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10首唐詩宋詞賞析

10首唐詩宋詞賞析

1 感遇十二首之壹

五言古詩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

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

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賞析: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

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詩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征。三、

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

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全詩壹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

另壹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

2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詩

張九齡

幽人歸獨臥,

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

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

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

何所慰吾誠?

賞析:

此詩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隱士,雖然自己被貶官在外,沒有塵世間的雜念,但是壹片忠君報國的赤心不滅,

仍然懷念遠在朝延的君王。詩中以“高鳥”比喻君王,以“飛”比喻在朝廷,以“沈”比喻在野,非常形

象新穎。

3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

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

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

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

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

此木豈無陰?

賞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區。於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詩中前四

句是“比興”,詩開頭二句,托物喻誌,以壹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

高貴是其本質使然,並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

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後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

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嘆。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結句以反詰作收,深沈有力,

情味無窮。

4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詩

李白

暮從碧山下,

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

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

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

美酒聊***揮。

長歌吟松風,

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

陶然***忘機。

賞析:

這是壹首田園詩,是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寫。全詩寫月夜在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壹位姓斛斯的

隱士。詩寫暮色蒼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靜、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詩以“暮”開首,為“宿”

開拓。相攜歡言,置酒***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溢

,同時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壹種表現。此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受陶潛田園詩的影響。然陶詩顯得平

淡恬靜,既不著意染色,口氣也極和緩。如“曖曖無人村,依依墟裏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等等。而李詩卻著意渲染。可見陶李兩者風格迥異。

6 月下獨酌

五言古詩

李白

花間壹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賞析:

原詩***四首,此是第壹首。全詩圍繞壹個“獨”字,寫壹種世無知音的孤寂之情。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

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

不孤獨的壹種復雜感情。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壹

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

,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

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

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

看,卻極度淒涼。

7

春思

五言古詩

李白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賞析:

這是壹首描寫思婦心緒的詩。開頭兩句以相隔遙遠的燕秦春天景物起興,寫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

日思念遠在燕地衛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歸來。三、四句由開頭兩句生發而來,繼續寫燕草方碧,夫君必

定思歸懷己,此時秦桑已低,妾已斷腸,進壹層表達了思婦之情。五、六兩句,以春風掀動羅幃時,思婦

的心理活動,來表現她對愛情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詩以景寄情,春景成了征夫思婦刻骨相思的引信,

別具壹格,委婉動人。

8

望嶽

五言古詩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壹覽眾山小。

賞析:

杜甫“望嶽”詩***三首,這壹首是寫望東嶽泰山的。沈德潛《唐詩別裁》評論說:“齊魯青未了五字已盡

泰山。”詩以“望”入題,希望淩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誌。前兩句,開門見山,寫泰山的高峻偉大,

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

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歸鳥入林。最後兩句寫望嶽而生登臨峰頂之意願。顯示

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9

贈衛八處士

五言古詩

杜甫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

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

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

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

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

壹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

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

世事兩茫茫。

賞析:

此詩作於安史之亂後,抒寫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見,格外親切。然而暫聚忽別,卻又覺得世事渺茫,

無限感慨,作詩酬答摯友盛情款待的深厚情誼。全詩所寫為人之常情,用語亦為家常話語,景物也是家常

情境。詩的開頭四句,寫久別重逢,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從生離說到死

別。透露了幹戈亂離、人命危淺的現實。從“焉知”到“意長”十四句,寫與衛八處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

人及其家人的熱情款待。表達詩人對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視。最後兩句寫重會又別之傷悲,低徊婉轉,耐

人尋味。全詩平易真切,層次井然。

10

佳人

五言古詩

杜甫

絕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

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

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

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

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

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

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賞析:

這首詩是寫壹個在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時,在安史戰亂中,原來官

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她,於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

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誌守節,宛若山泉。這種貧賤不

移,貞節自守的精神,實在值得謳歌。全詩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作者也以絕對佳人比喻自己。全詩文筆

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深寓生活哲理。

11

夢李白二首之壹

五言古詩

杜甫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

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

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賞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於洛陽,即成為深交。這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後,積思成夢而

作。夜間夢見李白仿佛就在月光底下,於是語重心長地囑咐李白前途珍重,表現了兩人深厚的友誼。詩以

夢前,夢中,夢後的次序敘寫。第壹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

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

蛟龍得”。“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

交往的友誼。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12

夢李白二首之二

五言古詩

杜甫

浮雲終日行,

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誌。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

賞析:

這首詩和前首詩都是思念李白之作。寫多次夢李白的情形。詩人三夜多次夢見李白,可見掛念思慮之深。

夢中李白向作者傾吐心事,與作者告別時的景況,夢醒後作者無限感概和不平,對李白作出了崇高的評價

。與第壹首側重點不同的是側重感嘆李白的不得誌,對李白的種種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13

送別

五言古詩

王維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聞,

白雲無盡時。

賞析:

這是壹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詩的前三句重復出現“君

”,體現作者反復叮嚀、依依惜別之情。後兩句是壹種不得誌的心情寫照,最後壹句是寫景寫人,非常含

蓄。全詩寫失誌歸隱,借以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雲,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後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

羨慕有心,感慨無限。

14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五言古詩

王維

聖代無隱者,

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

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

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

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

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

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

勿謂知音稀。

賞析:

這是壹首送別之作。落第還鄉之人,心情自然懊喪。作為摯友,作者反復安慰考試落第的友人,全詩著意

在這個主旨上加以烘染,敘事、寫景、抒情,感慨,勉勵皆有之。寫景清新,感慨由衷,勉勵摯敬,吟來

令人振奮。全詩寫得入情入理而又反復曲折,耐用人尋味。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論道:“反復曲折,

使落第人絕無怨尤。”

15

青溪

五言古詩

王維

言入黃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

趣途無百裏。

聲喧亂石中,

色靜深松裏。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

清川淡如此。

請留盤石上,

垂釣將已矣。

賞析:

這首詩描寫山中秀麗的景色,信手寫來,平淡自然,樂山樂水,意趣其中。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不傳的青

溪,來印證自己的素願。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願安閑。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

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青溪水兩岸的曲折、水聲與山色的動靜都映出了湖光山色的幽深秀美。詩人筆下的

青溪是喧鬧與沈郁的統壹,活潑與安祥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向往。

5

長 恨歌

白居易

漢皇①重色思傾國,禦宇②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君王側。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壹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③。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④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裏。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⑤。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⑥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⑦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壹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⑧,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⑨。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幹⑩,梨花壹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壹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壹股合壹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簡析

這首詩是作者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 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壹個回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

詩的主題是“長恨”。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起第壹部分,敘述安史之亂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終於得到了楊氏。而楊氏由於得寵,雞犬升天。並反復渲染玄宗之縱欲,沈於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這是悲劇的基礎,也是“長恨”的內因。

“六軍不發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後,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娥眉馬前死”是悲劇的形成。這是故事的關鍵情節。楊氏歸陰後,造成玄宗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詩以酸惻動人的語調,描繪了玄宗這壹“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

“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於虛無縹渺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仙景中再現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並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表示願作“比翼鳥”、“連理枝”,進壹步渲染了“長恨”的主 題。結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 分量。

全詩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文字哀艷動人,聲調悠揚宛轉,千古名篇, 常讀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長恨歌)評價管窺》壹文中認為,此詩是白居易借對歷史人物的詠嘆,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說,詩人年輕時與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但由於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婚。分手時,詩人寫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後期”的沈痛詩句。文章指出,《長恨歌》作於作者婚前幾個月,詩人為失去與湘靈相會之可能而痛苦。為此,丁、方二人認為,《長恨歌》並不是對歷史的記錄與評價。“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是詩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劇,抒 發自己的痛苦與深情。

從“詩言誌”,“詩傳情”上說,丁、方二人之說不無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真實和社會意義以及千百年來的影響而言,不能不說它是歷史的記錄和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至於白氏自身有愛情悲劇的經歷,無疑有助於他對李楊愛情悲劇的體察和分析,才使其詩寫得肌理細膩,情真意切,賦予無窮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