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為什麽有很多人貌似工作能力很強,卻壹直找不到順心的工作,頻繁跳槽

為什麽有很多人貌似工作能力很強,卻壹直找不到順心的工作,頻繁跳槽

每年春節後都會是壹波跳槽高峰,很多企業都在失血換血中。對有些行業的人才來說,外面的機會似乎太多了。很多RPO(Recruitment ProcessOut sourcing 招聘流程外包)公司更是常年飽受面試到面率的困擾,下壹場雨就可能毀掉壹場集中面試。越是基層入門的職位越不穩定,很多工作流動率長年高居不下。

在壹個自由選擇的時代,尤其是經濟比較活躍繁榮的時代,不要說換壹份工作,就是換壹種生活都是那麽容易。

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對不那麽滿意的東西我們習慣了換,不再修補;職業上,對不那麽滿意的工作我們也不再有耐心分析和等待,而是果斷離開,壹言不合就跳槽,甚至裸辭也不是新鮮事。我們都期望下壹份工作能夠做我擅長又喜歡的事,可是:

那麽跳槽就能解決工作的不滿意嗎?下壹份工作就是Dream Work嗎?

2013年11月蓋洛普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全世界僅有13%的員工的工作狀態稱得上敬業,而87%的員工在工作上並不怎麽投入,也不太可能富有效率。同時中國員工的敬業程度則遠遠低於世界水平,敬業者僅占6%。《來源:蓋洛普全球職場環境報告》。在工作環境成熟、敬業程度較高的美國,有51%的美國工作者在積極尋找新工作機會,敬業度不到三成(蓋洛普指數:2017年2月25日)。

當跳槽變得容易時,滿意度並不變得更高。顯然跳槽並不能解決大部分職場困境。因為人和環境都是多變的,要熬過職場的起伏,撥開職業的迷茫,很多時候靠的不是跳槽,甚至不是職業規劃,而是行動力,而支撐積極的行動往往靠的是思維和心態,保持積極的思維和心態,需要合理的目標和恰當的職業觀。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壹個人能夠自主地控制外部的事物,自主地決定自身的處境時,滿意度才能提升,自主性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幸福感。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麽的時候,我們的幸福感就會下降,找到新的目標時幸福感就會上升,這個規律,在工作之後,會反復出現。

因為壹旦沒有目標,整體的幸福感是從別人獲得的,容易受環境、同學、朋友、同事的影響。即使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也不壹定是我們需要的。而幸福滿足不僅僅取決於有目標,而且取決於有正確的目標。

目標分成兩種:

“結果性目標”是指結果是什麽,要求明確、可測量、可評價。這種方式指向可以結果化的目標,是利益目標,如積累財富,獲得贊譽。

“體驗性目標”往往是體驗性、過程性的。即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體驗和表現等。指向無需結果化的或難以結果化的目標,主要應用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比如學習成長,幫助其它人。

如女生設立的目標是體重不過百,就是壹個結果性目標,如果目標是終身變美變好,就是個體驗性目標。

目標如果是結果型目標,當達成了結果,就容易失去目標。設立結果性目標的美女,體重壹過百就會焦慮,而易用非理性方式達成目標,饑餓療法流行不是沒有道理,而設立體驗性目標的美女,會不斷嘗試多種方式內外兼修,如健身、閱讀,缺點是有時目標也易模糊。

在工作中,設立的目標和價值觀相連,在職業上表現為職業觀。職業觀不同,即使幹的工作是同樣的,成就感和滿意度也會不壹樣,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個工人蓋房的經典寓言故事: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上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麽。

第壹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墻。”

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

第三個人快樂地回應:“我在建壹座美麗的城市。”

十年以後,第壹個工人還在砌墻,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築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故事有多種版本,大同小異,不論真假和故事的目的,但我們可以肯定,三個人的工作幸福滿意度是不壹樣的,正是源於三者的目標不壹樣,工作職業觀不壹樣。

不論工作類型,薪水高低,人的職業觀(Workvalue)分成三種類型。

第壹位砌墻工人的工作觀被稱為工作/打工型(Job),工作只當作賺錢過日子,是獲得物質性的報酬、是為了生活獲取收入的工具,取得報酬養家糊口。這種類型的人總是在工作之外的活動中追求對生活的滿意度,比如說自己的愛好和朋友家人***度的時光等等,在工作臨近結束或快到周末時,他們的興奮度會上升,他們想早點回家好好休息,期待休假,實際上,在壹個組織裏這樣的人很多。有壹部分是盡忠職守,勤勤懇懇,穩定的幹著,但也僅如此,保住飯碗,不會想著把工作幹得更好。有壹部分是敷衍型,如果有更高的薪水,更好的條件就會跳槽。這種人更多的向往工作輕松,薪水不錯,不能太累,不想管人,不太在意工作的固定,枯燥,對成就感要求和發展要求不高。這種激勵更看中外部(金錢物質)激勵。甚至不求激勵,只求穩定。這種人在工作上是被動的服從型的,找到工作就是目標,工作後等於就沒有了目標。

第二位砌墻工人的工作觀被視為事業型(Career),這種工作觀的人是為自己的地位和名譽工作,對這種類型的人來說,工作不僅僅獲得金錢等物質財富,也是使職位晉升薪資增長獲得名譽和權力的手段,因為非常渴望得到這些東西會更加熱心的地工作,反過來說,壹旦工作上沒有相應的回報,他們就會失望和憤怒,這種類型的人會非常積極的完成自己或者公司設立的目標,當目標達成時就會暫時感到滿足,然後立即設定新的目標,所以這類人總會朝著下壹個目標拼命的奔跑下去,永無止境。有很多事業型的人才如果覺得職業上遇到瓶頸,沒有動力,如果沒有更高的提升,即使工作薪水不錯,也會跳槽,這種類型的職場人士自我要求高,目的性強,不斷進取。有時候會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只能壹路向上,對自己要求高,自尊心很強,執著。到壹定程度難有空杯心態。什麽30歲前掙到100萬,X時買房買車,都是這種結果型目標。如果他們必須做的事情(目標)超過了他們的能力範圍,就會焦慮,如果他們必須做的事(目標)達不到他們的能力範圍,就會厭倦,這類人無法突破環境的局限,所有會壹直選擇所謂能發揮能力的環境。現代職場白骨精多是這類。

第三位砌墻工人的工作觀被稱為使命型(Mission)。是為更大的意義和目的努力工作,在從事的工作中感受到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有使命感的人,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都持有積極主動性,有較高的滿足感,這些人很少考慮隱退或者退休,如果客觀條件允許,只要身體健康,會壹直堅持工作,對於這些人來說,工作是他們的人生核心,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的愛好,沒有什麽事情,比沈浸在自己喜歡的世界中更好了,所以使命型的人常會滿懷驕傲和自豪地談及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為過程導向型的主動投入型,這類人也易專精。“刻意練習”對這類工作人來說就是生命自然的壹部分。

工作型和事業型職業觀的人工作的目的以外部性為主,易受公司或團隊的環境或者上司的褒獎晉升、薪資獎金等外部影響。而使命感是內部性的動機,獲得收入和褒獎自然很好,但是使命感的人並不是依賴他人來工作的,而是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而工作的,在工作上達到目標時,也能充分感受到在目標過程中的意義和價值,正如到達目的地之前,他們也會充分的享受途中美景和旅行的樂趣,朝著有價值的目標壹點壹點前進時,會從心底裏感受到深深的滿足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時,會體會到真正的充實感和安心感。是丹尼爾·平克《驅動力》中所說的I型,自驅型的人。

任何工作上都可能出現這三種不同的職業觀,而且在工作中並非壹成不變。

在我們的身邊同樣工作不同的職業觀到處都可以找到,比如快遞,外賣,這幾乎是我們人人都會接觸到的行當,職業門檻不高,流動率極大,很多學習型的專家大大否認這種工作的長久價值,認為這種工作沒有個人價值的增值,僅是為錢出賣時間,是世上最劃不來的事,可事實上,也有人幹得不錯,對這種工作滿意度很高,不見得比高薪白領更不快樂。做的平平,行行有困難,做到頂尖,行行出狀元,王衛還帶領順豐去敲鐘了呢。

很多人為當初為了生計開始的工作去壹味地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受到了公司的認可,從工作型變成了事業型,有壹些人懷著事業型的工作觀順利地開展工作之後,經過逆境體驗之後,跳槽或創業變成了使命型,會向顧客,公司甚至社會作出貢獻。而有些懷抱遠大理想的人開始本是使命型的工作觀但現實殘酷,意義和價值在住房,物質等現實問題下敗下陣來,註意力轉移到了提高收入或者地位上去就變成了事業型的工作觀,甚至由於生活不易,為了生活、家人變成了打工型的工作觀。

以獵頭行業為例,這是個現代人力資源領域小行業,在中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全國也有幾十萬從業人員了,大學卻並無獵頭或招聘這個專業,和很多知識密集型行業工作壹樣,對人才的復合能力要求很高,屬於入門易,精深難的行業。獵頭隊伍參差不齊,很多人入行時滿懷豪情,希望能在高端人才配置上壹展所能,在工作過程中,會覺得自我的工作簡單單調,漸漸失去熱情,從使命型變為只求銷售業績的事業型,甚而因為業績難完成,失去責任感,變為打工型工作觀。而有些人入行時僅是為了壹份工作,在不斷學習、不斷與候選人交流中積累了知識和能力,從打工型變為事業型,又因為不斷超越業績目標,從工作中得到良性反饋、找到意義,少數人會發展到真正把候選人和企業的委托當成使命,真正愛上這行業,提供咨詢性銷售,滿意度極高。這樣無論行業的起伏、公司的變化,都能自發的持續學習,持續成長。

我們在職場上看到很多非常優秀的女性在生育前表現整體優於同年齡男性,但在婚後,尤其是生育後,在職場上領先的女性比率漸少,這壹部分是社會分工的要求,女性擔當了更多的家務,更多的時候是女性自身的選擇,因為在家庭生活中獲得的滿足和成就會讓女性更多的選擇將事業型工作觀變成工作/打工型工作觀。

而同時原先只是選擇壹份工作的男性會因為更有精力體力,更有家庭責任感工作更努力,在職場中獲得滿足,會更傾向於職涯更有規劃。變成事業型工作觀,甚至在不斷尋找工作和生活的意義中變成使命型的工作觀。

每個人自身特質、價值觀不壹,無法斷言打工(工作)、事業和使命型哪個職業觀更好,但可以肯定,使命型的職業現,工作和生活幸福滿意度高、身心健康,無論個人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更易取得成功。焦慮和沮喪感少。在任何組織中都有多種職業觀的人,各種職業觀都會面臨挑戰,不是妳希望停在哪個層次就可以的。華為前段時間34歲下崗的傳聞有很多版本,這裏不予置評,但在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現代職場殘酷,如果不主動進行能力和職業觀的叠代,被替代和被選擇是早晚的事,不安全感和不滿足感會同時並存。

第壹種工作/打工型職業觀的人,這種職業觀會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往往是能力和年齡年資不匹配。在對現狀不滿時,要在工作技能之外有可靠的生存之道,財務安全尤其重要,才能去過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種事業型職業觀的人,這種職業觀要遇到的最大困境往往是環境和成長不同步。這類人目標性強,但結果型目標在達成後,會失去目標,而有些結果型目標如自己的升職、發展客觀上是受環境影響的,如果希望工作保持事業通道發展(CareerPath)就要理性評估環境和自身的特質,在事態(環境)不對時,也要有決擇力,轉變和突破環境。

第三種使命型職業觀的人,是職業幸福感的滿意度最高的人,使命型人的目標往往是體驗式目標,而非結果型目標。但要保持這種狀態,也要把使命落到實處,在遇到困境時,能堅持不忘初心,在體驗型目標的同時也要有階段性的結果型目標,行到及時反饋和指導,如果可能,找壹個導師或朋友,這樣才可以不斷衡量自身的進步,熬得過職場的秋霜冬雪,不輕易放棄。

在職場初期大多數人是為了壹份生存而工作,要盡早找到自己的事業,不斷建立和調整自己的結果型目標,同時不斷思考,把體驗型目標加入進來,再建立起自己的使命型工作觀,終身學習,持續行動,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精進能力,也能更自如的應對和承受職場上的困境。

職場是接力跑,很多時候職涯並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行動出來的,在行動的時候,才對自己進行能力叠代升級,沒有工作是完美的,職場環境和自身都是不斷變化中的,很難事事順意,如果沒有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工作和自己的目標不配合時,滿意度就會下降,也就無法積極主動投入工作,敬業度同時下降,如果跳槽不能解決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問題,要看自己的能力和職業觀的吻合度,在提升能力的同時,也要進行目標的升級,堅持有意識的設立體驗式目標。大部分情況下,跳槽並不能長久解決職業困境,改變自己比改變環境更容易,要想保持持續行動力,需要客觀認識和審視自己的目標和職業觀,調整思維和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