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周作人為何理直氣壯讓魯迅搬家?魯迅偷窺弟媳羽太信子洗澡了嗎?

周作人為何理直氣壯讓魯迅搬家?魯迅偷窺弟媳羽太信子洗澡了嗎?

魯迅兄弟三人為:哥哥周樹人(魯迅),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

魯迅在兄弟三人中居長,而且因為周父早逝,所以魯迅對周作人和周建人兩個弟弟很是照顧,壹直對他們如兄如父。

比起三弟周建人,二弟周作人更受魯迅的疼愛,當年魯迅和陳寅恪等人留學日本,帶的也是周作人這個弟弟。周家濃濃的兄弟情,著實可見壹斑。

民國元年,魯迅在北大任教,同時還應蔡元培的邀請成了教育部的壹位工作人員,收入水平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當他在北京站穩腳跟之後,就在八道灣買了壹處大房子,把自己的家眷和兄弟們及其家眷都邀來同住,希望壹大家子人和和美美在壹起過日子。

不得不說,魯迅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成家之後兄弟們都不像之前那樣單純了,各有各的打算,不可能再像過去壹樣親密無間。

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和三弟周建人的夫人羽太芳子都性格軟弱,不善理家,所以家裏的財政大權都由二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掌控。縱使魯迅和周建人都有不菲的收入,也架不住羽太信子在生活上大肆揮霍,所以盡管家裏兩位掙錢的主兒都是高收入人群,不過日子過得還是非常拮據,魯迅甚至還要經常借錢維持生計。

周作人從在日本就非常“懼內”,所以明知道妻子的做法有不合理的地方,他還是壹語不發。

左壹為羽太信子,左二為周作人

下面介紹壹下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周氏兄弟在日本東京留學期間,結識了房東的女兒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家景並不好,她為周氏兄弟等幾個租住在她家的中國留學生當“下女”、也就是服務員,引起了周作人的愛慕;而她的妹妹羽太芳子,後來嫁給了三弟周建人。

和周作人相戀時的羽太信子,相貌普通,身材不高,圓臉龐,小眼睛,但身子結實,幹活勤快,性格熱情。她和周作人壹起來中國定居時,讓魯瑞和朱安等紹興婆家人第壹次見到了外國人,十分新奇、興奮。

哪能想到,這個東洋媳婦卻成為周家的壹個災星。

全家搬到北京八道灣胡同後,魯迅兄弟二人忙於文教事業,三弟周建人還是學生,周母不熟京城,朱安懦弱不識字,所以羽太信子就成了當然的持家人。

日本婦女素有溫順節儉的美稱,但根據三弟周建人回憶,羽太信子是日本婦女中的例外。她並非出身富家,可是派頭極闊,架子很大,揮金如土。

當時家中有仆人六七個,即使魯迅祖父在前清做京官時,也沒有這樣多的男女仆人。

更奇怪的是,羽太信子經常心血來潮,有時飯菜燒好了,忽然想起要吃餃子,就把壹桌飯菜退回廚房,廚房裏趕緊另包餃子;被褥才用了壹兩年,還是新的,卻不要了,賞給男女傭人,自己全部換過。

長期下去,魯迅當然受不了羽太信子的舉動,於是就讓周作人加以規勸,周作人不動,反而羽太信子生氣了,她覺得魯迅不該管這麽寬。

此外,羽太信子常在周作人面前說魯迅的不是,周作人也很為難,不過他最終站在妻子壹方,幾次和魯迅爭執,甚至大打出手。

1923年7月19日,“周氏兄弟失和”這壹公案正式發生。這天上午,魯迅回到八道灣胡同的家。弟弟周作人臉色鐵青地走過來,遞給他寫給魯迅的壹封信,然後轉身而去。

關於周氏兄弟失和的相關文獻,最直接、最詳盡的就是這封信了:

“魯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難——大家都是可憐的人,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正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的院子來,沒有別的話。願妳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在這封至今完好保存的信裏,周作人稱哥哥為“魯迅先生”,要哥哥以後不要再到自己的住處來,叫哥哥“自重”!

如此絕情、傷心和鄙夷的語言,只有在魯迅犯下了極端令人不齒的罪錯才可寫出。

當時已成新文化運動主將、青年導師的魯迅讀到弟弟這封信時,是什麽表情和什麽心情,沒有人知道。

終身保持記日記習慣的魯迅在當天日記寫下了幾個字:“上午啟孟(周作人的字)自持信來,後邀欲問之,不至。”

從魯迅當天日記只可以看出,接到周作人的絕交信,魯迅想找他面談,但被拒絕,弟弟根本不與他溝通。

八道灣故居

第二天,魯迅早起四處看房;兩周後,8月2日,他借了800元錢,攜帶朱安搬進了磚塔胡同的臨時居所。

八道灣那座寬敞的四合院,是魯迅以多年積蓄,加變賣紹興祖屋買來,然後又花了大半年將其改造為適合壹家人居住、特別是適合弟弟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日本生活習慣的構架;在魯迅為改造和裝修勞碌不已的時候,周作人甩開兩手去了日本探望嶽父母。

如今,魯迅卻從自己出資出力辛苦築起的家裏被逼了出去!

面對哥哥出走,周作人在8月2日的日記裏寫道:“下午L夫婦移住磚塔胡同。”L自然就是魯迅,他已連哥哥的名字都不想提。

到第二年的6月,兄弟關系惡化到頂點。6月11日,魯迅回八道灣去取回自己的書和壹些器具,更嚴重的事態發生。

根據魯迅當天日記和在場目擊者的講述,他剛進西廂,周作人和妻子羽太信子就從屋裏奔出,指著魯迅破口大罵,言辭汙穢,不堪入耳;羽太信子又立即打電話喊來幾位親友,夫妻倆壹唱壹和,當眾痛罵魯迅。

罵到酣處,周作人拿起壹尺高的獅形銅香爐向魯迅頭上砸去,幸虧別人接住攔開,才未擊中;

而忍無可忍的魯迅也抓起壹個陶瓦枕,擲向周作人。在眾人拉架勸解下,魯迅才得以拿了自己的東西離開。

壹對親兄弟,當時中國的兩位頂尖文化人,演出了如此壹幕活劇。

在場的人為友人張鳳舉、徐耀辰、章廷謙和羽太信子的弟弟重九。羽太信子汙穢開罵很可能用的是日語,除了章廷謙,在場其他6人都懂日語,但個個對羽太信子的話諱莫如深。

這壹反目,壹直延續到魯迅逝世,二人就此終身斷絕了兄弟關系。

1924年6月11日周氏兄弟大打出手時,在場惟壹不懂日語的章廷謙後來很含糊地說:“事情的起因很可能是,周作人的老婆造謠說魯迅調戲她。”

羽太信子的話置魯迅於壹個最難堪的境地——魯迅對她有不軌行為!

魯迅當時正當壯年,雖有妻室朱安,卻從來不靠近妻子,因此有人判斷其必有性壓抑,對***居壹院的弟妹羽太信子不軌不是沒有可能。

具體的說法是兩種:

壹是魯迅偷窺羽太信子洗澡;二是魯迅晚上躲在周作人臥室窗外偷聽房事!

後壹種“聽床”的說法,羽太信子不僅只跟周作人說,她在時住八道灣的魯迅友人章川島面前也公開說起。

是這兩種齷齪行為,激起周作人對魯迅的狂怒、鄙視和終身不原諒,有壹定的說服力。

魯迅的形象如此冷峻,如此高深,如此偉大,這位文化巨人,真的能跟對弟妹“窺浴”和“聽床”聯系在壹起嗎?

魯迅兄弟

在1949年後,由於魯迅的特殊地位,周氏兄弟失和的原因只允許被解釋為“有神經質的羽太信子的挑撥和周作人的糊塗”,但在當時,上述猜測只是在暗中流傳,甚至在周氏兄弟朋友圈內公開議論的,性格硬倔的魯迅對這壹嚴重損害他人格的傳言卻始終無壹言辯清。

因難言的原因失和以後,魯迅多麽想和周作人能有壹次長談和溝通,可身心受到巨大創痛的周作人就是不給這個機會。

魯迅對周作人的評價常用壹個字:“昏”,也就是糊塗。但直到去世,魯迅也始終不願寫下壹字表示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清白。

如果那是真的,是魯迅覺得無顏去為自己辯護、只能承受後果嗎?如果這純屬子虛烏有,是魯迅覺得這種言論實在太無恥、太卑鄙,正常人根本無法與之辯駁嗎?

但是有人主動為魯迅辯誣。

章川島說:“八道灣後院的房屋,窗戶外有土溝,還種著花卉,人是無法靠近的。”也就是窺浴和聽床在條件上不可能。對失和的真正原因,章川島說:“主要是經濟問題。她(羽太信子)揮霍得不痛快。”

魯迅後來的夫人許廣平對羽太信子十分憤恨,說她是“由奴隸而做穩了奴隸主”!

到20世紀90年代,魯迅逐漸走下政治神壇,這壹公案可以公開討論了。魯迅之子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壹書中說:

“父親與周作人在東京求學的那個年代,日本的習俗,壹般家庭沐浴,男子女子進進出出,相互都不回避。即是說,我們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的所謂‘男女大防’,在日本並不那麽在乎。直到臨近世紀末這風俗似乎還保持著,以致連我這樣年齡的人也曾親眼目睹過。

那是70年代,我去日本訪問,有壹回上廁所,看見裏面有女工在打掃,她對男士進來小解並不回避。我反倒不好意思,找到壹間有門的馬桶去方便。據上所述,再聯系當時周氏兄弟同住壹院,相互出入對方的住處原是尋常事,在這種情況之下,偶有所見什麽還值得大驚小怪嗎?退壹步說,若父親存心要窺視,也毋需踏在花草雜陳的‘窗臺外’吧?”

上面兩人的說法,足以否定猜測和傳言。周氏兄弟失和之謎,依然籠罩在歷史的迷霧中。

我們能確認的,只有周作人的滿心憤恨,和魯迅的徹骨悲涼;這中間,是壹個叫羽太信子的日本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