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落在了後面,遇到壹個老丈,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
壹、原文:春秋? 孔子與其弟子 《論語·微子》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二、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落在了後面,遇到壹個老丈,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妳看到我的老師嗎?”老丈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怎麽說是老師 ?”說完,便丟下杖開始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壹旁。
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
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告。孔子說:“這是個隱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裏,老丈已經走出門了。
子路說:“不做官則丟失君臣之義。長幼間的關系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系怎麽能廢棄呢?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系。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至於自己的政治理想難以實現,我早就知道了。”
擴展資料
壹、評析
本章中的隱士,不是不明事理的,起先因為對孔子的不理解才對子路不理睬。子路的恭敬禮讓,使他認可了子路的賢德。留下子路住宿在家,並且用雞肉和黃米飯招待子路,顯示出這位隱士的真誠。讓自己的兩個兒子與子路相見,顯示出他的親密友好和知禮。
這樣的人,即使不是君子,也距離君子的標準不遠。然而,當子路奉孔子之命返回來拜見這位隱士的時候,他卻不在。因此,子路把君臣大義說明出來,是要隱士的家人轉告給這位隱士,也是在告訴天下君子。後世君子不可對此無動於衷。
二、人物介紹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孔門十哲"之壹,受儒家祭祀。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壹。
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衛亂,父子爭位,子路被蒯聵殺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結纓遇難,葬於澶淵(今河南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