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的拼音和意思:[?zhǎo zé?](名)水草叢生的泥濘地帶,由於湖泊裏物質長期沈積、湖水日淺而形成。
擴展資料
沼澤是地表及地表下層土壤經常過度濕潤,地表生長著濕性植物和沼澤植物,有泥炭累積或雖無泥炭累積但有潛育層存在的土地。?
沼澤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地貌條件和水熱狀況。?
地球上除了南極地區還沒有發現沼澤外,其余各地都有沼澤分布。總的來說是北半球多於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亞歐大陸與北美洲的亞北極帶、寒帶和溫帶地區。南半球的沼澤面積較小,主要分布在熱帶和部分溫帶地區。世界上最大的泥炭沼澤區在西伯利亞西部低地,它南北寬800公裏,東西長1800公裏,堆積了全球40%的泥炭。中國的沼澤則主要分布在東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
形成原因
土壤表層長期過濕是沼澤形成的直接原因。
土壤長期過濕的原因是:
(1)草甸、低窪地由於坡降平緩和土地黏重,地表水排泄不暢或下滲困難;
(2)森林采伐地區或火燒跡地由於失去樹木的巨大吸水作用,土層的水平衡遭到破壞;
(3)由於泉水經常出露形成的地下水溢出帶;
(4)灌區由於過量灌溉等。此外,在凍土地帶適合低等植物生長的地方,因季節性融凍作用,也會促成沼澤化過程。有的沼澤在發育過程中,因死亡植物殘體的累積速度大於分解速度,便出現泥潭累積層,稱泥炭沼澤,寒溫帶的大多數沼澤即屬此類;有的沼澤植物殘體的累積速度小於或等於分解速度,只出現壹定厚度的草根層,稱潛育沼澤,中國東北三江平原的大多數沼澤即屬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