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春節、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壹;
掃墓,即為“墓祭”,也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
拜的“山”分兩種:壹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壹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 “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
別樣形式:
1、音樂祭祀:播放逝者生前最喜愛的歌曲,表達對故人的緬懷之情。
2、鮮花祭祀:用逝者生前最喜愛的鮮花祭祀,或參加各公墓組織的"鮮花換燒紙"活動。
3、植樹祭祀:通過植樹祭奠故人。
4、洗墓祭祀:清洗墓碑表達思念。
5、家庭追思會:將逝者生前的照片、錄像資料制作成光盤,組織家庭成員觀看,進行往生回憶。
6、網上祭祀:通過互聯網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7、社區公祭:專職禮儀師進駐社區,由社區組織轄區居民敬放過逝親屬遺像,敬放水果、果品、氣球等,逝者家屬宣讀祭文,公祭群眾敬獻鮮花。
8、放飛思念:社區可組織居民開展放飛白氣球、放飛思念的活動。
9、簽名祭祀:社區可以組織群眾集體簽名,追思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