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①大學:大,舊音泰。古者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十五歲入大學,學習“修己治人”的學問。澫益大師《大學直指》雲:“大者,當體得名,常遍為義,即指吾人現前壹念之心,心外更無壹物可得,無可對待,故名當體。學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名大學。大字即標本覺之體,學字即彰始覺之功,本覺是性,始覺是修,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故稱大學。”
②道:《說文》:“道,所行道也。”《大學直指》雲:“道者,從因趨果所歷之路也。”
③明明德:第壹個明是動詞,顯明的意思;第二個明是名詞,明德指我們本有的性德。佛家雲自性、真如。儒家、道家雲“道”。《大學直指》雲:上明字,是始覺之修,下明德二字,是本覺之性。王陽明《大學問》:明明德者,立其天地萬物壹體之體也。
④親民:教化人民,使人去惡從善、恢復性德。《大學直指》雲:“自性之眾生,名為親民。”王陽明《大學問》:“親民者,達其天地萬物壹體之用也。”
⑤止於至善:《大學直指》雲:“成自性之佛道,名止至善。”王陽明《大學問》:“至善者,明德、親民之極則也。”
翻譯
大學之道,在於顯明我們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於親近民眾,使人人恢復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於讓我們自己和他人都回歸到圓滿的本性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