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nn的介紹
樂隊名稱:queen (皇後)
組建時間: 1971
國 籍: 英國
風格類型:Album Rock(專輯搖滾)、Arena Rock(舞臺搖滾)、British Metal(英國金屬)、Glam Rock(迷惑搖滾)、Hard Rock(硬搖滾)、Pop/Rock(流行/搖滾)、Prog-Rock/Art Rock(前衛/藝術搖滾)
樂隊介紹:皇後樂隊是20世紀70年代風靡流行樂壇的著名樂隊。樂隊的主要成員有主唱鍵盤手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吉它手布蘭恩·梅(brain may),鼓手羅傑·泰勒(roger taylor)和貝斯手約翰· 迪肯(john deacon)。皇後樂隊是流行歌壇中少有的學識涵養較高的團體,因為除了主唱佛萊迪外,其他3個成員都擁有學士學位。上世紀70年代,英國的重金屬樂隊往往給人不修邊幅的落魄印象,但同樣打著重金屬旗號的“皇後”樂隊,則在其著裝和舉止等方面顯示出壹派貴族氣質。他們打扮雍容華貴,艷麗奪目,大有皇家藝術氣質。
很少有樂隊能象 Queen 那樣徹底地體現 70 年代世界搖滾舞臺的豐富多彩。Queen 就象壹個綜藝大廳壹樣,完美將華麗搖滾,前衛搖滾,古典音樂及重金屬熔為壹爐。這個來自英國的四人樂隊致力於發掘華麗和誇張(並帶有同性戀傾向)的藝術風格,創造出壹種帶有濃厚歌劇色彩的搖滾樂形式,主唱性感而如同唱詩班的嗓音,層層鋪墊的鍵盤和絢爛花哨的吉他 solo 是他們的標誌。Queen 的音樂具有非凡的想象力,雄壯而帶有壹絲詭異,而且風格變化多端,妳可以從他們的音樂中聽到幾乎所有歐洲音樂形式(傳統和現代)的影子。不過,Queen 如此博大的音樂居然全部是用傳統的搖滾方式表達出來的,多年來,他們的專輯壹直宣稱“從未使用過合成器”,這忠誠地保留著 Led Zeppelin 時期硬搖滾樂隊的特點,盡管到 80 年代,樂隊也開始嘗試了更多的鍵盤,但始終沒有碰過電子樂,因為電子樂正是那些“真正的搖滾”樂隊所不屑的。
值得壹提的是,由於主唱 Freddie Mercury 是壹個徹底的同性戀者,致使樂隊的整體風格偏於奢華,編曲經常仿造古典音樂的那種華麗氛圍,這集中體現於他們的名曲《 Bohemian Rhapsody 》。Mercury 是壹個花哨的同性戀者,他總是在洗手間裏從事不雅之舉,直到他 1992 年因艾滋病去世。他的性態度充分體現在 Queen 的音樂中,這點可以從他們那朦朧的歌詞中看出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Queen 那首關於同性戀的贊歌《 We Are The Champions 》卻成了弘揚體育精神和奧運冠軍的經典慶賀曲目,直到現在在各種體育盛會上我們還能時常聽到這首歌——不過這也得歸功於 Mercury 那富有傳奇色彩的生平和歌劇色彩濃厚的舞臺表演方式,他使得 Queen 在 70 年代中期成為最廣為人知的樂隊之壹。在英國,直到 90 年代中期,Queen 仍是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僅次於 The Beatles 的搖滾樂隊。
盡管 Queen 的名聲很響亮,但他們似乎很少得到樂評和媒體的好評。不斷的批評並沒有削減 Queen 的知名度,甚至壹直到 80 年代末,Queen 仍然擁有除了美國之外的大量歌迷。在美國,樂隊的顛峰時期是在 80 年代初期,也就是在他們在上壹個十年裏發行了壹系列相當成功的專輯之後的壹段時間裏,雖然這些唱片在當時無壹受到好評,但它們的銷量卻大的驚人。Queen 的音樂影響深遠,在 20 年來的幾代硬搖滾/重金屬樂隊身上都能找到影子,從 Metallica 到 The Smashing Pumpkins。
Queen 最初是由迷幻硬搖滾樂隊 Smile 演變而來。1967 年,吉他手 Brian May 和鼓手 Roger Taylor 加入了 Smile 樂隊,當樂隊的主唱 Tim Staffell 於 1971 年離隊後,May 和 Taylor 與來自前 Wreckage 樂隊的主唱 Freddie Mercury 成立了這支叫做 Queen 的樂隊。過了幾個月後,貝司手 John Deacon 加入了近來,於是樂隊開始進行壹些排練。大約兩年過後,當樂隊的四個人都從大學畢業後,他們就抓緊時間進行創作、排練和演出。1973 年,他們發行了由 Roy Thomas Baker 擔綱制作的第壹張專輯《 Queen 》,並開始了他們的第壹次巡演。《 Queen 》中的音樂都是壹些很直接的硬搖滾/重金屬,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過多的註意。
1974 年發行的專輯《 Queen II 》卻在英國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專輯發行前,樂隊在英國電視臺著名的音樂節目 Top Of The Pops 中表演了歌曲《 Seven Seas Of Rhye 》,歌曲本身和表演都非常出色,不久後這支曲子就沖到了排行榜的前 10 名,並使《 Queen II 》專輯上升到了排行榜的第五名。為了配合專輯的發行,Queen 開始著手在美國進行巡演,主要是為 Mott The Hoople 作暖場。Queen 那種花哨而帶有迷幻氣息的舞臺表演無疑也贏得了美國觀眾的認可,專輯在美國排行榜上也達到了 43 位的好成績。
接著樂隊發表了專輯《 Sheer Heart Attack 》, 其中的單曲《 Killer Queen 》很快成為英國排行榜的亞軍,而專輯本身也在排行榜上達到了同樣的位置。這張專輯在美國的成績也頗為不俗,為 1975 年的專輯《 A Night At The Opera 》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基礎。
《 A Night At The Opera 》是 Queen 樂隊最為經典的專輯,樂隊為這張專輯的制作耗費了巨大的精力,有報道稱這是搖滾樂史上制作費最高的壹張專輯。其中著名的單曲《Bohemian Rhapsody》成了Queen的招牌曲目,在酷似歌劇唱詩般的華麗配樂中不斷加入大段的重金屬吉他 riff 和 solo,這正是 Queen 的典型風格。歌曲的制作過程也體現了 Queen 那種典型的精益求精的態度,他們用了 3 個星期的時間來進行錄制工作,而且在歌曲的音軌上加入了大量的背景配音,以至於在錄制完成後,母帶的有些地方磁粉已經薄到可以看穿的地步。Queen 在《 Bohemian Rhapsody 》的錄影帶中首次嘗試了概念化的方法,並孤註壹擲地在其中投入了巨額資金,不過 Queen 得到的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這首單曲在英國排行榜上迅速升到冠軍的位置,並且在這個位置上停留了足有 9 個星期,並最終打破了英國單曲排行榜上冠軍停留時間最長的記錄。在美國,這首歌和整張專輯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進入了排行榜前 10 位並同時成為白金單曲和白金專輯。甚至在十多年後的 1992 年,這首《 Bohemian Rhapsody 》還在美國單曲排行榜上獲得過數周的亞軍成績。
在《 A Night At The Opera 》之後,Queen 嘗到了什麽是超級巨星的滋味,他們也得到了這種地位所能帶來的壹切好處,他們無休無止的舞會和窮奢極侈的生活方式成為搖滾樂壇永遠的傳奇。然而這壹切並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前進的步伐和高效率的工作。在 1976 年夏天,Queen 在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了壹場免費音樂會,觀眾的到場人數創造了新的記錄。幾個月後他們發行了熱門單曲《 Somebody To Love 》,收錄在專輯《 A Day At The Races 》中。這張專輯可以說是《 A Night At The Opera 》的壹個克隆產品,不過仍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英國排行榜上成為冠軍,並在美國升到了第五名的位置。
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不知疲倦的 Queen 打造了成打的熱門單曲和數張白金唱片。由於在全世界贏得了如此多歌迷的喜歡和崇拜,他們遭到了某些評論家的抵觸,尤其是當他們表示出對待朋克運動的那種極端惡劣的保守態度之時。不過歌迷對 Queen 的專輯還是照買不誤,囊括了兩首 Top 5 單曲《 We Are The Champions 》 和《 We Will Rock You 》的專輯《 News Of The World 》在 1977 年成為排行榜前 10 位的專輯。1978 年的專輯 Jazz 幾乎重復了同樣的成功,其中的單曲 《 Fat Bottomed Girls 》和《 Bicycle Race 》成了國際熱門單曲,盡管公眾對樂隊舉辦的壹個女性裸體自行車賽的花招表示了極大的不滿。
在 80 年代初,Queen 仍然保持著相當受歡迎的地位,1980 年他們發表了專輯《 The Game 》,音樂風格發生了壹些變化,他們加入了更多柔性慢歌和輕快討巧的歌曲,已經離開重金屬頗有壹段距離了。單曲《 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 》和《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的再次成功使《 The Game 》專輯登上了美國排行榜的冠軍寶座,這對於 Queen 來說是壹次突破性的成功。不過,當人們發現這不過是壹張乖巧討好的專輯時,他們開始失去了對 Queen 的興趣,樂隊原本忠實的擁護者不少都改弦易幟,尤其是在美國,其直接後果就是他們在同年晚些時候為電影《 Flash Gordan 》錄制的純器樂配樂專輯得到的反應異常的冷淡。1981 年,在 David Bowie 的幫助下,Queen 成功在新浪潮音樂的洶湧波濤中站穩了腳跟,單曲《 Under Pressure 》登上了英國排行榜的冠軍位置,這也是他們繼《 Bohemian Rhapsody 》以來的另壹首冠軍單曲,收錄在 1981 年出版的精選專輯《 Greatest Hits 》以及 1982 年的專輯《 Hot Space 》中。不過《 Hot Space 》專輯並沒有引起人們多大的熱情,因為這仍是壹張輕松取巧的專輯,既不那麽流行又不那麽高雅。1984 年的專輯《 The Works 》中表現出更多的搖滾成分,不過人們對它的反映仍舊不溫不火,專輯中只有單曲《 Radio Ga Ga 》獲得了壹定的成功。這些不成功的經歷使他們決定離開 Elektra 公司而轉簽 Capitol 公司。
眼見自己在美國的市場日漸萎縮,在英國也是獨木難支,Queen 決定打開另外的市場,他們把目標放在了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而這些地方潛在的巨大市場往往是搖滾樂隊所忽視的。1985年,由於在援救非洲難民的 Live Aid 巡演中表現出眾,Queen 再次走進了英國觀眾的視線。次年,Queen 發行了新專輯《 Kind Of Magic 》,但是專輯對美國市場的沖擊以失敗而告終。 1989 年的專輯《 The Miracle 》在美國也遭到了同樣的打擊,雖然這張專輯中的搖滾成分已經有所增加,但仍然缺乏真正的力量。不過 1991 年的《 Innuendo 》終於壹炮打響,為樂隊在美國贏得了名譽,在達到金唱片的同時進入了排行榜的前 30 名,當然,這比之他們在歐洲的成功還是小的多,在英國,他們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排行榜冠軍的寶座。這張豐富多彩的專輯重新拾回了 Queen 當年的風采,既有力道十足的重金屬之作,又有典型 Queen 風格的歌劇式搖滾。不過這張出色的專輯現在被認為是樂隊回光返照的作品,因為巨大的陰影正在逐漸籠罩著這支不凡的樂隊。
1991 年,Queen 不再象以往那樣活躍,而這時關於主唱 Freddie 身體狀況的謠言也是漫天亂飛,在 11 月 22 日,他終於向外界證實,他染上了艾滋病。兩天後,Freddie 去世了。
1992 年春天,樂隊余下的成員在溫布利體育場舉辦了壹場紀念音樂會。這場向全世界直播的現場音樂會的觀眾數目達到了壹億以上,演出的陣容除了 Queen 的三個成員外,還包括了 David Bowie,Elton John,Annie Lennox,Def Leppard 和 Guns n Roses,這場演出為 Freddie 生前設立的基金會募到了數百萬美圓,這些錢都將用於艾滋病的研究。這場演出也使 1975 年的單曲《 Bohemian Rhapsody 》再次風光,升到了美國排行榜亞軍的位置。
Freddie 死後,樂隊成員保持了壹段時間的沈寂,1993 年,Brian May 發行了他的第二張個人專輯《 Back To The Light 》,距離他的第壹張個人專輯已經有十年了。Roger Taylor 在 The Cross 樂隊發表了壹些作品,而 John Deacon 則決定洗手不幹了。但三名成員在 1994 年還是重新聚到壹起***同錄制合成Freddie的遺作,這些歌的主唱部分都是 Freddie 在病床上錄制完成的。1995 年,這張名為《 Made In Heaven 》的專輯得以發行,由於它特殊的紀念意義,這張專輯在全球範圍尤其是歐洲引起了搶購狂潮,毋庸置疑,這已經是 Queen 的最後壹張錄音室作品了。
Queen 對於八、九十年代的重金屬樂隊有著壹定的影響,它獨特的歌劇式搖滾為後來的前衛金屬指引了方向。他們華麗的舞臺表演和奢侈的生活方式也常為後人所效仿。不過樂隊最後的悲劇也是壹道令人震撼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