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唐代五大書法家

唐代五大書法家

1.李白在離開蜀國(701-725)之前,生於濠上,在四川江油附近的老縣青蓮鄉長大。遊完成都和峨眉再出峽。下面的《戴天山訪談錄》顯示,他早就被打上了道士的烙印。2.沿長江東行直到離開安陸(725-735)李白25歲出蜀,目的是訪道、尋友、遊山水。《商安配昌史》中說:“以為士者壹生必如桑弓箭,處處射其夫,故知君子必有善念,甚有誌氣。”他離開三峽東行,經過荊門、江夏,到旬陽登廬山。遊金陵,遊揚州,遊走於吳與惠之間;回到船上,從江夏回到漢水,穿過襄樊,走到妳附近,期間遇到了孟浩然;從臨汝到安陸(公元727年),他娶了孫女,開始了“飲隱安,居地十年”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應友人袁演出之邀,遊覽太原寺。第二年春天回到安陸後不久,他搬到了東陸。以下選登的《江夏遊》表達了他對商人妻子等平民的同情;而《淮南睡書》可以找到他的縱橫家思想的根源。三、遷東路離開南陵,進入長安(736-742)。李白從安陸遷居山東,定居任城。他還隱居徂徠山,不時與孔超的父親等五人飲酒,人稱竹溪劉壹。其間回漢、項各壹次,北遊、宛,不久返回東路,南下吳越與吳郡道士相會,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召至南陵長安。接下來的《五月東去,答文上翁》選段,說明他有信心從正道進入官位;《南嶺子弟進京》更形象地表現了他被召進京時的囂張跋扈,也反映了他對名利的熱衷。第四,在長安(742-744),李白陪道士吳筠到長安,因公主和何的推薦,被唐玄宗親自召見,作為祭品獻給翰林,沒有正式儀式。他自詡為天下學者,而玄宗卻把自己當成文學侍從,經常被叫去做壹些所謂的“應作”之作。看來他對這段經歷並不滿意,而如果他縱情狂飲,驕橫跋扈,難免會得罪壹些小人物,比如高力士,最後出京。春風只是曇花壹現。可惜長安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他在這裏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當時沒落的政事有了感性的認識。他收集了大量的詩歌素材,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下面選的《二十四古體》——《大車飛塵》公然嘲諷時政;《馬之歌》比喻馬,感嘆智者大師,未曾謀面。而“望南山送隱士子歌”說明長安十尺紅塵未能讓他放棄對神仙的向往。5.李白離開長安(745-757)後,輾轉南北。他隱居於宋亮、齊魯之間,多次往返於會稽、金陵、翼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這個早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和高適、李益等詩人、大書法家壹起爬山,還詩還酒。安祿山起兵暴動,他在宣城。之後,他搬到了溧陽和鐘山。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投靠廬山屏風,結識王勇,渡過旬陽,邀其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王勇違抗蘇宗聖旨,兵敗丹陽。被拖下潯陽監獄,並判長流夜郎在57歲時拋下妻子,獨自闖過洞庭三峽的險惡風浪,踏上漫長的生死之路。這壹階段,李白的人生經歷最豐富,流傳下來的詩詞也最多。接下來的《入酒》、《看宣城杜鵑花》選段,反映了他對國事的關心,對政事的不滿,對兩次未能上進成名的懊惱,對家人、朋友、山川、神仙的壹瞥。6.在巫山被赦,卒於當塗(758-762)。李白去巫山,赦時歸東,在江夏。後來重遊金陵,遊歷宣城、溧陽。去世前壹年,東鎮鎮李光弼獲準抗史朝義。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想為他的國家服務。可惜他因病折返。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死於當塗,享年62歲。這壹階段,李白逐漸進入蕭瑟的老病。然而他的詩和酒卻和當年壹樣好。下面這首《江夏別松枝》反映了李白晚年對國家的無奈。(右圖為李白手跡。)縱觀李白的壹生和傳世作品,可以看出其思想的主流是道家和縱橫家,同時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崇拜傅說、呂尚、範蠡、呂璉、張亮、謝安等所謂“國泰民安”的大人物,也崇拜顓頊、侯營、荊軻等刺客遊俠。他有壹個幫助窮人的偉大願望,但是他沒有去嘗試。當然,客觀的社會條件限制了他,他自己主觀的性格和感情也限制了他。毫無疑問,他熱愛這個國家的人民,痛恨邪惡和背信棄義。

詳情請訪問簽名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