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旅遊業的概念、性質和特征
旅遊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遊覽、住宿、餐飲、購物和文娛等服務的行業。
旅遊業在國際上被稱為旅遊產業(tourist industry),即旅遊業在性質上是壹個經濟性產業,是壹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
與其他行業相比,旅遊業的主要特征是:第壹,它是壹個綜合性的產業;第二,它是壹個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性產業;第三,它是壹個脆弱性的產業,其發展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二)旅遊業的構成
旅遊業的構成有幾種說法。壹是從國民經濟各行業中為遊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角度出發,人們認為,旅遊業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即旅行社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它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二是從壹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的發展,特別是從旅遊目的地市場營銷角度出發,旅遊業主要由五大部分構成,即除了上面的三大支柱外,還包括以景區景點為代表的遊覽場所經營部門和各級旅遊管理組織。
二、我國旅遊業發展概況
自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起,我國旅遊業經歷了兩個發展時期,壹是改革開放前以政治接待為主的緩慢發展時期,二是改革開放後的全面快速發展時期。
(壹)1949年至1978年的緩慢發展時期
在這個時期,由於國際上帝國主義國家的封鎖,我國對外交往受到很大限制,而國內經濟比較落後,人民生活水平很低,旅遊業發展的條件還不具備,所以這個時期成立的華僑旅行服務總社(1974年與新成立的中國旅行社合署辦公)和1954年成立的中國國際旅行社均為事業單位,其工作是以接待華僑、港澳同胞和國際友人為主。據統計,1956年至1965年,***接待了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20萬人次,而中國國際旅行社自1955年至1964年接待的自費旅遊者壹直在1000人至3000人之間,直到1972年後美國、日本等國家先後恢復了與我國的外交關系,接待的人數才逐年增多,至1978年增至1809萬人,收入外匯262億美元。
(二)1978年至今的全面快速發展時期
這個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壹是旅遊需求與旅遊供給的不協調發展階段,二是旅遊業的全方位發展階段。
(1)1978年至1995年的旅遊需求與旅遊供給不協調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由於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境外來華旅遊需求迅速增長,而我國旅遊供給卻嚴重短缺,主要表現在:第壹,20世紀80年代旅遊者住宿設施匱乏,以致連各地的國賓館都對入境遊客開放還供不應求;第二,90年代初期交通運力不足。首先,民航飛機和機場數量增加少.1991年飛機數量僅比1978年增加1.79倍,機場數只比1978年增加1.27倍,而同期入境遊客卻增加了585倍,結果造成了遊客進得來卻散不開和出不去的情況常有發生。其次,旅遊車超年限“負役”嚴重。最後是旅遊產品單壹、遊客娛樂括動少和購物品種少的問題。
(2)1996年至今的全方位發展階段。1996年以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我國旅遊業不僅在旅遊供給六大基本要素(行、遊、住、食、購、娛)配套發展的基礎上,還拓展了新的六大要素,即“商、養、學、閑、情、奇”,實現了與旅遊需求的協調發展,而且實現了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的全方位發展,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旅遊法規、旅遊標準和旅遊制度建設正在深入推進,旅遊管理水乎和旅遊服務質量在不斷提高,旅遊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在逐步深入,旅遊+互聯網在興起,旅遊的富民和改善人民大眾生活質量的功能、對其他產業的帶動功能和對國家經濟的貢獻和增強國家軟實力的功能在不斷提升……目前,我國旅遊業已進入世界旅遊大國的行列,入境旅遊人次已躋身世界各國的前列,國內旅遊人次已名列世界第壹位,出境旅遊人次也已排在世界各國的第壹位,成為世界的國際旅遊消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