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

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即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最後到心理自我。

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通常經歷著三個階段,即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最後到心理自我。這些階段的特征如下:

1、生理自我階段:出生後的嬰兒通過感官和運動體驗來建立自我認知,例如通過吮吸、摸索等行為來探索周圍環境,建立基本的身體意識。

2、社會自我階段:在進入幼兒期,孩子開始接觸家庭、學校、朋友等社會環境,逐漸形成了對自我和他人的認知和評價,開始明確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3、心理自我階段:在青少年時期,個體開始獨立思考和反省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問題,逐漸形成更加復雜的心理自我,並且開始關註自我內部的情感和體驗,思考自我與外界關系的本質。此時,個體對自我認同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尤其是在社交網絡等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心理自我階段變得更加突出和顯著。

需要註意的是,這三個階段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而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壹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壹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壹個有機的認知機構,由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觀等組成,貫穿整個經驗和行動,

並把個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定習慣、能力、思想、觀點等組織起來。關於自我概念的解釋,存在兩種觀點:第壹,自我概念是壹個把個性統壹成連貫綜合系統的有機過程;第二,自我概念是知覺的客體。自我概念的作用包括自我引導作用、自我解釋作用、自我期望作用和自我成敗歸因作用。

自我概念的作用

1、保持自我看法壹致性(自我引導作用)個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壹致性的方式行動。自我概念在引導壹致行為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自我勝任概念積極的學生,成就動機和學習投入及成績明顯優於自我勝任概念消極的學生。有關品德不良學生的研究也證明,學生有關自己名聲與品德狀況的自我概念直接與其行為的自律特征有關。

當學生認為自己名聲不佳,被別人認為品德不良時,他們也就放松對行為的自我約束,甚至破罐子破摔。很顯然,通過保持內在壹致性的機制,自我概念實際上起著引導個人行為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在兒童青少年的發展過程中,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對於“學會做人”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經驗解釋系統的作用(自我解釋作用)壹定的經驗對於個人具有怎樣的意義,是由個人的自我概念決定的。每壹種經驗對於特定個人的意義也是特定的。不同的人可能會獲得完全相同的經驗,但他們對於這種經驗的解釋卻可能很不同。

3、決定著人們的期望(自我期望作用) 心理學家伯恩斯1982年指出,兒童對於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基礎上發展起來,並與自我概念相壹致的,其後繼的行為也決定於自我概念的性質。

4、引導成敗歸因的作用(自我成敗歸因作用)社會心理學家海德(Fritz Heider, 1896— )(1958)和溫納(Weiner)(1972)提出並建立了壹套從個體自身的立場解釋自己的行為的歸因理論。溫納的自我歸因論認為動機並非個人性格,動機只是介於刺激事件與個人處理該事件所表現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而已。

每當個人處理過壹樁刺激事件之後,個人將根據自己所體會到的成敗經驗,並參照自己所了解的壹切,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提出六方面的歸因解釋,這就是:

(1)能力——根據自己的評價,個人應付此項工作是否有足夠的能力。

(2)努力——壹個人反省此次工作是否盡了最大努力。

(3)工作難度——憑個人經驗,對此次工作感到困難還是容易。

(4)運氣——壹個人自認為此次工作成敗是否與運氣好壞有關。

(5)身心狀況——憑個人感覺工作當時的心情及身體健康狀況。

(6)別人反應——在工作當時及以後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態度。

這六項因素中,(1)、(2)、(5)三項屬於內在因素,(3)、(4)、(6)三項屬於外在因素。對工作成敗的歸因取向,將影響個人以後再從事類似工作時動機的高低。壹個人具有積極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的努力,將成敗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

歸因於自己的細心或疏忽,自需承擔責任,從主觀上找原因,凡事決定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形成積極的制控信念,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實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