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寫什麽?《資本論》內容博大精深,體例完備。其闡說社會歷史經濟的內在邏輯。客觀批判和主觀批判也。第壹卷邏輯可概括為“歷史發生學”,第二卷邏輯可概括為“系統發生學”,第三卷邏輯可概括為“現象發生學”,第四卷邏輯可概括為“認識發生學”。由此看來,《資本論》是壹部讀和用的著作,實踐性強。它提出發生學的批判的方法。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這種工作方法。這也是把《資本論》視為史書的依據。從史書工作立場出發,重整經濟學,中國經濟學可指望也。
《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保衛資本論:勞動二重性——勞動二重性實踐:批判和建構(對資產階級物象二重性的批判)
保衛資本論:史的發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構
該著認為:
1.
《資本的生產過程》可以說明為歷史發生學的“邏輯”;《資本的流通過程》可以說明為系統發生學的“邏輯”;《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可以說明為現象發生學的“邏輯”;《剩余價值理論》可以說明為認識發生學的“邏輯”。
2.
善讀善用《資本論》,同時,也要善於進行中華轉化;註意從中發掘中國元素,以開放的態度統壹中華歷史和世界歷史,創造新的工作境界和新的理解境界——“國學馬克思主義”。壹句話,沒有民族內涵和工作體式作為支撐,任何門類或流派的經濟學都將不可避免地淪為理論空殼,免除不了成為壹堆邏輯的空殼。這是現代語境中“創建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壹個必然要求。嚴格意義看,《資本論》是“12部史”:轉化史I、轉化史II、資本生產史;運動史I、運動史II、資本流通史;生活史I、生活史II、資本積累史;範疇史I、範疇史II、資本批判史。表明馬克思的航程乃是“歷史”到“邏輯”,再到“歷史”。它的內在的方法、邏輯和工作話語是“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這是中華條件下的馬克思的“我的辯證方法”工作語境,由此,我們可以在歷史探究方面合並敘述“農業史的經典著作——《道德經》”和“工業史的經典著作——《資本論》”。
3.
其首篇則是對以上邏輯的壹個“導引”以及“總括”。將歷史發展過程說明為由這些“史”的內容和形式的統壹規定所構築,乃是升華了《資本論》的工作邏輯。這是絕對的歷史主義和行動主義,自然是對“結構主義”、“科學主義”、“形式主義”的最大反動。進壹步又可以說,《道德經》和“《資本論》的“研究同構”乃是確立了社會科學的根基。
《保衛資本論》四部分六篇結構
四部分:
第壹部分 行動的語境:批判和建構[總論]
第二部分 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地基:社會主觀批判
[方法論和思想史批判統壹形態]
第三部分 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建築:社會客觀批判
[客觀邏輯和主觀邏輯統壹形態]
第四部分 經濟形態社會理論運用:中國經濟學提要暨大結局
[歷史和思想統壹形態]
高屋建瓴的理論氣概
六篇:
第壹篇 總問題提出的背景、意義和策略
第二篇 馬克思主義工作地基:經濟形態歷史觀批判
第三篇 資產階級工作地基:經濟形態社會觀批判
第四篇 馬克思的批判邏輯:歷史批判之導入
第五篇 政治經濟學工作邏輯:《資本論》究竟怎樣煉成
第六篇 蘊涵中國歷史規定的批判邏輯:對馬克思革命的繼承和超越[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