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簡稱儒學,是以“仁”“禮”為核心,以德學為主體,以濟世為宗旨的思想體系;代表人物孔丘、孟軻、荀卿。(按:德學,即修身思想,詳見下文。)
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思想體系,在先秦便是顯學;“獨尊儒術”後,即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
愚以為,要想真正理解儒家思想,必須將其拆分為修身思想與儒禮思想。
修身思想
修身思想,簡稱德學,即正當的論述該如何為人處世的思想體系。
《論語》匯聚了大量的、不可替代的、基礎的關於為人處世的思想,譬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這些思想,奠定了《論語》的地位,也使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然而,德學雖是儒學的主體,卻並非儒家的專利。可以說,掌握德學的人,即為君子;而君子,未必恪守儒禮思想。
儒禮思想
去除德學部分後的儒家思想,即為儒禮思想。
對於儒禮思想,難以給出明確的定義;愚以為,其鮮明的特征,便是過於註重“仁”與“禮”。
可以說,儒禮思想為儒家思想所獨有,是儒學與其它以道德為主的思想體系(如道家思想與墨家思想)相區分的特征,亦是儒學遭受非議的根源。
儒禮思想對“仁”與“禮”的推重,有利於封建王朝的統治;修身思想是求學者提升道德的“引路人”,主要出自儒家經典:所以,儒學在古代成為主流思想,實屬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