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第壹個發現兵馬俑的人,獲獎1角3分錢,為此倒黴20多年,現狀如何

第壹個發現兵馬俑的人,獲獎1角3分錢,為此倒黴20多年,現狀如何

1974年春天,西部大地陷入壹片幹旱之中,必須要有水,才能拯救逐漸枯黃的麥苗。麥子有收成,老百姓的日子才能過下去。為此,坐落於驪山腳下的西楊村,計劃打井自救。

兵馬俑的故事,也正是在此開端。第壹個發現兵馬俑的正是西楊村的農民,僅被獎勵1角3分錢,非但沒有因此得到多大好處,反而陷入了20多年的倒黴之中,這其中有著怎麽的故事呢?

井裏出現了“瓦爺”

西楊村決定打井後,生產隊隊長楊培彥,抽著旱煙圍著村裏的地轉了壹圈又壹圈,他想找個打井的好地方。

眼看著太陽就要落山了,楊培彥才停下腳步,將煙蒂扔掉,還狠狠地跺了兩腳,然後拿起鐝頭在地上畫了壹個不規則的圓圈。楊培彥對隨行的人說道:就在這打!

第二天早上,以楊誌發為首的多名壯勞動力,拿著挖井工具,來到了畫圈之處。根據計劃,楊誌發他們要發壹口大口徑的井,徹底解決靠天吃飯的現狀。

盡管地上砂石林布,有時壹鐝頭下去,甚至會火星四濺。然而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被幹旱逼入絕境的農民。等到將砂石清理幹凈,挖井進度明顯快了起來。

快到中午時,井已經挖了有將近壹米了,楊誌發卻發現下面的土層,怎麽變得堅硬了?楊誌發掄起鐝頭使勁砸了下去,沒想到竟然冒火星。

楊誌發說道:咱們是不是挖到磚瓦窯上了。

同行的人回道:聽老人說過,咱這壹帶過去有不少土窯,沒準還真讓咱們碰到了。

楊誌發換了壹把鎬頭,費了好大勁才終於將土層打穿。穿越了那層紅土層,工程進度又提高了不少。

不到壹周的時間,楊誌發他們就挖了壹個直徑4米,深入地下4米的大井,距離震驚世界的兵馬俑,僅有壹步之遙了。

1974年3月29日,正在井裏幹活的楊誌發突然喊道:啊,瓦爺!

“瓦爺”是當地土話,對泥塑神像的敬稱,挖井的最忌諱挖出“瓦爺”來了。楊誌發狠狠的吐了壹口唾沫,然後將“瓦爺”放入框中,讓人拎了上去。

井上面的人將“瓦爺”上面的土清理幹凈,才發現是壹個陶制人頭,形象不是民間神仙的樣子,看起來有點恐怖。

這時人們就說到:這裏肯定不是磚瓦窯,否則哪來的“瓦爺”,搞不好是神廟攤子。

農民多少都有點迷信,壹聽是神廟,都有點害怕。這時生產隊隊長說道:不管它是磚瓦窯,還是神廟,為了找到水,也要繼續挖下去,這才是正事。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找到水,才能活下去。人們將精力再次放在挖井之上,雖然不斷有陶俑出土,但已經沒人大驚小怪了。

發現兵馬俑第壹人

晚上散工後,楊誌發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拿了壹個陶俑頭回家,決定研究下,這到底是何方神靈。

楊誌發的妻子是小學老師,相對而言有點文化,當她看到這個陶俑頭後,認為這不是神像,很可能是文物。

在妻子的勸說下,楊誌發打算找個明白人問問,當時臨潼縣的水管員房樹民正在西楊村,調查當地的水資源情況。

在楊誌發看來,房樹民是大知識分子,沒準能知道這“瓦爺”到底是什麽?楊誌發還真找對人了,房樹民和縣文化館的幹部是好友,從朋友那學到了不少文物知識。

當看到楊誌發拿來的陶俑後,房樹民立刻意識到,那口井下面很可能是壹處遺址,具體是什麽他也不好判斷。

為此房樹民找到楊培彥,讓他先停工壹天。第二天縣文化館來個三人,查看了挖出來的陶俑,當場被震驚了。經過初步推斷,這些陶俑很可能是秦代的。

最終文化館的人員,將散落的陶俑、陶片都收攏起來,並告訴楊培彥:這是極具文化價值的國寶,井不能再挖了,要將現場保護好。

後來經過權威專家發掘,八千兵馬俑終於破土而出。為了表彰西楊村社員,縣文化館獎勵了村裏30塊錢。

楊培彥決定每人記5分工做獎勵,楊誌發等人對此很滿意,因為當時5分工相當於1角3分錢,也算是壹筆意外之財了。

而楊誌發除了獲得獎勵外,還得到了壹個榮譽稱號,那就是“發現兵馬俑第壹人”。

倒黴20多年

楊誌發並沒有因為發現兵馬俑大富大貴,反而因此倒黴了20多年。專家對兵馬俑進行發掘後,第二年就計劃建設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楊村就在規劃之內,只能集體搬遷。

剛開始時,西楊村發現了兵馬俑,村民還感到挺光榮,不少人誇贊楊誌發為“楊壹鐝”,壹撅頭能挖出國寶來。

可是當西楊村要集體搬遷,離開土生土長的故鄉時,村民們開始憤怒了,他們大罵楊誌發“因為30塊錢,就把祖宗賣了”。

面對著村民的指責,楊誌發有口難辯,他只好自認倒黴,這麽多人挖井,為何偏偏是他第壹個挖到陶俑的呢?

自1975年起,楊誌發就離群索居,盡量和村民減少來往。這樣的日子,整整過了20多年,直到壹個人的到來,才將楊誌發從倒黴之中拯救出來,這個人就是克林頓。

每月津貼8000元

1998年,克林頓訪問中國,當他來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後,立刻被恢弘壯麗的場面吸引住了。克林頓出人意料的問道:誰是第壹個發現兵馬俑的人,他簡直是個英雄。

場館人員趕緊回答道:是壹個農民,他叫楊誌發。

隨後克林頓問道,能否見壹見楊誌發,向他表達壹下敬意。美國總統都這樣說了,自然給他安排見面了。

楊誌發倒黴了20多年,終於揚眉吐氣了壹把。克林頓見到他後,還提出要楊誌發給他簽字,像極了粉絲。

可是楊誌發根本不會寫字,只好畫了三個圈代替。克林頓幽默的說道:妳是中國最會畫圈兩個老人之壹。

克林頓的到來,讓楊誌發再次成為眾人焦點。為此博物館安排書法家,親自教楊誌發練習簽名,當地有關部門也任命其為博物館的榮譽館長,每個月發放8000元特殊津貼。

結語

楊誌發出名之後,過上了好日子,足夠安詳晚年了,著實讓人羨慕。後來西楊村的很多人自稱自己才是“發現兵馬俑第壹人”,畢竟當初壹起挖井的有不少人呢。

可是楊誌發是被官方認可的“第壹人”,他為了這個稱號,倒黴了20多年,如今苦盡甘來,享受到了特殊津貼,過上了好日子,也是他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