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宋朝薛榮赴京趕考,家中之妻嚴氏虐待其妾周桂英,以至命仆人將周桂英於元宵夜在磨房所產之子拋至荒郊,周無奈,將血書、金釵藏於繈褓作為標記。嬰孩被以磨豆腐打草鞋為生的張元秀拾去,取名張繼保,撫養成人。
十三歲那年,繼保因同學譏諷而回家討詢實情,張怒責之,繼保遂逃往清風亭,恰遇周桂英,周為其調解,見血書,認子進京。張元秀夫妻失子後便老病纏身,淪為乞丐。後來繼保中狀元,張元秀夫妻前去相認,繼保卻反目為仇,二老雙雙碰死清風亭。張繼保也被雷殛斃。
《清風亭》是清代花部亂彈作品,壹作《青風亭》。作者不詳。清焦循《劇說》中提到:“今村中演劇,有《清風亭認子》”,並在《花部農譚》中記載了全劇的故事。
擴展資料
《清風亭》以雷殛結束,也表現了古代人民懲治惡人的強烈願望,它揭示了封建社會階級之間的對立,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道德觀。張老夫妻善良、純樸而倔強的形象塑造得頗為生動,周氏、張繼保的性格也都真實可信。《清風亭》在後世舞臺流傳很廣,蒲劇、徽劇、京劇、漢劇、川劇、湘劇、晉劇、秦腔、豫劇等不少劇種均有演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清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