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物種

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物種

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西雙版納共有44個少數民族,總人口70.4萬,占總人口的70.90%,漢族除外。這44個少數民族是:傣族、哈尼族、彜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壯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佤族、侗族、納西族、滿族和景頗族。

(按人口)2。西雙版納土著人民的狀況。我們州的土著人民被定義為在本州生活了大約100年並有集中定居點的人。據調查,我州有13個土著民族,包括傣族、漢族、哈尼族、彜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苗族、回族、佤族、壯族和景頗族。除了漢族,我們州還有12個土著少數民族。

(1)傣族西雙版納傣族人口296930人,其中景洪市128,415,猛海縣114593,猛臘縣53922。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景訥鄉、王猛鄉、猛養鎮、普文鎮、嘎灑鎮、猛龍鎮、韓萌鎮;猛海縣王猛鄉、猛宋鄉、猛遮鎮、猛海鎮、猛混鎮、羅達鎮;猛臘縣猛臘鎮、尚勇鎮、猛侖鎮、蒙曼鎮、猛班鎮、孟鵬鎮。其他的分散在景洪市的景哈鄉和猛海縣的蒙曼鎮。西雙版納的傣族以傣靈(漢族稱)為主,還有傣訥(漢族稱傣)和(漢族稱花腰傣)兩個支系。

傣族起源於古代的百越民族。據傣族書籍記載,公元前8世紀左右,部分海外傣族先民遷居西雙版納,逐漸與原住民融合,成為傣族的主體部分。

(2)西雙版納哈尼族人口186067,其中景洪市71492,猛海縣61232,猛臘縣53343。主要分布在山區和半山區,集中在猛海縣格浪河鄉和西頂鄉;景洪市景哈鄉、猛龍鎮;猛臘縣猛潤鄉和關累鎮。分散在壹些城鎮和農場。哈尼族自稱哈尼、卡多、雅尼、弘毅、百紅、比約、布都。

西雙版納的哈尼族分為基維、基左、達木、阿克、布果(角)等支系,其中基維和基左人口較多。哈尼族起源於古代西北地區的羌族。公元7-8世紀,哈尼族居住在紅河中遊兩岸,公元9世紀中葉南遷,經元江、江城進入西雙版納至瀾滄江東岸,跨過瀾滄江,逐漸分布在泉州山區。

(3)西雙版納彜族總人口55772人。其中,景洪市24673人,猛海縣7175人,猛臘縣23924人。主要分布在景洪縣向明鄉、依吾鄉、猛板鎮、普文鎮市。西雙版納的彜族自稱拉魯坡(意為彜族或民族),他稱他們為向塘、子、。彜族起源於古代中國西北遊牧的氐羌部落,是北方羌、戎部落與南方土著長期文化融合和物理雜交的融合體。清代,彜族先民的拉魯族支系遷至新平、景谷壹帶。後來由於戰亂,景谷經思茅遷到西雙版納。

(四)拉祜族西雙版納拉祜族總人口55548人。其中,景洪市11780人,猛海縣41924人,猛臘縣1844人。主要分布在猛海縣猛嘎鄉、王猛鄉、蒙曼鎮,部分零星分布在猛海縣西頂鄉、猛宋鄉、格朗河鄉、布朗山鄉、猛混鎮、景洪市猛龍鎮、猛臘縣尚勇鎮。拉祜族自稱拉祜族,自稱洛黑、庫富、緬、木舍。解放後命名為拉祜族。拉祜族起源於古老的羌族。

10世紀,他們南遷到西雙版納和思茅,西雙版納的拉祜族大部分是從瀾滄縣遷來的。(5)西雙版納布朗族總人口36453人,其中景洪5635人,猛海30605人,猛臘213人。主要分布在猛海縣布朗山鄉、西頂鄉、蒙曼鎮、羅達鎮,少數零星分布在景洪市大渡崗鄉、猛養鎮、猛龍鎮、關累鎮、孟鵬鎮。

西雙版納的布朗族自稱布朗族,漢族稱其為普滿,傣族稱其為滿。解放後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起源於古普人,是雲南的土著民族。經過長期的民族遷徙和部落分化融合,壹些原本生活在西雙版納、思茅、臨滄等地的普通百姓發展成為今天的布朗族。(六)基諾族西雙版納基諾族總人口為20199,其中景洪市19250,猛海縣52人,猛臘縣897人。

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基諾山鄉和王蒙鄉的布元村委會,也有零星分布在景洪市猛養鎮和猛臘縣猛侖鎮。基諾族人稱自己為基諾族,意思是我叔叔的後代或者我叔叔的民族。基諾族的起源,壹方面是從西北遷徙而來的邊強族的壹支;其次,根據基諾族創世史詩的傳說和基諾族的送魂路線,認為基諾族的祖先起源於傑卓山(今景洪市基諾族鄉洛托老寨)。

據傣文《呂氏》記載,西雙版納傣族第九代人侃侃在元末明初娶了壹位基諾族女子,說明當時有基諾族人居住在西雙版納。

(7)西雙版納瑤族總人口18679人,其中景洪2683人,猛臘15944人,猛海52人。主要分布在瑤曲鄉、猛板鎮、伊吾鄉、關累鎮、蒙曼鎮、向明鄉、尚勇鎮、猛臘鎮和王猛鄉姚佳村委會。

猛海縣沒有瑤族自然村。瑤族人自稱有門、面、吉利門、布努、喇家。他稱之為八排瑤、郭、盤古瑤、丁、靛瑤、花瑤等。西雙版納的瑤族有兩個支系,藍靛瑤和頂半瑤,統稱為瑤。瑤族起源於秦漢時期的長沙武陵人或無錫。明末清初,瑤族先民從桂香遷至雲南,文景山、屏邊、思茅、江城進入西雙版納。

(8)西雙版納苗族總人口為11037,其中景洪市2161,猛海縣351,猛臘縣8525。景洪市和猛海縣沒有苗寨,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外來人口。苗寨主要分布在猛臘縣,其中有兩個是世界聞名的苗寨,分別是尚勇鎮磨憨村委會那龍村和墨龍村委會老陶村。* * *有110戶703人。

那個村和老陶寨的苗族自稱白苗,女人穿褲子。據56歲的老人羅阿生和寨中37歲的村長吳貴才介紹,他們的祖先是200多年前從貴州經雲南文山、紅河、思茅等地遷到猛臘的。在義烏和猛班住了壹段時間後,他們搬到了尚勇邊境。後來壹部分苗族人遷到老撾,壹部分逐漸遷到現在的位置。

(9)西雙版納回族總人口為3911,其中景洪市1617,猛海縣1817,猛臘縣477。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猛海縣猛海鎮、猛遮鎮,部分分散在鄉辦、廠礦、農場,其中只有猛海縣猛海鎮有村。是回族的簡稱。西雙版納的回族分為回族和回民。回語、傣語稱為帕西語;回傣,傣語稱為帕西傣,即回族中的傣或傣族中的回。西雙版納回族主要來源於明清時期進入西雙版納經商的大理回族商人之間的通婚。

(10)西雙版納佤族人口為3112,其中景洪996人,猛海1647人,猛臘469人。景洪市和猛臘縣沒有佤族寨子,主要是單位人員和流動人員。猛海縣有8個佤族村寨,分別是猛遮鎮滿棗村委會(30裏)的佤族村寨、滿棗村委會1和2的佤族村寨、新寨的佤族村寨、猛混鎮的滿族村寨、文定鄉弄道村委會的老、中、新村寨。佤族自稱佤族。

據猛遮鎮滿嫂村委會瓦村44歲的閆恨介紹,他的祖上是從瀾滄、西盟遷來的。猛混鎮曼嫂村委會曼會村72歲的達翁說,佤族是在猛養班的帶領下,帶著兩個兄弟來到猛海的。他們曾在距離現址1公裏的山上建有永紅大寨,人口150戶。寨子裏因為瘟疫,人們分散到各處,然後集中修建寨子。定襄溫暖村委會、弄道村三個寨子,佤族的來源各不相同。據寨中66歲的老人魏成忠介紹,他的祖先來自泰國,祖父那壹代也來了。當時有三個。65歲的陳說,他祖父那代人來過這裏,是從瀾滄逃來的。

兩位老人都說,老壹輩人來這裏的時候,這裏有茂密的森林和野生動物,所以楊曼產的巴亞就派了佤族的祖先來這裏守山。村子所在的地方有壹個長滿滑苔的池塘。傣族人稱佤族村為後道。魏承忠也明確表示,佤族在這裏已經288年了,這是經書上記載的。(11)壯族西雙版納人口2130,其中景洪市752人,猛海縣437人,猛臘縣941人。

景洪市和猛海縣沒有壯族寨子,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外來人口。猛臘縣有三個壯族寨子,分別是猛班鎮滿延村委會滿幫村、猛班村委會李滿村、瑤曲鄉沙仁村委會沙仁村。* * * 162戶802人。猛臘縣三寨壯族自稱楊或傣楊,他稱他們為沙人。在1982第三次人口普查之前,我壹直以為自己是阿呆人。第三次人口普查後,我屬於壯族。據滿裏寨60歲的博央嘎和滿邦村70歲的博玉祥介紹,壯族人是200多年前廣西文井、紅河、元陽的後裔,其中壹支進入老撾烏德縣,另壹支遷居猛養。戰爭結束後,老撾部分壯族人遷居猛臘建立滿裏寨,隨後在猛養的壯族人也遷居滿裏寨。三年後,滿邦寨脫離滿邦寨,滿邦寨經過兩次提煉,西雙版納解放。現在滿邦齋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了。

滿寨分離後約60年,薩仁村與滿寨分離。12.西雙版納景頗族140人,其中景洪44人,猛海90人,猛臘6人。景洪市和猛臘縣沒有景頗寨子,主要由單位人員和流動人員組成。猛海縣猛海鎮只有壹個景頗寨,即猛翁村委會景頗寨。景頗村是壹個多民族的寨子,58戶268人,其中村兩邊景頗族9戶,壹邊景頗族16戶。

還有26個漢族家庭、5個拉祜族家庭、2個哈尼族家庭和大約90個景頗族家庭。景頗人自稱在瓦瓦。據景頗村66歲的何三妹介紹,景頗人在上世紀初從德宏龍川遷到猛海。聽說這裏土地肥沃,就來了。現在可能持續近百年。景頗族有自己的語言,女人保留自己的衣服,房子是中國的平房或樓房。景頗族信仰原始宗教。以前寨子裏、家裏有什麽事,都要殺雞祭祀。他們讓莫巴念經,現在不做這些儀式了。景頗族現在慶祝春節、火把節、清明節等等。三個。跨b情況

我們州有八個少數民族,包括傣族、哈尼族、彜族、拉祜族、布朗族、瑤族、苗族和壯族,他們跨境居住。其中傣族、哈尼族與老撾、緬甸接壤,彜族、瑤族、苗族、壯族與老撾接壤,拉祜族、布朗族與緬甸接壤。