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性格溫和,從未對人發過脾氣,還常常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她的女兒從小在她的熏陶下,也是非常有愛心,對別人總是抱有壹種善意,讓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紛紛誇贊她。但是,最近發生的事情,卻讓何琳開始反思自己對女兒的“愛心教育”是否是正確的。
何琳發現最近女兒放學回來後的情緒總是很低落,自己給女兒新買的文具也總是消失。在何琳的追問下,女兒才告訴何琳,班級裏有壹個女生總是搶自己的東西,女兒的新文具都是被那個女生給搶走了。被別人搶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女兒覺得很委屈,但是壹想到媽媽平時教導自己要懂得忍讓,要對別人友好,要有愛心,有好東西要和其他小朋友壹起分享,女兒就放棄要搶回來的想法了。聽完女兒的話,何琳倍感心酸,她不知道女兒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究竟還受了多少委屈,她開始懷疑自己壹直以來對女兒的教育是正確的嗎?這真的是在對女兒好嗎?
有很多家長應該都和何琳壹樣,希望孩子可以做壹個善良有愛心的人,但是過度泛濫的愛心,會讓其他人認為孩子是壹個“軟柿子”,會讓孩子遭受很多委屈和欺負。所以,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時候要掌握好分寸,要記得告訴孩子“善良,也要帶點鋒芒。”
家長要註意,以下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形成“軟柿子”性格,讓孩子在面對不公平的時候失去反抗的能力。
1. 沒有原則的謙讓
很多家長都會教育孩子多“謙讓”,壹切以和為貴,但是不論對錯、沒有原則的謙讓,只會讓孩子受傷。
2. 過度的愛心教育
善良、友愛是人類的美好品德,它應該是壹個人自願自發的幫助別人,不傷害自己、不委屈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長在引導孩子表達愛心的時候都忘記了要教導孩子首先要保護好自己。
3. “強勢”的教育
很多家長都陷入過壹個誤區,家長以為自己越強勢,孩子越聽話。所以教育孩子總是以壹副高高在上的態度,習慣用暴力威脅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唯唯諾諾的性格,漸漸地失去反抗不公平的能力。
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形成“軟柿子”性格,以上這些雷區家長壹定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