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國化纖怎樣才能擔起世界化纖領軍重任

中國化纖怎樣才能擔起世界化纖領軍重任

國際需求低迷,出口增長乏力;國內經濟放緩,內需拉動不足;東南亞等新經濟體靠著成本優勢、關稅優勢異軍突起;國內環境壓力、原料壓力、新增產能壓力增大;效益明顯下降;行業內部結構性矛盾和問題突出……致使中國化纖,這個占據全球70%產量的龐大產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局。中國化纖應該怎樣走才能真正擔當起世界化纖領軍品牌的重任?怎樣走才能真正實現化纖強國的目標?

近日,在浙江桐鄉召開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中國化纖協會會長端小平指出:“破解中國化纖迷局的根本途徑是科技。當前,轉變發展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等轉型升級任務迫在眉睫。”

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談到中國化纖當前面臨的不景氣,端小平用下述幾點來概括:第壹,行業效益下降幅度明顯,尤其是銷售利潤率,今年上半年的銷售利潤率從去年的3.8%下降到2.8%。“化纖是壹個投入產出高的行業,也是負債率較高的行業,所以凈資產負債率要能達到3.8%就算是很不錯了,但今年上半年的2.8%確實下降比較明顯。”第二,開工率低。從近兩年的運行情況來看,化纖幾乎所有主要品種都面臨開工不足的情況,情況最差的滌綸短纖從去年年初開始開工率壹直處於70%上下,最差時接近65%,明顯低於去年同期;但氨綸行業今年以來開工率大幅上升,達到95%以上。“整個行業的開工率不足,說明產品不那麽好賣了。”第三,出口,雖然同比小幅增長2.13%,但增速已經大幅下降,而且增長主要來自於價格的上升,數量的增幅更小,“這壹方面源於國外市場需求不足,另壹方面競爭主要來自新經濟體,他們憑借勞動力成本的優勢、關稅的優勢在瓜分原來屬於我們的市場。而中國化纖的對外依存度接近40%,可想而知外需的乏力對中國化纖的影響。”最後壹方面來自行業心態:明顯地感覺到大家對宏觀經濟的走向判斷不清,並傾向不樂觀。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被譽為國際化纖行業的風向標,每年總會吸引包括來自全球所有化纖強國的代表在內的500來人與會,而今年的參會人數創紀錄地達到了700人,而且囊括了幾乎所有的化纖生產主要國家和地區,“說明大家都在觀望、思索、打探,想看清未來的發展方向。”端小平說。

面對上述不大好看的成績單,端小平認為,主要源於中國經濟減速帶來的需求不足。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也持同樣的觀點:“化纖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行業,涉及到了航空航天、國防工業、汽車工業、醫療衛生等各個行業,化纖行業的產業鏈在新經濟發展趨勢下不斷拓展,國家經濟形勢變化對相關產業的影響都將通過紡織行業的產業鏈傳到了化纖產業而化纖行業的技術進步也將通過終端產品影響到很多領域。”端小平認為,中國化纖高速發展離不開中國經濟黃金十年的大背景,“在這種大背景下想不快速發展都不行,市場經濟無形的手推動了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而現在,中國經濟減速帶來的需求不足,自然無法過多拉動化纖的增長。

另壹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是:化纖產能的結構性過剩。常規品種產能增長過快,致使結構性過剩問題越來越突出。過去十年聚酯滌綸行業是技術進步的最大受益者,我們單位投資是十年前的八分之壹,建設周期是原來的二分之壹,產品的加工費用是原來的二分之壹,而現在的紡絲速度是十年前的八倍。科技進步帶來了對滌綸行業大量需求的同時,也引來了大量的投資。滌綸行業成為了化纖行業最重要的行業,占到了中國化纖產量的80%。哪怕在目前總需求不足的情況下,聚酯滌綸行業仍處於產能的慣性增長通道,今年上半年投產的聚酯項目合計超過了300萬噸。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名譽會長許坤元說:“它不是落後產能的過剩,而是同等先進工藝裝備發展過快造成的。”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王天凱指出:“如果完全用增量來完成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是不全面也不可能的了。化纖作為壹個基礎原材料行業,應該看到過去的發展途徑,很多企業采用規模優勢來降低成本,這種途徑不能說不對,可能將來還會有,但是現在純粹用這種途徑而不用質量提升來完成產業升級,壹定不可行。”

徐坤元也說:“我們的企業家要記住,化纖產業靠壹兩臺機器賺大錢的機會越來越少,或者說壹去不復返了。人才、科技、資本這三個是市場最活躍的因素,才是發展的出路和獲得最大利潤的法寶。”

科技進步是第壹法寶

在中國經濟轉型已經無法持續地支撐單純規模的擴張,傳統的發達國家化纖產業進壹步萎縮致使化纖行業技術進步的動力和能力不斷下降,而未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作為戰略性新興材料的各類高新技術纖維材料,其技術突破與應用開發將成為各國紡織業競相爭奪的制高點,在此大背景下,端小平提出,化纖行業必須充分利用相關產業技術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強高新技術對紡織化纖產業的改造提升,加快纖維材料高新技術的創新與突破,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在新壹輪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為此,端小平在本次會議上的主題報告題目為《科技進步與化纖工業》。報告指出,中國化纖工業經過幾十年,特別是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配套體系,包括相適應的科研、人才培養和裝備制造部門,在常規纖維生產領域擁有領先的設備和技術,生產的產品從常規化學纖維、高性能化學纖維到生物基化學纖維,成為產品覆蓋面及應用範圍最廣的國家。這些優勢都為中國化纖工業的科技進步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也是中國化纖工業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有利條件。中國化纖工業的發展,無不滲透著“技術進步”的軌跡,每壹項技術突破都伴隨著增量的快速發展。科技進步也推動化纖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經濟規模顯著提高,產業技術已全面升級,具備了較強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報告從常規纖維的多功能化和高差異化、高性能化學纖維的低成本化生產和品質提升、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的研發,產業化生產及市場應用、常規纖維的綠色低碳生產技術等四個方面論述了現在及未來中國化纖工業的科技進步。

為了把上述理論落到實處,化纖協會已經有壹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推進:用中國化纖協會恒逸基金來獎勵化纖行業的優秀論文,以期給行業的科技進步做基礎理論支撐;用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來推動產業鏈上下遊的結合,為創新企業打開市場創造條件;積極做化纖協會標準,為剛剛上市還來不及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新產品做第三方吊牌,幫助企業推廣並保護知識產權。

差異化發展是有效途徑

“中國經濟正在過路口,而對企業來說,過路口就要壹慢二看三通過,看準了再走。”端小平說。在他看來,現階段穩妥的途徑是:產品創新,走差異化道路,“至於量的發展,我認為現在可以緩壹緩。”

既然走差異化道路,那麽企業可以嘗試向下遊發展,通過兼並重組等手段,拉長產業鏈,因為光做纖維,附加值不會太高。端小平特別提到壹個例子:徐州斯爾克的“壹步法異收縮混纖絲產業化成套技術與應用項目”在2011年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壹等獎。運用該項技術紡出來的絲,兩年前每噸能夠賺到5000~10000元,但是隨著該技術的大量推廣,用該技術紡織的絲線產品供過於求,導致每噸只有100~200元利潤,瀕臨虧損。但是斯爾克該項技術的利潤並沒有降低,為什麽?它把該纖維技術運用到了面料上,它織出了與眾不同的布,拉長了產業鏈。

而對於有實力的大企業,端小平鼓勵走出去全球化配置資源,必須向產業鏈的上遊去拓展。因為中國化纖的上遊還受困於國外,中國化纖最終是要擺脫這些束縛的。“像乙二醇、PX就是重要的化纖原料,現在還面臨這樣的困局,而我國政府在煉油、石化產品的生產和投資方面的保護、管控還比較嚴,所以最好的途徑就是走出去全球化配置資源。恒逸現在已經到文萊去投資石化產品。這是壹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