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高才名世不拘常禮文言文答案

高才名世不拘常禮文言文答案

1. 朱雲上書文言文答案

漢書朱雲傳 朱雲字遊,魯人也,徙平陵。

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餘,容貌甚壯,以勇力聞。

年四十,乃變節,從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好倜儻大節,當世以是高之。

是時,少府五鹿充宗①貴幸,為《梁丘易》。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充宗與諸《易》家論。

充宗乘貴辯口,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有薦雲者,召入。

攝衣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右左。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由是為博士,遷杜陵令。 至成帝時,丞相故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甚尊重。

雲上書求見,公卿在前。雲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

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壹人,以厲其餘。”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禦史將雲下。

雲攀殿檻,檻折。雲呼曰:“臣得下從龍逢、比幹遊於地下,足矣!未知聖朝何如耳?”禦史遂將雲去。

於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於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容之。臣敢以死爭。”

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後得已。

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雲自是之後不復仕,常居戶田。

時出乘牛車從諸生,所過皆敬事焉。薛宣為丞相,雲往見之。

宣備賓主禮,因留雲宿,從容謂雲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東閣,可以觀四方奇士。”雲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復言。

雲年七十余,終於家。病不呼醫飲藥。

遺言以身服斂,棺周於身,土周於槨,為丈五墳,葬平陵東郭外。 譯文: 朱雲,字遊,原為魯人,後遷居平陵。

年輕時(喜歡)結交遊俠,借助賓客為自己報仇。身高八尺有余,儀容偉岸,以勇力聞名。

到四十歲時,他才改變行節跟從博士白子友學習《易經》,又師從前將軍蕭望之學習《論語》,(他)都能傳承師業。他灑脫不羈而能守大節,世人因此很尊重他。

當時,少府五鹿充宗顯貴,很得元帝寵幸,他治學《梁丘易》。漢宣帝在位時就贊賞梁丘氏的《易經》解說,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說,想考辯梁丘氏與其他各家解說的異同,就命令五鹿充宗與《易經》學各家辯論。

五鹿充宗憑仗著貴寵和能言善變,諸儒不能與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與會。有人推薦朱雲,就把他召入。

朱雲提衣登堂,昂首提問,聲音震動左右。開始辯論以後,他接連駁倒五鹿充宗。

所以諸儒為他編了壹句詞兒:“五鹿高又高,朱雲折其角。”由此朱雲擔任了博士,遷為杜陵縣令。

到成帝時,丞相、故安昌侯張禹憑借皇帝老師的身份位至特進,(皇上)極為尊敬推崇他。朱雲上書求見成帝,當時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

朱雲說:“如今的朝廷大臣,對上不能匡扶皇上,對下不能有益於百姓,都是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的人。臣請求陛下賜壹口尚方斬馬劍,斬壹個佞臣,以此來勸勉其他人。”

成帝問:“妳要斬的是誰呀?”朱雲答道:“安昌侯張禹。”成帝大怒,道:“妳壹個小官居於下位而毀謗上級,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師,罪死不赦!”禦史拉朱雲下朝堂,朱雲攀住殿上的欄桿,欄桿被他拉斷。

朱雲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龍逢(夏桀時忠臣,因諫被殺)、比幹(商紂時忠臣,因諫被殺)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滿足了,只是不知聖朝將要怎樣?”禦史便把朱雲拉了下去。這時左將軍辛慶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綬帶,在大殿之上叩頭,說:“朱雲壹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稱於世。

假如他說的有理,就不可誅殺;他說的不對,也應該寬容。臣鬥膽以死相爭!”辛慶忌叩頭流血。

(這樣)成帝的怒氣才消解,然後才饒了朱雲。後來要修治欄桿,成帝說:“不要換了!就把舊欄桿修修,用它來表彰直臣。”

朱雲從此後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戶縣的穎村中,有時帶領著學生們乘牛車出來,所探訪的人都對他很敬重。薛宣為丞相,朱雲前往拜見。

薛宣以賓主之禮相待,並趁機挽留朱雲住宿,很隨便地對朱雲說:“您在田野間也沒有事,暫且留在我的東閣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雲說:“小生想把我當成妳的屬吏麽?”薛宣就不敢再提這事。

朱雲七十多歲的時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時不請醫不喝藥。

臨終囑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殮,棺木只須容身,墓穴只須容棺即可。(家人)只造個壹丈五尺的小墳,(把他)埋葬在平陵東郭之外。

2. 蕭穎士恃才傲物文言文答案

文言文原文:

蕭穎士傲物自侮

蕭穎士開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漫無與比,常自攜壹壺,逐勝郊野。偶憩於逆旅,獨酌獨吟。會有風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領壹小童避雨於此。穎士見其散冗,頗肆陵侮。逡巡,風定雨霽,車馬卒至,老人上馬,呵殿而去。穎士倉忙覘之,左右曰:“吏部王尚書,名丘。”初,穎士常造門,未之面,極驚愕。明日,具長箋造門謝,丘命引至廡下,坐責之,且曰:“所恨與子非親屬,當庭訓之耳。”頃曰:“子負文學之名,倨忽如此,止於壹第乎?”穎士終揚州功曹。

(選自唐代筆記小說集《唐摭言》)

習題: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會有風雨暴至 會:___________

(2)穎士常造門 造:________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子負文學之名,倨忽如此,止於壹第乎?

3.文中的蕭穎士為什麽壹生做官止於揚州功曹而沒有再升遷?

4.作者記敘的這個故事對讀者有怎樣的警示意義?

參考答案:

1.(1)適逢,正趕上 (2)拜訪

2.妳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這個樣子,只能是中個進士吧。

3.因為他過於傲慢,無意中欺侮了偶遇的吏部尚書。

4.做人不可太過傲慢,否則即便有真才實學也沒有大的成就。

譯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蕭穎士考中進士。自恃才華,傲慢無比。經常攜著壹壺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壹處休息,自己喝酒吟詩。正趕上暴雨狂風。有壹位穿紫衣的老人領著壹個小孩在同壹處避雨。蕭穎士見老人散漫的樣子,口出不遜。很快雨停,雲去天開。馬上來了車馬,老人上了馬,侍衛在後面吆喝著走了。蕭穎士急忙打聽,有人告訴他這是吏部王尚書。過去蕭穎士去求見了好幾次,沒有接見,此時很驚愕。第二天寫了很長的信,到王尚書家裏去謝罪。王尚書讓人把蕭穎士領到偏房的廊下,坐下來責備他,並說:“遺憾妳不是我的親屬,不然我壹定要狠狠地教訓妳。”停了壹會兒又說:“妳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這個樣子,只能是中個進士吧。”蕭穎士死在揚州功曹(州牧的屬官)任上。

3. 高閌,字抑崇,明州鄞縣人.這篇文言文的答案

宋史高閌傳

原文

高閌,字抑崇,明州鄞縣人。紹興元年,以上舍選賜進士第。執政薦之,召為秘書省正字。時將賜新進士《儒行》、《中庸》篇,閌奏《儒行》詞說不醇,請止賜《中庸》,庶幾學者得知聖學淵源,而不惑於他說,從之。

權禮部員外郎兼史館校勘。面對,言:“《春秋》之法,莫大於正名。今樞密院號本兵柄,而諸路軍馬盡屬都督,是朝廷兵柄自分為二。又周六卿,其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官屬猶得專達。今壹切拘以文法,雖利害灼然可見,官長且不敢自決,必請於朝,故廟堂之事益繁,而省曹官屬乃與胥吏無異。又政事之行,給、舍得繳駁,臺諫得論列,若給、舍以為然,臺諫以為不然,則不容不改。祖宗時有繳駁臺諫章疏不以為嫌者,恐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9666662其得於風聞,致朝廷之有過舉。然此風不見久矣,臣恐朝廷之權反在臺諫。且祖宗時,監察禦史許言事,靖康中嘗行之。今則名為臺官,實無言責,此皆名之未正也。”

尋遷著作佐郎,以言者論罷,主管崇道觀。召為國子司業。時興太學,閌奏宜先經術,帝曰:“士習詩賦已久,遽能使之通經乎?”閌曰:“先王設太學,惟講經術而已。國初猶循唐制用詩賦,神宗始以經術造士,遂罷詩賦,又慮不足以盡人才,乃設詞學壹科。今宜以經義為主,而加詩賦。”帝然之。閌於是條具以聞。其法以《六經》、《語》、《孟》義為壹場,詩賦次之,子史論又次之,時務策又次之。太學課試及郡國科舉,盡以此為法,且立郡國士補國學監生之制。中興已後學制,多閌所建明。

閌又言建學之始,宜得老成以誘掖後進。乃薦全州文學師維藩,詔除國子錄。維藩,眉山人,精《春秋》學,林栗其高第也,故首薦之。新學成,閌奏補試者六千人,且乞臨雍,繼率諸生上表以請。於是帝幸太學,秦熺執經,閌講《易·泰卦》,賜三品服。胡寅聞之,以書責閌曰:“閣下為師儒之首,不能建大論,明天人之理,乃阿諛柄臣,希合風旨,求舉太平之典,欺天罔人孰甚焉!平生誌行掃地矣。”

閌少宗程頤學。宣和末,楊時為祭酒,閌為諸生。胡安國至京師,訪士於時,以閌為首稱,由是知名。閌除禮部侍郎,帝因問閌張九成安否,明日,復以問秦檜,檜疑閌薦,中丞李文會承檜旨劾閌,出知筠州,不赴,卒。初,秦棣嘗使姚孚請婚,閌辭之。其著述有《春秋集傳》行於世。

4. 《新唐書,高崇文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1,原文: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異居。開元中,再表其閭。崇文性樸重寡言,少籍平盧軍。貞元中,從韓全義鎮長武城,治軍有聲。累官金吾將軍。吐蕃三萬寇寧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戰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劉辟反,宰相杜黃裳薦其才。時顯功宿將,人人自謂當選,及詔出,皆大驚。始,崇文選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師,器良械完,無壹不具。過興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斬以徇。乃西自閬中出,卻劍門兵,解梓潼之圍,賊將邢泚退守梓州。詔拜崇文東川節度使。鹿頭山南距成都百五十裏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連八屯以拒東兵崇文始破賊二萬於城下會雨不克攻。明日,戰萬勝堆,凡八戰皆捷,賊心始搖。大將阿跌光顏與崇文約,後期,懼罪,請深入自贖,乃軍鹿頭西,斷賊糧道。賊大震,其將李文悅以兵三千自歸,仇良輔舉鹿頭城二萬眾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縛送款。辟走,追禽之,檻送京師。

入成都也,師屯大達,市井不移,珍貨如山,無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貳,斬於軍,衣冠脅汙者詣牙請命,崇文為條上全活之。詔令刻石記功於鹿頭山。

崇文不通書,厭案牘諮判以為繁,且蜀優富無所事,請扞邊自力,乃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邠寧慶節度使,為京西諸軍都統。崇文恃功而侈,舉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隨,又不曉朝廷儀,憚於覲謁,有詔聽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備整修。卒,年六十四,贈司徒,謚曰威武。

(節選自《新唐書?高崇文傳》。有刪改)

2,問題: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淺部分的斷句,正確的壹項是〔3分〕

A.鹿頭山南距成都百五十裏/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連八屯以拒東兵/崇文始破賊二萬/於城下/會雨/不克攻

B.鹿頭山南距成都百五十裏/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連八屯/以拒東兵/崇文始破賊二萬於城下/會雨/不克攻

C.鹿頭山南距成都百五十裏/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連八屯/以拒東兵/崇文始破賊二萬於城下/會雨/不克攻

D.鹿頭山南距成都百五十裏/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連八屯以拒東兵/崇文始破賊/二萬於城下/會雨/不克攻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貞元,屬於古時皇帝的年號,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B.卯、辰。屬於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幹組合在壹起可以用來紀年,地支又可以用來表示壹天的時間。

C.覲謁,即入覲,是古代政治禮節,指地方官員入朝朝見帝王。後引申為下級拜見上級或朋友間的禮節。

D.謚,即謚號,官員的謚號壹般由朝廷賜予。朝廷賜謚,很多時候都是有褒有貶的,有的還既揚善又不諱惡。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高崇文能征善戰,屢受封賞。高崇文率三千軍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劉辟叛亂,刻功鹿頭山。

B.高崇文治軍有方,軍紀嚴明。高崇文率軍過興元時,士兵中有人折斷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斬片示眾。

C.高崇文愛護百姓.秋毫犯.高崇文韋率軍進入成都時,為不驚擾百姓,讓軍隊駐紮在大路上,對財物秋毫無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洗功蜀地國庫且擁民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覲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的。〔10分)

a,後期,懼罪,請深入自贖,乃軍鹿頭西,斷賊糧道。(5分)

b,衣冠脅汙者詣牙請命,崇文為條上全活之。(5分)

3、答案:

2)C(“覲謁”原文標點:鹿頭山由跆成郎百五十裏,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連八屯,以拒東兵,糶文始破賊二萬於城下,會雨,不兌攻)

3)C(“覲謁”專指宮員拜見帝王)

4)D(高崇文厭煩處理公亊文書,請求保衛邊塞,沒有擁兵自重)

5)

a,《阿跌光顏》延後了日期,害怕獲罪,因此請求深人敵軍立功贖罪,於是駐軍在鹿頭西,斷絕了賊軍運輸糧草的道路。(得分點:“後”“罪““軍”各1分,句意2分)

b,士大夫受脅迫而叛亂的都到衙門請求保全性命,高崇文為他們分條上奏,使他們舴保住了性命(得分點:“衣冠脅汙者”的被動句式、“詣”“活”各1分,句意2分)

5. 《唐臨寬容待人》的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舊唐書

唐臨,京兆長安人,周內史謹孫也。其先自北海徙關中。伯父令則,開皇末為左庶子,坐諂事太子勇誅死。臨少與兄皎俱有令名。……出為萬泉丞。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其罪。”令因請假,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囚等皆感恩貸,至時畢集詣獄,臨因是知名。

再遷侍禦史,奉使嶺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彥等申叩冤系三千徐人。累轉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儉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簡素,寬於待物。嘗欲吊喪,令家僮自歸家取白衫,家僮誤將餘衣,懼未敢進。臨察知之,使召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嘗令人煮藥失制,潛知其故,謂曰“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竟不揚言其過,其寬恕如此。

高宗即位,檢校吏部侍郎。其年,遷大理卿。高宗嘗間臨在獄系囚之數,臨對詔稱旨,帝喜曰“朕昔在東宮,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職,以疇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為國之要,在於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令折中,稱朕意焉。”高宗又嘗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問狀,囚曰:“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帝嘆息良久曰:“為獄者不當如此耶!”

永徽元年,為禦史大夫。明年,……尋迂刑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復歷兵部、度支、吏部三尚書。顯慶四年,坐事貶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節選自《舊唐書·唐臨傳》

6. 《濮仲謙雕刻》文言文及答案

《濮仲謙雕刻》

原文如下:

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若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其竹器,壹帚、壹刷,竹寸耳,勾勒數刀,價以兩計。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盤根錯節,以不事刀斧為奇,則是經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價,真不可解也。 仲謙名噪甚,得其壹款,物輒騰貴。三山街潤澤於仲謙之手者,數十人焉,而仲謙赤貧自如也。於友人座間見有佳竹、佳犀,輒自為之。意偶不屬,雖勢劫之、利啖之,終不可得。

(1)簡析文中濮仲謙這個人物形象。

濮仲謙外貌古樸、謙卑,好像無能的樣子,卻身懷高超的雕刻技藝。他安貧樂道、樂於助人,不為權勢和金錢而改變自己的誌趣。

(2)分析本文如何運用對比手法增強表達效果。

本文從三個方面對比,突出濮仲謙高超的技藝和高尚的品德。壹、外貌謙卑,好像無能,卻有巧奪天工的技藝;二、工藝精簡,而藝術品的價值和藝術境界卻很高;三、自身赤貧卻施惠他人搜索。

譯文:

南京濮仲謙,古樸的容貌,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卑微謙恭的形象,好像是壹個無能之輩。然而他的雕刻藝術,技藝高巧,可以奪天工了。他雕刻竹器,壹帚、壹刷,竹片只是方寸而已。而價值立即以兩倍計算。然而,他自己最喜歡的是,又必用盤根錯節的竹子,以不用刀砍斧削為奇特,則是因為經過他自己的手略微刮磨壹下,卻於是獲高價,真不可思議。 濮仲謙名聲大噪,能夠得到他在書畫雕刻藝術作品上的簽名題字,此物品的價格就會立即飛漲。三山街得到仲謙的手題字而獲利的有數十人.然而仲謙自己卻貧窮如故。在友人座間見有佳竹、佳犀.立即自己動手雕刻起來。然而如果不對他的意,即使以勢壓人、以利誘人,終究得不到他的作品。

7. 廣東09年高考語文文言文《李迪傳》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壹,擢知制誥。

真宗幸毫,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

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

迪曰:“天子於財無內外,願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

高考資源網初,上將立章獻後,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

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仁宗即位,章獻太後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

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後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

今日吾保養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聖,臣不知皇太後盛德,乃至於此。”太後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嶽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願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刺的解釋,正確的壹項是( )A.開奇之,曰:“公輔才也。”

奇妙B.以章獻起於寒微 出身C.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懲罰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緩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采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幹要求的選項。所考查的四個實詞,都是教學大綱規定的120個詞語之中的,且都是教材中常見的詞語。

參考答案B解析A.奇:意動用法, 認為……驚奇,C.誅:誅殺,D.弛:松弛。⒍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壹組是 ( )A.①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 ②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①發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懷政之誅,帝怒甚C.①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 ②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D.①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②臣不知皇太後盛德,乃至於此參考答案D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解析A.代詞,代李迪 /表祈使,當,可。 B.代詞,代亡卒/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C.“以何”的倒裝,用 / 用來 。D.都是竟然。

⒎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現李迪“膽量非凡”的壹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③上將立章獻後,迪屢上疏諫 ④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⑤迪欲行縣因祠嶽為上祈年 ⑥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願守邊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參考答案C考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時,先要準確理解題幹的要求,圍繞“膽量非凡”加以篩選,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幹要求對應。

可先找出不能表現李迪“膽量非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如本題中①④⑤並非直接體現誠信,由此可排除ABD選項。解析①說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與“膽量非凡”無關,刪除BD選項,答案選C。

⒏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壹項是( )A.李迪本來是趙郡人,為了躲避五代的戰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並以文為媒,結識了柳開。B.李迪不同意章獻做皇後,因為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獻的打擊報復,所以貶官衡州。

C.周懷政時間使皇帝非常生氣,他想懲罰太子。李迪不畏眾怒,挺身而出,說服皇帝改變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獻成了太後。她曾經與李迪有嫌隙,但兩人為了朝廷的利益,最終還是和好了。

參考答案D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處的理解。

解析A.不是李迪“為了躲避五代的戰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獻太後預政”之後。

C.“不畏眾怒”錯,“怒”的只有皇帝。⒐斷句和翻譯。

(10分)⑴用“/”給下列文段斷句。(4分)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與斯見之。

⑵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①語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國事,殆過矣。”②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參考答案⑴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原文:論曰: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

四人風烈,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