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壹、它山堰

它山堰,位於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西首,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禦鹹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堰身設計方面的科學性頗具現代原理,有許多原理是20世紀才發現的;堪稱水利建築史上的奇跡。

它山堰歷經1100余年風霜雨雪和洪水沖擊,至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著阻鹹、蓄淡、引水、通航、泄洪的作用。1988年12月底,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0月被評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鄭國渠

鄭國渠,位於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是中國最早的大型無壩引水灌溉工程,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

鄭國渠工程,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今陜西涇陽),在谷作石堰壩,擡高水位,攔截涇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幹線沿北山南麓自西向東伸展,流經今涇陽、三原、富平、蒲城等縣,最後在蒲城縣晉城村南註入洛河。

三、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壹,兼具灌溉、防洪等功能,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曾在統壹中國、促進中外交流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發揮灌溉功能,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秦始皇統壹六國後,為穩固統治,北擊匈奴,南征嶺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遊,為解決南征部隊的糧餉運輸問題,決定鑿渠運糧,在五嶺之上開壹條運河。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壹留存、仍在壹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

都江堰的影響

都江堰通過引水渠將岷江水引入成灌溉系統,大大改善了周邊地區的灌溉條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供農田灌溉使用。這使得四川盆地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壹,為灌溉農田提供了穩定的水源,增加了農作物產量,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

其次,都江堰也起到了重要的水資源調節作用。在枯水期,岷江水流量較小,而在雨季,水流量巨大。都江堰的閘門系統可以調節進入渠道的水量,確保水資源合理分配,既減少了幹旱時期的缺水問題,又避免了雨季水患和洪水的發生,起到了平衡水資源利用的作用。

此外,都江堰還具有防洪和減災的功能。它可以將岷江的洪水引入都江堰渠道,通過消耗洪峰,減輕了岷江下遊地區的洪水壓力,保護了周邊居民和農田的安全。這對於四川地區來說尤為重要,因為該地區經常發生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