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水質要求
藍倒吊對水質的要求相 當高,水族箱中采用過濾的天然海水飼養要比人工配制海水的飼養成活率更高。壹般海水pH8.0~8.5為宜,溫度28~30℃比重1.023~1.025,比重高點,魚體相對瘦些,但對健康無害。水質的好壞,可從藍倒吊的體色上察覺,合適的水質,藍倒吊體色深藍,鉤狀斑純黑,黃色三角尾明顯。若水質不適,藍倒吊會逐漸褪色,體色淺藍而有些發白,特別是腹部變白得更快,鉤狀斑和黃尾也暗暗淡不明顯。自然海域中,藍倒吊幼魚 主要生活在潮流湍急的淺海珊瑚礁區,而成魚由於體型較大,常隱避於巖礁石縫中。相對來說,幼魚所需溶 氧量要比成魚大,在飼養缸中可見體長3.0~7.5的幼魚常三五成群聚集於氣石處;成魚則喜歡獨自行動或躲 藏於角落。所謂“養魚先養水”,好的海水是養好藍倒吊的先決條件。
二、日常管理
藍倒吊對水質的變化很敏感,裸缸飼養,壹次不要換水過多,由於換水導致 溫度等壹系列因素的改變會使疾病更容易發生,故裸缸只能作短期暫養使用。要養出顏色鮮艷的藍倒吊,最 好采用過濾、打氧等配套設施齊全的生態缸,此法可減少環境改變對藍倒吊的沖擊,藍倒吊可長期飼養其中。
藍倒吊為植食性魚類,自然條件下,以底息藻類、海苔、水生小浮遊動植物為食。水族箱中,幼魚可馴餌,適當地逐次加入少量小蝦蟹肉末、冰凍紅蟲、切碎的菠菜等,因藍倒吊口徑小,故食物壹定要切細,且肉食只能適量搭配,不宜過多,否則會引起便秘,冰凍餌料要使其解冷方可餵食,否則易引發腸胃疾病。壹般隔天餵食壹次,食量以5~10分鐘內吃完為準。若是生態缸,餵食間隔可相對延長,甚至可壹周餵食壹次,生態缸中存在的肉眼看不見的壹些微小生物也可供其進食,同時還可借此清理魚缸中過多的藻類,控制 藻類等的生長。
三、魚只的搭配
實驗以0.15噸水體養壹尾藍倒吊成魚,擺置海葵三個 ,小醜8尾,三點白4 尾,效果較好。藍倒吊在水族箱中悠閑自得,不時煽動胸鰭,以直線前進,有時會用勁擺動尾部,來個急轉彎,在燈光下顯得格外迷人。偶爾沈入缸底,慢慢倒下,側臥水底,不明真相的,還被嚇了壹跳,實屬正常的習性範圍。不可把同種或相似種體型接近的個體同缸混養,除非妳的水族箱足夠大,否則兩者的生態位重疊,都焦躁不安,為領域而爭執不休。若把體型相差較大的藍倒吊個體壹起放入缸中混 養,可和平相處,以大欺小的現象很少見。
總之,魚只混養,可遵循壹個原則:對水層和微環境的 選擇具有差異的魚種壹般可以混養。如藍倒吊與小醜魚,前者是生活於珊瑚礁的縫隙中且為植食性魚類,後 者則喜歡在海葵中穿梭,雜食性偏肉食性魚類;藍倒吊屬於較活潑又溫馴的魚類,喜較大空間的水體。
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飼養藍倒吊,“以防為主,防治兼備”。從購買開始,就要做好壹系列防範措施。從商品魚中挑選體質健壯、顏色鮮艷、活力好、遊姿正確的個體。回家後不要急於放入生態缸中,因袋內溫度與缸中溫度有差別,溫度的劇烈變化會使魚體難以適應。另外,新購魚只及袋中水體可能帶菌,引入生態缸中後會帶入外來病原,傳播疾病,交叉感染。最好辦法是找個小水體的裸缸,把魚連袋壹起放進裸缸水中,1小時後,將袋開封,以水滴法把裸缸水引入袋中,觀察魚動態,十幾分鐘後,將魚連 袋中水壹起倒入裸缸中。在裸缸中加入2ppm呋喃唑酮和青黴素(每公斤水用壹萬單位),連下3次,每天1次 。用藥第四天,若壹切正常,將裸缸水溫緩慢調至與生態缸壹致後,方可放魚入生態缸,長期飼養。
在藍倒吊飼養中,最常見的是白點病,從病魚體上的黑色鉤狀斑易發現。究其原因,可能水溫突變引起,如換水、移缸,特別是從高溫移至低溫。此外,檢查水體水質是否發生實質性變化。治療白點可用硫酸銅、亞甲基蘭或孔雀綠,其中以孔雀綠最有效,但0.1ppm的孔雀綠用量較難掌握,需謹慎。目前,市面上的“特效白點凈”、“殺菌水”、“金滴”也有壹定效果,可參照說明用藥。用藥期間不得餵食,否則,魚兒攝食不佳時,殘余餌料反而汙染水質,密切觀察用藥後反應。第二次用藥需換取1/4~1/5的水量以保證藥物療效或水質變酸。若是水質問題,可加改善水質的“凈水劑”,但若水中養有其它軟體動物,最好添加硝化細菌 ,次日可見水體渾濁減退,繼續追加。
總之,我們觀賞魚愛好者既然選擇了把大自然的生靈移居到 家,那就該細心呵護,給它們提供良好的棲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