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是東北方言,而是通用全國。連橋也叫連襟,指女婿之間的互稱。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親姐妹的丈夫之間叫親連橋,叔伯姐妹的丈夫之間叫叔伯連橋,姑舅姐妹的丈夫之間叫姑舅連橋。連橋之間可以說笑取鬧。
“連橋”據說最早是出現在杜甫筆下。他晚年寓居川東,結識了當地壹位李姓老頭,序論起來,兩家還是轉彎抹角的親戚。兩人很合得來,三天兩頭書信往來或壹起聊天喝酒。後來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寫了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回憶敘述結交經過,有幾句是:“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這只是形容彼此關系密切,還沒有後來所稱的姐妹們丈夫之間的那種關系。
《贈李十五丈別》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的壹首詩。永泰二年大歷元年(766年)八月初作。李十五將尋黔中觀察使沂國公趙國珍,杜公作詩送別。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裏行間表現了詩人及友人的感情之深。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律詩在杜詩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於擴大了律詩的表現範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遊,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 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
如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壹”的《登高》,就是這樣壹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全詩在聲律句式上,又極精密、考究。八句皆對,首聯句中也對。嚴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密變得疏暢。
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對,把春雨神韻壹氣寫下,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寫壹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壹氣。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回旋往復,標誌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社會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學習杜甫最興盛的時代,出現了以杜甫為宗的江西詩派。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等人也有明顯的學杜傾向,也像杜甫壹樣用律詩反映當時的抗清鬥爭,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