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師德師風小故事分享

師德師風小故事分享

1,孔子:善待盲人和狗。

孔子去世後,學生們不僅經常談論他的思想、道德和經歷,還經常清楚地回憶他的日常生活。孔子非常註意自己的舉止和外表。在待人接物上,事事彬彬有禮,言行溫和,動作優雅,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經養成了壹些良好的習慣。比如和壹個鄉下人喝酒,喝完之後,我們總是讓年紀大的人先走,然後再退出。吃飯的時候,不要和別人說話;睡覺前不要說太多話。

孔子不僅註重禮貌,而且強調真情實感的必要性。他很有同情心。孔子很喜歡唱歌,但是當有人舉行葬禮的時候,他那天就不唱了。在親人去世的人旁邊,他從來吃不飽。他看見壹個瞎子和壹個穿喪服的人,即使對方年輕,也要站起來;路上遇到的也很快遇到。壹天,壹個盲人音樂家來看孔子,孔子很快地向他打招呼。當音樂家走到臺階的邊緣時,孔子告訴他:“這就是臺階”。當他走到席子前,孔子告訴他:“這是席子。”。樂師坐下後,孔子把屋子裏的人壹壹介紹給他,說:“某某坐在這裏,某某坐在那裏。”送走樂師後,學生張問:“這不是太麻煩了嗎?”孔子回答說:“妳應該這樣接待盲人。”。有壹次馬廄著火了,孔子趕緊問:“妳傷到人了嗎?”不要問妳有沒有傷到馬。孔子的壹個學生因為某些事情被捕入獄。孔子並沒有嫌棄他,認為“他雖然進了監獄,但不是他的錯”,就把女兒嫁給他了。

孔子也珍愛動物。據說孔子養的壹條狗死了,就讓子貢把它埋了。他對子貢說:“我聽說不要扔掉破窗簾,以便埋葬馬匹;不要為了埋狗而扔掉破車罩。我連兜帽都沒有。妳可以用我的破墊子給狗蓋上,別讓它露出頭來!"

孔子非常喜歡交朋友。他很珍惜朋友的感情,即使和自己風格不同的人也拒絕輕易分手。這就是他和哈拉的關系。元讓是魯人,早年是孔子的朋友。他放蕩不羈,不拘小節,他的思想風格與孔子大相徑庭。但是孔子和他相處得很好,壹直和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直到他老了。孔子給人的印象是謙虛,但他堅決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並且持之以恒。他說:“看到道德上應該做的事卻不去做,這不是勇氣。”他還提出了“為人師表”的思想。

2.蔡元培:稱新生為“先生”。

1916年冬,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那時候交通工具很簡單,上任就要坐馬車。蔡先生下了馬車,就看到了學校門口,巷子裏有很多人跟他打招呼。原來這是校規,工人們必須按照禮儀來歡迎他們。隨行人員對蔡先生說:“請。”蔡元培先生壹邊向前走,壹邊脫帽向兩旁歡迎他的工人們打招呼,並愉快地向工人們點頭致謝。他不停地說:“謝謝大家,大家辛苦了!”工人們看到這壹幕都很感動,紛紛稱贊:“蔡先生真是個平易近人的好人!”如果這事發生在今天,當然沒什麽好宣傳的。但民國初年,封建帝制被推翻,蔡元培先生摒棄了舊官場的不良風俗習慣,對普通百姓謙恭有禮。對庶人的這種禮遇令人欽佩。

當時,有壹個叫馬的學生,考上了盼望已久的北京大學。報名當天,天空晴朗,氣候宜人。馬快步走進北大的校門。沒想到壹進大門就看到壹個通知:所有來校報的新生,必須提交壹份由現任北京(北平)官方簽字蓋章的保證書,才能報名。

馬看完公告後,喜悅的心情頓時煙消雲散,壹種被愚弄的感覺突然湧上心頭。他憤懣地給蔡元培校長寫了壹封信。信中寫道:“我遠道而來,呼吸民主的空氣,培養獨立和自尊的精神。沒想到還沒入學就被逼著給臭官僚磕頭求饒,這讓我挺失望的。我堅定地表示,如果壹定要交保證金,我就堅決退學。”言語中不免流露出對蔡元培先生為首的學派的不滿。信發出去後,馬對沒抱多大希望。畢竟他是全國有名的校長,他只是壹個名不見經傳的新生。他能有什麽好結果?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自尊,發泄自己的怨恨。因此,馬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去追求他新的未來。

誰能想到,幾天後,馬突然收到壹封信,他久久猜不出是誰寫給自己的。他打開壹看,只見開頭寫著“元才先生”(即馬先生),慌忙看了看下面的簽名,竟是蔡元培校長的筆跡:“元才兄誠啟”。馬激動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穩定了壹下情緒。在決定之前,如果王先生認為我可以親自擔保,請到校長辦公室請許秘書長代表他簽字蓋章。"

信中表明,蔡元培先生雖為壹校之長,但從不擅作主張,獨斷專行,而是認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尊重教授和教授會議作出的決定,盡管他本人並不贊同交保證書的做法。字裏行間也流露出蔡元培先生對學生的真摯情感。馬看了信後,很是苦惱:蔡元培校長那麽忙,還以禮相待,真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後來,馬趙蓓先生在回憶錄中寫道:“這件事深深地影響了我壹生。”。

3.陶行知:做壹只駱駝。

壹個孩子的母親狠狠地打了孩子壹頓,並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老師,因為她擺弄了壹塊她剛買回家當作新鮮玩具的金表。沒想到,老師幽默地說:“我怕壹個中國的愛迪生被妳槍斃了。”母親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老師分析了壹下,對她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造力的表現。妳不應該打孩子。妳應該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就有機會開始工作。”

“我現在該怎麽辦?”母親聽了老師的話,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有補救措施。”老師接著說:“妳可以帶著孩子把金表送到鐘表店,讓他們袖手旁觀,看鐘表匠怎麽修。”這樣,鐘表店變成了教室,鐘表匠變成了老師,妳的孩子變成了學生,修表的費用變成了學費,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得到滿足。也許他能學會修理它!"

這個故事中的老師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自己進入反思室。陶行知先生,在創辦南京曉莊學校初期,立下規矩,全校師生員工壹律不準飲酒,違者要進自省室反省。

有壹次,曉莊的農民請陶校長吃飯,農民們敬了他壹杯酒。陶行知再三解釋不能喝,但農民堅持說:“不喝就是看不起我們農民。如果妳看不起我們,妳就不會是我們的朋友。”

陶行知沒辦法,只好把酒喝了。農民們非常高興,把陶校長當作他們的朋友。他們從哪裏知道的?陶行知壹回到學校,就立刻走進自省室。

為了受苦的孩子,甘願做壹只駱駝。1941年,陶行知在極端困難和嚴重的迫害下,表現出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反* *的陰影下,物價暴漲,育才學校的開支已經異常困難,經常有斷糧之憂。他甚至發出了現在“我要和米價賽跑”的感慨。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陳立夫借機向他提出,如果他同意派壹個學科主任,就可以把經費全部撥給,陶行知斷然拒絕。經濟最困難的時刻,陶行知不得不無奈宣布全校勒緊褲腰帶,壹天吃兩頓飯。他甚至提出要像吳訓壹樣,用“求學”的精神渡過難關。1944年9月25日,陶行知為畫家沈樹洋所畫的《武訓畫像》題詞時,深情地寫道:“為了苦難的兒女,我願做壹頭駱駝;對人有好處,牛馬做。”

陶行知省吃儉用,把自己捐的點滴都拿去餵孩子了。我經常穿著我的衣服在有錢的大人和老婆家門口跑來跑去。當他從英國回來時,他買了壹件晴雨兩用的大衣。穿久了又臟又破,他就把它翻過來穿上。有壹次我去見壹個有錢人,線人說:“先生,對不起,我們主人從來不接待穿成這樣的人。請妳回去。”陶行知不慌不忙,拿出壹張名片遞給他,那人只好畢恭畢敬地送了進去。

在曉莊師範,陶行知穿著草鞋,挑著糞,和大家壹起種地、種菜、養魚。他請了唐家窪優秀的耕耘者唐老頭來教大家如何耕耘,他自己也成了唐老頭的學生。他說,360行,每壹行都是最好的,每壹行都有我們的老師。那時候大家自己掃地擦桌子做飯?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需要做聽差或者廚師,陶行知也是親自參與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