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先讀上幾個月看看。那每天要讀多少合適呢?有兩個策略:定時,或者定量。
定時,比如說,每天5分鐘。
定量,比如說,每天1頁。
目標要夠小,壓力才小,才容易達到,少玩兒壹會兒手機就行了。但目標是5分鐘或者1頁,不壹定只讀這麽點兒,多讀的都是超額完成任務。
剛開始的時候,達到目標就行,後面可以慢慢加上去,到每天十幾頁的壹章內容,或是半個小時這樣子。咱們不妨把每天讀的頁數記下來,過陣子再看,會很有成就感。
目標定得夠小了,可“堅持”這件事兒畢竟是反人性的,想動用毅力來堅持,不會長久。讀書沒有重要到不讀就活不下去,咱們絕大多數人也沒有愛讀書愛到發狂,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讀書中找到樂趣,也就是——
喜歡健身或美妝,就去找這方面的書來看唄;喜歡烹飪,可以讀《魚翅與花椒》之類的,菜譜也行;喜歡打遊戲,了解壹下制作遊戲的公司和背後故事;喜歡追劇,看看某個劇是不是改編來的,原作者還寫過什麽,等等。
我的壹位大學同學,英語扔了20年之後重新開始,目標是能痛快看美劇。她喜歡西德尼·謝爾頓的小說,花了壹年左右的時間讀完了十幾本,詞匯量迅速回漲,基礎打好了,再練聽力的時候就輕松多了。因為是自己喜歡的,讀起來欲罷不能,想不堅持都不可能。
那能看懂怎麽掌握?簡單粗暴,拿到壹本書,翻開讀兩頁,能讀下去嗎?生詞多不多?有沒有影響到大意的理解?如果書本身很吸引人,生詞多點兒也不是問題。小時候偷看小說的經驗都有吧?有些書不認識的字兒也不少,也沒影響看懂故事不是?
詞匯量太小,好多書都太難怎麽辦?那就讀寫給青少年的書,或是讀童話故事,分級讀物也行。哪怕是小朋友的繪本,我們也能學到些東西呢,總能找到感興趣又能看懂的。
找好了讀什麽,就開始行動吧。下面介紹壹個壹石二鳥的方法——
現在聽書越來越流行,不過我發現,比起只聽或只讀,邊聽邊讀能讓自己集中註意力,書中不怎麽吸引人的地方也很容易讀下去。如果演播的人聲音好聽,演繹惟妙惟肖,效果更明顯。
後來讀到 Effortless English 壹書,作者 AJ Hoge 是個大牛老師,他也在書中推薦了這種方法。得知此法已經有人實施多年,證實有效,心中竊喜。
我用這個方法帶著幾個學生讀書。有個學生說邊聽邊讀跟不上,跟不上的原因是讀者處理英語信息的速度比朗讀人的語速要慢,畢竟不是母語嗎。她聽了我的建議把音頻降到0.75倍速,完美。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聽力和閱讀兩種輸入手段同時使用,兩種能力同時鍛煉。時間長了,閱讀的速度、處理信息的速度都會加快,生詞的讀音問題也同時解決了。
讀的時候可以停下音頻來思考,但建議不要查詞典,不懂的可以先劃下來,讀完再查,來保證流暢的閱讀體驗,還能提高在語境中猜詞意的能力。
只聽書是不是也行?當然行,但是,聽書會只抓大意而忽略語言。而且,大多數人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聽力要好,邊聽邊讀理解得更好些。
遇到特別喜歡的書,邊聽邊讀之後,倒是可以反復聽。聽到他讀上句,咱們能接下句,那是什麽效果?英語能不好嗎?
其實照著這幾個原則讀下去,已經很好啦。但是,想要更上壹層樓,那就——
怎麽輸出,要看目標。
想同時提高口語水平,可以每天選壹個小片段跟讀和朗讀,把最有意思的片段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壹下,把所讀的內容概述壹下,或者把自己讀書感想說壹說。家裏有小朋友的,還可以給孩子講書,講故事。復述、概括、感想之類的,用英語漢語都行,怎麽自在怎麽來。
想同時提高寫作水平,可以總結概括壹下讀到的內容,寫寫讀書的感想,甚至可以找壹段喜歡的文字翻譯壹下。同樣,概括、感想,用英語漢語都行。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有道理的,讀書時肯定會有壹些想法,轉瞬即逝,不記錄下來很可惜。動筆換成動口,英語代替漢語,效果也壹樣不錯。
書裏學到的表達、句子,輸出的時候試著用用,記得會更牢。
如果我們輸出的內容錯誤百出,又沒人給反饋怎麽辦?沒關系,別人又看不到聽不到,怕什麽?過些天,回頭再看、再聽,自己就能發現錯誤,這就是有長進了。特別想糾正語法錯誤,還可以借助工具,把自己寫的東西或是語音轉成的文本,用Grammarly 之類的軟件查壹下。
有了這壹步,聽說讀寫都能照顧到,假以時日,英語水平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