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束的拼音部首組詞

束的拼音部首組詞

束的拼音是shù,部首是壹,組詞是拘束、結束、約束、管束、檢束、裝束。

束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用繩子將樹枝捆紮起來的樣子,本義指捆紮、捆綁。

由捆綁引申為限制、控制的意義。又引申為放置、擱置。“束”也用作名詞,表示捆紮在壹起或聚集成壹條的東西;又用作量詞,表示壹捆或壹縷。

知識拓展:

對“束”字的甲骨文,有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李孝定在《甲骨文集釋》中說:“(束)象囊橐括其兩端之形……引為凡束縛之稱。”李孝定先生認為“束”像甲骨文的“東”字,像是壹個無底口袋裝上東西後系其兩頭的樣子,因此引申為“束縛”到的意思。

束字的捆綁義壹直是束的基本意義,沿用至今。捆綁是對捆綁的對象的約束。束縛也是約束。如《莊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捆綁柴薪等物品,自然首先要聚攏來,整理好,才能捆綁。

這是前提和結果的關系。兩者密切相關,因而便以束代指聚集、整理。《漢書·食貨誌下》:“故貨寶於金,利於刀,流於泉,布於布,束於帛。”顏師古註引李奇曰:“束,聚也。”

捆綁好了的物品體積會縮小,束常用來喻指狹小、狹窄。如韓愈《貞女峽》:“江盤峽束春湍豪,雷風戰鬥魚龍逃。”陸遊《將離江陵》:“地險多崎,峽束少平曠。”這幾個束字都是喻指狹窄。

壹捆是壹束,束也就借用為量詞,捆在壹起的物件叫壹束,如壹束鮮花、壹束稻草。”在古代,每壹束物件的數量會有所不同。《左傳·襄公十九年》:“賄荀偃束錦,加璧乘馬。”杜預註:“五匹為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