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入仕是什麽意思

入仕是什麽意思

“入仕”指進入官場,入朝作官。

出自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爵國》:“士入仕宿衛天子者比下士,下士者如上士之下數。”

入:進,由外到內:進入,入夢。

仕:做官,如出仕、仕宦、學而優則仕、仕途、仕女;引申含義為審察,如“弗問弗仕”;古同“事”,事業。

用法:作為形容詞使用。

唐代官員的入仕途經

1、科舉入仕

(1)常科(每年):常科的名目很多,壹般依據應選人的條件和考試內容分為秀才、進士、明經、明法等。唐代科舉中最常見的科目是進士和明經。由於唐代科舉制考試沒有門第出生的限制,為許多下層讀書人開辟了壹條入仕的道路。

(2)制科(不定期):亦稱制舉,由皇帝特召知名之士舉行的考試科目,錄取者,可優予官職。唐代科制的科目有博學宏詞科、文經邦國科等近百種。考試壹策論為主,也考經史與詩賦。科制以開元時期特盛,文宗以後舉行的比較少。

2、門蔭得官

門蔭得官是藉祖先功勛、地位而得官。主要分為兩大類:壹是皇親貴戚和五品以上的中高級官員的子孫,可以通過衛官德跳板,獲得入仕資格。

壹是六品以下官員之子通過番上納科的辦法可以獲得參選的資格。此外,還有部分擔任過齋郎的子孫,經過壹定得年限和考試,也能被推薦到吏部參選。

3、流外和雜色入流

唐代的官吏有流內、流外之分。流外官是指職事官之外的吏職,由吏職出任到職事官就是入流,主要有三類:壹是低級辦事員如臺省的令史、亭長等;二是專門技藝人才如秘書省的楷書手等;三是技術學校的專業人才如歷生、天文生等。

選拔標準是書、計、時務三條,通過試“判”來查起辦事能力,流外入流還要加試壹經壹史。流外入流是官員入仕最多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