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Linda Emery 現名:琳達·李(Linda lee) 生於:1945年3月21日 星座:雙魚白羊座 丈夫:李小龍(Bruce Lee,布魯斯·李,原名“李振藩”) 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拍攝電影《烏鴉》中意外喪生) 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從影)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琳達·埃莫瑞(Linda) ,是愛爾蘭裔的美國白人姑娘,是李小龍在華盛頓大學期間的同學,1963年認識李小
龍後不久,經好友、華裔姑娘蓋素恩(Sue Ann Key)介紹,也加入“振藩國術館”,成為李小龍的早期女弟子之壹。兩人的感情經歷也頗為坎坷。在大學期間,李小龍原本交往了壹個日裔女孩艾美,兩人郎才女貌的戀情在大學中也倍受矚目,後來李小龍和艾美分手,琳達逐漸走入了李小龍的生活中,兩人在1963年正式開始交往,並與1964年走入婚禮的殿堂,琳達成為李小龍相伴壹生的愛人。 琳達(Linda)為了家庭而放棄了學業,她始終追隨著李小龍不離不棄,她並沒有奢求李小龍日後成為壹名國際巨星,她只是祝願李小龍能夠成就自己的理想,李小龍的快樂與成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幸福,這是壹個深深愛著李小龍的女人,她壹直承受著很多壓力,但她對李小龍的愛卻從未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愛相伴壹生。李小龍死後,琳達有過再婚,後來與丈夫感情失和而離婚。琳達還與李小龍的眾弟子在美國成立了截拳道總會,以此將李小龍的武學發揚傳承。年近七旬的琳達現在居住在美國西雅圖。 1965年,琳達為李小龍誕下壹子,李小龍為兒子取名為“李國豪”,從名字上可以看出,李小龍對兒子寄 琳達與女兒
予了很高的期望。 李國豪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父親的武術訓練,李小龍很明確地想把李國豪培養成自己的武術接班人。李小龍的英年早逝為李國豪留下了彌補不上的成長缺憾。 李小龍去世的時候,李國豪只有8歲。李國豪從小生性頑劣,加上個頭高大身體強壯,壹直都是孩子王。中學時的他以“無理、蠻橫、胡鬧”而揚名,先後被三個學校除名。在成長的歲月中,李國豪壹直活在“英雄父親”的光環之下,讓他覺得很累。 李國豪9歲時,母親琳達開始讓他上武術課,從此李國豪便走上了習武的道路。年近二十的李國豪憑著完美的身體造型輕而易舉地踏入好萊塢影視圈,甫入影界即以武打精湛而小有名聲。 1969年4月,李小龍的愛女李香凝出生,她比哥哥李國豪小5歲,兩人都是李小龍和琳達的心肝寶貝。3歲的李香凝即失去了父親的疼愛,對於父親的印象都是後來從照片和電影以及媽媽、哥哥李國豪的回憶中得到的。她的身份使她有壹定的壓力,所以在美國上大學時選讀了演藝專業,並在父親生前好友的幫助下苦練武功。在洛杉磯電視臺做過短期節目主持之後,便飛回香港參加由嘉禾公司投資的《渾身是膽》的拍攝工作,這也是她第壹部動作片。許多國際片商看了《渾身是膽》的首映後,都贊嘆她有李小龍的淩厲眼神,她在凝視對手的那壹剎那,仿佛李小龍再現。 1973年李小龍仙逝後。1974年,美國舉行超級武術大賽,她以第壹嘉賓的身份出席開幕式,以後年年如此。1981年,洛杉磯上映後經補拍的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琳達應邀觀摩,洛杉磯市長向琳達頒發了榮譽獎。隨後的日子裏,琳達潛心整理李小龍遺著,並在他人的幫助下陸續出版發行。這些著作被譯成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廣泛流傳。琳達還與女兒李香凝及李小龍的其他弟子壹起在美國成立了截拳道總會,以此將李小龍的武學發揚傳承。 琳達辭別李小龍後,又結過兩次婚。 1988年與李小龍的朋友和學生、作家湯姆·布裏克再婚,結果於1990年離婚。離婚後,湯姆·布裏克以琳達前夫的身份出版了壹本討論李小龍死因的書,琳達試圖勸阻,但沒能成功。 1991年,琳達再嫁給股票經紀布魯斯·卡德威爾。
編輯本段相關文章
琳達憶李小龍: 妳知道李小龍嗎? ——琳達·李 妳知道李小龍嗎?如果我問“妳知道李小龍嗎?”幾乎全香港甚至全東南亞的每壹位先生、女士、兒 《李小龍傳奇》米雪兒·朗飾演琳達·埃莫瑞
童,以及世界各地的許多人都會立刻回答:“知道!李小龍是壹位電影明星,他腰纏萬貫、身居豪宅、駕駛名車,他英俊威猛、能表演驚人的武功,並讓電影觀眾壹遍又壹遍地驚喜和戰栗”。然而,妳真正地了解李小龍嗎?我與他結婚已近9年,在此期間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親近地接觸李小龍,但我還是要說:我還沒有完全了解李小龍。不過既然我比大多數人更了解他多壹些,因此我想我可能對這壹問題會有個較為清晰完整的答案:誰是李小龍?當我開始決定寫這篇關於自己丈夫的文章時,我覺得用廖廖數行文字來介紹他真是非常困難,但隨後我便意識到這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李小龍正是壹個“簡單”的人。說他是個簡單的人,因為他不過是非常“簡單”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麽,然後便直接而誠摯地實現目標而已。他不繞彎路,從未妥協,不走捷徑,不投機取巧;他從不朝三暮四、遊戲人生;名、利、安定生活之保障,壹切誘人的交易皆無法誘惑他:他只是“簡單”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麽,並付出全部的精力地去實現目標。這是因為李小龍深深地了解自己,而這卻正是壹件“不簡單”的事。它無法在壹夜間完成,而需經過多年的歷程。這壹歷程曾持續於他生命中的每壹天。這就是我永遠不能說自己完全了解他的原因,他每壹天都在不斷地成長、發現、改變、擴展其視野。這是壹個激動人心的歷程,而他也正是壹位令人振奮的伴侶。我想告訴妳李小龍--我認識他已至少10年之久--是怎樣發展成為今天的巨人,同時亦保持著多年前與我結婚時所具有的本色。我將盡可能地介紹李小龍,好讓妳更好地了解他,並和我壹樣,深深贊賞這位非凡的人物。 我第壹次遇到李小龍時,我們還都是大學生。我們有許多開心的故事,無憂無慮,很少考慮到未來。他為壹小群熱心的武術愛好者傳授功夫,這對於他身邊的人來說是非常新奇和有趣的。當我們的關系有所進展,對未來的考慮也逐步突顯時,我們決定結婚了。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這將是我壹生中最為幸運和重要的事情。那時我也沒有意識到我將有此殊榮與他分享巨大的生命財富。而對於李小龍來說,娶妻生子給他帶來了新的責任,他的生活立刻變得復雜了。最首要的是找份工作,維持生計,供養家用。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滿足於現狀--他還有夢想!盡管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但是他的夢想已經開始漸漸浮現,他與生俱來的遠見卓識已經開始影響他的未來。在他並不富有但卻非常幸福的那些歲月裏,他廣博地學習、狂熱地練武,他堅持他的夢想,而他的目標也越來越清晰了。他復雜的生活開始變得“簡單”了。 在《青蜂俠》播出後的日子裏,隨著經濟收入變得頗為可觀、並成為著名的傑出武術家,要想趁熱打鐵在全國開設壹系列武館似乎是非常容易的。對李小龍來說,在美國教授東方武術是壹項易於賺錢發財、過上奢侈生活的“大事業”。但是那個時候,李小龍已經知道他想要做什麽了,他的夢想已經開始變為明確的目標了,而開設全國性的武館並不是他的計劃。他的親友們曾勸說他這樣做,以“把握時機”,但李小龍從來就不是壹個投機取巧的人,他總是自己創造機會。他多年的訓練增進了他對於武術的狂熱,他不願意在他無法保證質量的事務中犧牲自己的藝術。“質量”壹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李小龍這個人--無論他做什麽,無論細微小事還是重大決定,都必須保證質量。 接下來的6年是困難時期,常常沮喪氣餒,偶而能吃頓飽飯,但在更多的時候卻忍饑挨餓。雖然在任何時候,他利用自己的武術家名氣來賺錢是非常容易的,但是目標既然已經確定,便絕不再走回頭路。他不但有堅定的信念和意誌(這是許多人都擁有的),更有非凡的勇氣去實現夢想(這是很少人能具備的)。即使在他的努力看來似乎得不到任何回報的那段歲月裏,他依然驅使自己去奮鬥、去堅持不懈地提高自己。他不會滿足於膚淺地描述自己的雄心壯誌,他在自己的領域中不懈地耕耘、深入地鉆研--每天堅持訓練,研究健身方法和每壹種搏擊術:西方的,東方的,傳統的,現代的;鉆研各類不同信仰的哲學:東方的和西方的;考察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的豐富經驗;所有這壹切,他都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他那本能般的判斷力使得他能在任何場合中學習和汲取,無論與美國著名作家會談,還是與餐館的服務生聊天,他都可能有所收獲。他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寫下自我激勵的提示,保持自己的思想清晰。他在墻上掛了壹個牌子,上面寫著“前進”!而且他也的確那樣做了。他終於克服了逆境,因為他有很強的韌性,他知道,為了成功,他必須努力地工作。 不過李小龍不願只做個思想家--他要做壹個實幹家。他終於看到了自己的機會。在美國,他看到許多新拍攝的中國電影。他知道這些電影可以拍得更好,而且也意識到自己正是能把它們拍得更好的人。於是,《唐山大兄》和《精武門》誕生了,這兩部電影已經成為歷史。他那希望自己永無止境地邁向更高點的熱情導致了《猛龍過江》的問世,在這部片中,他自編、自導、自演,壹切做得極為出色。他為本片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以巨大的毅力和艱辛的勞動投入到電影的每壹處細節中去,從擺放裝飾品到配音,從選擇適合的音樂到親自為背景音樂演奏樂器,他關註著電影拍攝工作的每壹個部門。結果證明,他付出的努力是完全值得的。我第壹次看到《猛龍過江》時,我驚異於他竟有如此的天賦和想象力,在他第壹次嘗試做導演時便能拍出如此高質量的優秀電影。他內心的靈感源泉是如此豐富,壹定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而隨著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問世,他所追求的將不是更加出名或更加富有,而是希望得到觀眾的贊賞,並希望這贊賞與日俱增。 我相信李小龍命中註定會成為壹名電影工作者,因為他具有誠實觀察人性並在銀幕上真實再現人性的能力--二者結合為壹種罕有的才能,稱之為charisma(譯註:壹般指領袖氣質或超凡魅力),這個詞很難翻譯成中文,也很難用英文來解釋。不過我想說的是,charisma是壹種可以從銀幕流向觀眾的濃厚的力量;是壹種觀眾與角色在瞬間建立的親切而個性化的關系;是壹種能立刻引起關註的個性魅力;總之,是壹種非常強烈的氣質。李小龍時刻明白自己身邊和內心的壹切。他每壹天每壹分鐘都會有新的發現,取其精華,而砍掉非本質的東西,永遠不斷地成熟和發展自己。 是的,李小龍是成功的--他已經將夢想變為現實。現在他可以停止他的奮鬥。他可以輕易地在短期內迅速地成功推出20部電影,或輕松地簽壹份千萬元的合同。但他絕不會這樣做。他會集中自己的精力於每壹部電影中,去探索更好的方法以通過娛樂形式來向人們展示其自身。也許壹年中妳只能看到李小龍的壹兩部新電影,但是妳會記住它們。 他如此展現自己的巨大能量,究竟能持續多長時間?他的發展空間究竟有多廣闊?我看不到極限。從我與他多年的親密關系以及我對他的工作情況的了解來看,我相信李小龍會對世界電影做出巨大的貢獻,並將在壹代又壹代人的心目中占據特殊的位置。他的事業才剛剛開始! --琳達·李·卡德威爾 本文最初發表於1972年12月,琳達在文中以敏銳的眼光和簡潔的敘述揭示了李小龍成功的重要原因。細讀本文,將對讀者的事業與生活產生深刻的啟迪和積極的影響。 本文發表後約半年,李小龍便突然逝世,遙想發表此文時李小龍曾躊踷滿誌,琳達也對未來充滿希望,誰又能料到天妒英才,造化弄人?30年後的今天,面對舊文,仍能感覺到作者當時的陽光心情,譯者不禁唏噓不已,感慨萬分! 李小龍並不知道自己的壽命會如此短暫,但他生前沒有浪費自己的每壹分生命,所以年紀輕輕便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功,雖然壯誌未能全酬,但也聊可笑慰於九泉。試問今天的我們:誰能預料自己的生命?誰願拋棄自己的夢想?誰又能不辜負每壹寸光陰,面對鏡中自己時能無愧無悔? 逝者長已矣,謹以廖廖數語,與諸君***勉。 --溫戈 琳達和李國豪的文章將有助於我們從壹個充滿溫情的個人經驗的角度來了解李小龍,從而對本書中新聞記者們那冷冰冰的客觀道有所補充。此外,琳達和李國豪的文章也向我們展示了李小龍是如何畢生致力於提高人生質量、體現生命本質這壹偉大的事業,正是這壹切,使得他的英名和功績經過了時間的考驗,並將不朽於未來,且將激勵著壹代又壹代年輕人以不同的方式熱愛生活、獻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