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蘇聯的總統列表

蘇聯的總統列表

1、列寧,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2、斯大林,任期:1924年1月21日—1953年3月5日;3、赫魯曉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4、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5、安德羅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6、契爾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7、戈爾巴喬夫(蘇聯時期最後壹位領導人),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二、領導人資料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ИльичУльяно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蘇俄(世界上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蘇聯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2、斯大林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註:斯大林執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維利,格魯吉亞人;蘇聯政治家,全聯盟***產黨(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列寧逝世後擔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後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任期間提出了“在壹個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主張,放棄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同時也導致了烏克蘭大饑荒和哈薩克大饑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導蘇聯紅軍,與盟軍協力擊敗軸心國,取得了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中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峙。他還樹立個人崇拜,縱容李森科主義,發動“大清洗”運動,大量屠殺和壓迫流放反對派領導人以至普通幹部和群眾,1930-1953年間根據由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內務人民委員部等機關起訴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鎮壓,其中被判極刑(槍決)的786098人。1953年3月5日因腦溢血病逝於莫斯科,享年74歲。3、赫魯曉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蘇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曾任蘇聯***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壹書記以及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等重要職務。赫魯曉夫1894年出生於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卡利諾夫卡,1918年加入***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參與指揮斯大林格勒攻防戰及基輔保衛戰。1953年9月3日當選為蘇聯***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壹書記。1958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期間,他於1956年主持召開蘇***二十大,從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後實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蘇聯的各領域均為活化,尤其是文藝獲得解凍。同時,赫魯曉夫積極推行農業改革,使蘇聯的民生經濟得到改善。外交方面,他的“秘密報告”震動了社會主義陣營,引發東歐的壹系列騷亂。20世紀60年代,蘇聯與中華人民***和國關系惡化,撤銷了對中國的援助計劃。在冷戰中,赫魯曉夫領導蘇聯與美國和西歐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峙,曾多次訪問美國。1962年,他策劃的古巴導彈危機壹度使蘇聯和美國站在核戰爭的邊緣,但最終危機得以平息。1964年10月,當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度假時,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赫魯曉夫“被退休”,從此被迫淡出政壇至1971年逝世。4、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裏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烏克蘭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於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蘇聯政治家。曾任蘇聯***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被授予元帥軍銜。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繼任蘇***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對社會主義國家,他推行有限主權論,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義。執政後期,經濟改革趨於保守,大搞個人崇拜,蘇聯經濟陷於停滯。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臟病卒於莫斯科,終年76歲,安葬在列寧墓後。5、安德羅波夫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俄文:Юрий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Андропов;英文:YuriVladimirovichAndropov,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蘇聯政治家,長期擔任蘇聯黨、政領導職務。1939年,安德羅波夫加入蘇聯***產黨。1940年代在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任職。二戰蘇芬繼續戰爭初期,安德羅波夫參加了卡累利阿遊擊隊。1956年任蘇聯駐匈牙利大使時主導匈牙利事件的解決。從1961年蘇***二十二大起,安德羅波夫壹直擔任中央委員,1967年起為蘇***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3年4月升為正式委員。1976年獲蘇聯大將軍銜。1967年至1982年任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主席,於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產黨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任職後推行漸進式改革,兩年之後,於1984年逝世,享年71歲,由契爾年科接任總書記職務。6、契爾年科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1911年9月24日-1985年3月10日),蘇聯政治家,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工人運動的出色組織者。1984年2月13日,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逝世後,接任蘇聯***產黨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就任總書記後已經體弱多病,此後不久健康更加惡化,無法正常履行職務,任總書記13個月後即去世。由戈爾巴喬夫接任總書記職務。7、爾巴喬夫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俄羅斯人,1931年3月2日生於蘇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普利裏沃利諾耶村,蘇聯最後壹任總書記、總統。1952年,加入蘇聯***產黨。1955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80年10月,升為蘇***中央政治局委員。1985年至1991年間,擔任蘇聯總書記、總統,推動蘇聯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多項領域體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去蘇聯總統壹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