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這世上只有兩種悲劇,壹種是求而不得,壹種是得償所願。
其實我更喜歡比較簡單直白的翻譯:世上只有兩種悲劇,壹種是得不到,壹種是得到。
第二種翻譯顯然命題更大。世間萬物,愛不得是常態,怨憎會也時常內耗頻仍,消磨著我們對生活的熱情的期冀,白花花的脂肪下包裹著沈重水腫的五臟六腑和空虛百是漏洞的心房。
失去的都是人生,這是樂觀主義者的自慰,失去從來都是遺憾。得到的就是幸運嗎?好像也不皆然,得償所願是當下的願景的滿足,是歸屬是安全感是被填補圓整的空缺,可人壹向如此,誰知道這份幸運是不是透支了別的可能性呢?
得到的不壹定是朱砂痣和白月光,失去的也不壹定是蚊子血和飯粒。在極度美好和極度唾棄中間,還有壹個詞,叫退而求其次。
思之如狂卻怎麽努力也得不到,而唾手可得的壹切卻又不屑壹顧,很多人都是這樣。他們不願意走容易的路,也因為攀而不得心有戚戚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其實我們都壹樣,於是妥協了壹條比最優差壹點,比最次好壹點的其次之旅,而這樣說服自己也比較容易壹些。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所能激發的動機效率是最高的,似乎也更容易接近自己的理想世界。
而王爾德說,悲劇隨時發生,真的好容易啊,得到和失去乃至得不到都是悲劇的溫床。人間就是壹場幻影,我有時懷疑夢境才是真實,白天的經歷都是做夢的素材。王爾德是喜劇大師,但他是悲觀的,憂郁的,喜劇也是壹種披著活潑色彩的悲劇,高級的喜劇的底色從來都是悲涼。
在自己有貪嗔癡狂欲望的時候,我會告誡自己,人生在世,最後不過壹片白茫茫大地真幹凈,歷這壹世,不過追求體面些,莫貪心,莫嗔恨,莫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