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得山之骨,與山傳神——範寬《溪山行旅圖》

得山之骨,與山傳神——範寬《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

-(北宋)範寬

--絹本水墨山水畫

-206.3cm*103.3cm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

範寬善畫山水,他曾先後臨摹過李成和荊浩的畫。但並沒有多大的成就。範寬通過自己的經驗總結深刻地感悟到,臨摹別人的畫,即使臨得很像,也永遠不會超過原作。所以他強調要想真正畫好山水畫,就得深入到自然山川中去作認真細致的觀察和體驗。他的山水畫,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也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成功刻畫出北方關陜地區“山巒渾厚,勢壯雄強”的特色。因為他的宏闊大度、心胸豁達,所以才用了範“寬”的名號

地位:與董源、李成並稱“北宋三大家”

他創造了積墨法和雨點皴(芝麻皴)來表現北方山石的風貌

積墨法,就是層層加墨。這種墨法壹般由淡開始,待第壹次墨跡稍幹,再畫第二次第三次,然後反復皴擦點染許多次,壹般畫出來的物象具有厚重的立體感與質感。

“雨點皴”,下雨打在玻璃上,用力,下筆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稱為“芝麻皴”在技法上:在畫山石樹木運用雨點皴法表現,我們來壹下就像急雨點打在墻上壹樣的感覺。筆跡細密,又各有層次。描繪出了北方高聳山體的感覺

《溪山行旅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健的山峰,占畫面的大部分的畫幅;山頭雜樹叢生,溪水自腰間流下,匯入到山腳的小溪裏面,山腳巨石叢生,在山與山之間展現了壹條小路,小路上繪制了壹組行進的商隊,這正是本畫面的主角,給畫面增加壹絲愉悅感,使得畫面動靜皆宜。

構圖上用了高遠,上部的巨大主峰是整幅畫面的主體,下部是多種景觀的組合。如果我們把上下結構用壹條線來劃分的話,就會發現這條在黃金分割線位置的橫線,恰恰可以把畫面水平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的山石應該是遠景,下半部的是近景,但是我們再看這福畫給我們的感覺確實遠景在下部,上部巨大主峰在視覺上離我們更近壹點。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我們來看這個主峰,他山體體型塑造飽滿,體塊很大,但是在山體最中心的位置,用墨上也最淡,為什麽要這樣造型呢,這樣造型是為了突出體積感,使得主峰這個山體明顯比其他山體更接近觀者。這也是整個山體向觀眾靠近的重要原因。真的是 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遠觀則雄偉壯觀,近觀則又細致精微。用高遠的這種構圖,來突出山峰的險峻巍峨。給我們高山仰止的感覺。畫出了山的氣勢磅礴的感覺。高大雄偉表現得淋漓盡致。

範寬在《溪山行旅圖》中表現雲的方法,利用的是比較典型的“空雲法”,也稱“留雲法”。實際上是利用山石與山石之間的留白,來暗示雲霧的存在。但是,山石林木是實,雲煙是虛,這種虛實的結合,更加突出了高山意境。也突出了前後的空間感。

北宋畫家很少題字蓋章,缺少畫家本人的確認,1958年臺北博物院副院長在商隊旁邊的樹葉裏面找到了範寬的簽名,驗證了這幅作品為真跡。這也給觀賞帶來了壹個新的活動!找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