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又不是花,似霧又不是霧。體現了壹種朦朧,如真如幻的感覺。“花非花霧非霧”是唐代白居易《花非花》裏的首句。全文為: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此詩翻譯過來是:似花又不是花,似霧又不是霧,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來時仿佛短暫而美好的春夢,離去時又像清晨的雲彩無處尋覓。
此詩表達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表現出壹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擴展資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