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唱腔。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
2、行當。黃梅戲角色行當的體制是在"二小戲"、“三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演整本大戲後,角色行當才逐漸發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醜、老旦、奶生、花臉諸行。
3、服飾。黃梅戲的服裝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延續,較之京劇戲服,少了濃墨重彩、華麗妖冶,多了清雅秀麗、自然雋永,自成壹段風流。
4、妝容。黃梅戲妝容重眉眼,講究神韻,類似於古代仕女的淡妝,真實質樸,小生眉眼上揚,眉峰微聚,風神俊秀,清俊佳絕。花旦眉目含情,顧盼之間,自然壹段邈艷風流。
5、樂器。黃梅戲最初只有打擊樂器伴奏,而後才逐步建立起以民族樂器為主,西洋樂器為輔的混合樂隊。
優秀劇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壹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和《玉堂春》、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玉堂春》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黃梅戲的優秀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孟麗君》《夫妻觀燈》《打豬草》《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辭店》《玉堂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