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壹般有2波,壹種是表面波,壹種是實體波。具體如下:
1、表面波
地震表面波是在淺源地震所引起的表面波最明顯。表面波有低頻率,只在近地表傳遞,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表面波是沿不同介質之間的界面傳播的機械波。在無線電傳輸中,地面波是靠近地球表面傳播的導波。
2、實體波
實體波又分成P波和S波兩種,能夠穿越地球的內部,P波能在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遞,S波只能在固體中傳遞,無法穿過液態外地核。
地球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使用地震儀來紀錄地震波,早期的儀器使用鐘擺原理和類比信號紀錄地震波,近代的儀器則使用壓晶體管和數位信號處理地震波。地震波在介質改變時會有不同的傳遞速度,並在交界面上產生折射、反射等行為,這些特性被用來了解地球的內部構造。
地震波的破壞性
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縱波、橫波和面波。
縱波是推進波,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
橫波是剪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
面波又稱L波,是由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後激發產生的混合波。其波長大、振幅強,只能沿地表面傳播,是造成建築物強烈破壞的主要因素。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地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