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白毛女”的主要故事情節

“白毛女”的主要故事情節

《白毛女》主要故事情節:

解放前的華北農村,貧苦佃農楊白勞早年喪妻,膝下壹女名喜兒,相依度日;鄰居王大嬸及其子王大春常給楊家父女多方照顧,兩家融洽和睦。喜兒和大春相處日久,情投意合,兩老商定秋後為他倆完婚。

惡霸地主黃世仁欲霸占年輕貌美的喜兒,遂與管家穆仁智設計,以重租厚利強迫楊白勞於年內歸還欠債。舊歷除夕,楊白勞終因無力償還重利,被黃世仁威逼在喜兒的賣身契上畫押。

楊白勞痛不欲生,回家後飲鹽鹵自盡。初壹早上,喜兒被搶入黃宅後,受盡折磨。黃世仁為斬斷喜兒對大春的情絲,奪回王家租地,驅逐王大嬸母子,又伺機將喜兒奸汙。

大春救喜兒未成,投奔紅軍。懷有身孕的喜兒在黃家女傭張二嬸的幫助下逃離虎口,途中生下嬰兒,旋即夭折。後獨自入深山穴居,餐風宿露。由於長期缺少鹽分攝入,壹頭青絲變成白發。喜兒因常至破廟中取供品充饑,被村人迷信視為"白毛仙姑"下凡顯靈。

抗日戰爭爆發後,大春隨八路軍回到家鄉。此時,黃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災謠言惑眾。留鄉工作的大春為發動減租減息,提高群眾覺悟,十五之夜,親往跟蹤查探,竟在山洞中與喜兒相逢。

在全村公審會上,黃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嚴懲。地主被鎮壓了,喜兒報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莊,與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頭發也漸漸變黑了。

擴展資料

白毛女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兒",其因飽受舊社會的迫害而成為少白頭,顧名思義被稱作"白毛女"。

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這部1940年代抗日戰爭末期在中國***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創作的是壹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此作品後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

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這壹特殊時期創作的文藝作品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

創作背景:

1942年5月2日,毛澤東在陜西延安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文藝不是超階級的,文藝要和工農兵群眾結合。在同壹個時期,延安的***產黨人還發動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這使得延安的文藝工作者意識到要創作出壹個全新的反映***產黨的理念的藝術作品。

1945年中***七大準備召開之際,當時蘇聯紅軍已經向德國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曙光已經來臨。

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的壹些藝術家在院長周揚的指示下,根據1940年流傳在晉察冀邊區壹帶"白毛仙姑"的民間故事傳說,加工改編出了歌劇《白毛女》。《白毛女》將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和***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結合在壹起,成為解放區文藝標誌物,迅速風靡各個解放區。

之後這出歌劇還在國統區演出,廣受贊譽。但國內也有真人的白毛女,是四川的羅昌秀,為了躲避地主,在山林生活了11年,後被***產黨救出,於2002年去世。

百度百科-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