點是提高管理水平,要積極轉變管理理念,采用現代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生產、營銷、財務等管理體系,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其次,技術創新是壹個企業發展和興旺發達的原動力。內陸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必須遵循“以質取勝”戰略。要貫徹這個戰略,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具體體現在企業經營成果上是產品品牌能否樹立,體現在企業運作上關鍵是技術創新。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健全創新機制,提高企業技術對市場的反應能力,不僅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生存的需要,更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發展壯大的需要。這也是內陸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必備條件和克服自身產業優勢的根本途徑。所以內陸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必須樹立新的發展觀,以技術創新求生存、求發展,通過多種途徑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實力。

總之,在世界經營全球化發展趨勢和我國加入WTO這壹有利條件下,內陸中小企業只有遵循國際市場經濟規律,結合自身經營條件和外部經營環境的實際變化,發揮優勢,選準定位,才能在與國際市場對接過程中把握好機遇和挑戰。

(作者系中***河北省辛集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中小企業上市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